昨晚盘后,新华社报道政治局会议主要内容,就明年经济工作做了一些比较全面的安排指引,其中最为市场瞩目的内容大概是以下四条:二、财政和货币政策上,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四、工作路径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一、超常规,是一个新词,新提法。新提法,意味着有可能是新力度、新思路。逆周期调节好理解,现在是经济的下行周期,所以就要往上调节。以前的调节动作太常规,搞基建、搞补贴、搞减税,不见效,所以现在要搞“超常规”调节,具体怎么调节呢?不知道,因为超常规了,我想象不到。
二、“更加积极”和“适度宽松”这两个词里,虽然“更加积极”听起来“更加积极”,但却是老生常谈,反而是“适度宽松”在货币政策中,提的比较少,上一次还是2009-2010年,应对08年金融危机的提法,似乎有一点“勿谓言之不预”那个力度的意思。三、稳住楼市股市,首先在这个规格的会议中提到了稳楼市,那就比没提强,说明上面知道楼市还是不稳的;而把股市和楼市放在一起提,同样说明上面知道眼下股市的危机没有解除,是和楼市一样需要全力挽救才可能有起色的局面,同时也说明上面是很清醒的,没有像散户一样被3400点迷惑一下就以为万事大吉了。四、提高投资效益,扩大内需,我看有的野鸡自媒体解读成“要让股市大涨来刺激股民消费”,胡扯。“提高”的宾语压根就不是股民,而是财政和国资,是要提高国有资本的投资【效益】,也不是收益。什么是效益?今天花掉1亿财政支出,带动10亿、20亿真实的市场活力,这才是国家要的投资效益。这句话可以理解成“花钱,买到尽可能多的消费量”,至于是用消费券补贴消费者,还是用减税等方式补贴厂家让他们降价,或者是一些新的什么“超常规”的方式,就不知道了。股市方面,富时A50指数期货上涨近6%;
债市方面,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5BP至接近1.9%。今天开盘后,股市高开低走,截至今日午盘,上证指数上涨1.58%,和回落后的A50期指涨幅相差不大;而10债利率却继续大幅度快速下行,开盘即下至1.87%下方,目前进一步下探到1.855%,在昨天的基础上又少了5BP。
这种情况虽然可以解释,但我们应该心里有数,这是不正常的。股债跷跷板虽然不是非常严格的金融规律,但是放在昨天这种针对基本面预期上的政策解读,显然股市和债市互相对对方的逻辑是不认的,股市看到的是“超常规的财政刺激”,而债市看到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股市和债市对会议看法的分歧,大概是股市觉得“都这样了,还能不来个大的?”而债市觉得“之前那样都没交大,为什么要现在交?”换句话说,现在和2022年、2023年,包括今年上半年究竟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以至于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可以确定“这次真的会落地”?其实市场不是一直这么多疑的。记得2021年股市下行以来,第一个令市场(也包括我自己)感到亢奋的刺激政策是2022年底央行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三支箭”立体式融资支持政策,当时央行虽然没有拍数字,但是给出了一个股权、信贷、证券全方位支持房企融资的明确表态,再加上疫情管控的彻底放开,当时市场普遍认为23年会全面转好。后来市场受了伤,就对政策喊话免疫了,尽管6、7月的小作文量大且花样繁多,但是药效非常短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8月底1.5万亿特殊再融资债政策出台后,快速落地置换存量债务,城投债市场则快速给出反应,原本十几二十弱城投收益率在短时间内下滑到个位数,并在半年后回落到只有3%左右。所以市场不是无效的,相反,市场很有效,有刺激就是有刺激,没刺激就是没刺激。今年5月,房地产行业再次迎来了一揽子刺激政策,包括降利率、降首付、再贷款等等,但林林总总的政策大礼包里,含金量最高的无疑是“地方政府收购闲置土地”和“以合理价格收储商品房”这两条,因为除此之外的政策,都不给钱。这就像是一剂复合方剂,其中主要起效的药物成分可能就是最名贵的那一两味,当然也是成本最高的部分,其余辅料都是为有效成分提质增效降低副作用的。药品出厂时所有辅材都货真价实,但唯独有效成分缺斤少两,那整副药材都不会有任何作用。
我以前学刑法时,有这样的案例,一些犯罪分子用淀粉和安眠药、维生素混在一起做假药出售,或者在仿制药的过程中缺斤少两,“降低成本”。前者叫作“生产、销售假药罪”,后者是“生产、销售劣药罪”。当他们得知自己涉刑重判时,竟然觉得自己虽然赚了黑心钱,但是“这东西又吃不死人的”,仿佛良心上并没有什么过不去。殊不知,让病人在亟待用药的时候吃下了他自以为能治病、实际上全无效果的药,耽误了最佳的治疗窗口期,同样是在害命、是犯罪!昨天的会,是非常重要的会,得出了非常清醒的、正确的结论。但是光得出结论是没用的,甚至药方开出来了,也是没用的。不给药,光给安慰剂,短时间患者可能情绪上得到提振。但这样搞的次数多了,患者又不傻,将来就算给了真药,患者也未必还吃得进了。截至目前收盘,上证指数涨幅收窄至0.59%,10债利率则进一步下探至1.836%。股市也好,债市也好,都在等药了。往期债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