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免税政策会取消吗?
今天我们来进行一个推演,假设公募基金的分红免税政策被取消,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化?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第一个是这个政策到底会不会在最近一两年取消,第二个是政策取消了到底会怎样?
第一,分红免税政策到底会不会取消?
我认为取消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时间节点应该也是越来越近了。
首先,所谓公募基金的分红免税政策是指:《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第二条(二)项规定,对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所以,公募基金分红免征企业所得税,仅仅只是“暂免征收”而已,绝非“不收”,只是这个暂免征收,一暂免就免了十六年。
这十六年中,中国的经济情况和资本市场情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公募基金为例,2008年12月31日的净资产规模是1.88万亿元,而到2024年9月底已经突破了32万亿元,规模反超银行理财产品,16年中增长了超过16倍。
这32万亿中,银行系的公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约6万亿元,占比大概是在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债券基金(非货)规模约10万亿元,占比约三分之一,如果加上货币基金,规模则超过20万亿,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如果说2008年经济危机恶劣的外部环境,叠加公募基金刚刚开始上路还需要政策扶持,财政部和国税总局送的“大礼包”是雪中送炭的话,那么到了公募基金行业已经成为资产管理行业“老大”的今天,这个扶持政策还会不会持续,也就必然会成为被讨论的话题。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财政目前是越来越缺钱了。
财政部数据显示,1-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981亿元,同比下降1.3%,从支出端看,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7%,收支缺口是进一步放大的。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由于特朗普上台,中美之间政治经济环境都会继续处于高度不确定中,出口可见的会持续承压;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低迷和房地产市场迟迟不能回暖,又会对境内的投资和消费都造成巨大的压力。
三驾马车都累了,财政刺激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期待的数字也越来越大。
但没人说的是,财政刺激政策那是要钱的,钱从哪儿来?
这个时候,让已经长大了的基金行业,以及背后的投资者——相当一部分是金融机构自营——挤点奶出点血,弥补一下财政收支缺口,似乎也正常?
不是妈妈不爱你,主要家里也困难,孩子你也成年,能自己独立挣钱了,也适当支援一下家里吧。
所以或迟或早,或许很快,这个“暂免”就会变成不免?
第二,政策取消了会怎样?
主要依靠税收优惠政策活着的一些小基金公司,或者主要收入来源是当年发行的定开定制债基的基金公司,公司收入肯定会面临巨大的压力,甚至不排除公司经营持续性也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好吃的饭不能吃太久,吃太久了就丧失了自己种地做饭吃的能力了。
公司规模比较大,但是权益加混合占比非常低,纯债债基占比比较大的银行系基金公司,猜测可能会面临一轮“去通道化”的过程。毕竟在亲爹亲妈那里失去了“避税”优势以后,爹妈可能会想不如把钱拿回来自己做。那这些基金公司就不得不回归到靠投研能力、产品能力、市场能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跟其他资产管理机构展开市场化竞争。
而头部的市场化基金公司,特别是CR20甚至CR10的公司,多半影响不大:这些公司在市场、渠道、产品、投研等方面已经建立了比较明显的先发优势,利用税收优惠这个政策吸引点短期资金,早就不是这些头部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了。
对于作为委托人的一部分商业银行,由于这部分税率回归正常,避税手段受到限制,利润会收到一定的影响,具体影响可以根据财务报表中的所得税率估算(国债投资本身就是免税的,所以无法精确计算)。作为金融机构,该做的贡献还是要做的。
对于原本就没有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其他资产管理机构,包括私募基金管理人,终于有机会和公募基金站在同一起跑线。从2018年的资管新规目标将所有资产管理机构拉回同一起跑线开始,最先是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的刚兑被打破,然后是报价产品的式微,接着是套用信托平台的“风险准备金”“风险缓释金”等手段被逐步叫停,到最后可能的税收减免被取消。越往后,由于政策不同带来的套利空间就越小;越往后,管理人投研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市场能力和品牌力的区别就越大。
现在还对制度性套利抱有幻想的机构,越往后,生存压力越大。抱怨毫无意义,抱怨和幻想都是在浪费转型和突围时间。
对于市场而言,短期可能由于投资者类型和投资通路的调整,会出现一些波动和震荡,但就如我当年问雪球方老板时,他的回答一样:“好的东西总会突围而出的”。外部给你的东西总是不牢靠的,而自身的能力和成长才永远是别人拿不走的。
好行业、好公司、好股票、好品种、好管理人、还有好的投资者,终究会穿越这些周期,回归到他们应得的王座上面去。
最受益的应该还是最终投资人,当资产管理机构不得不卷回投资能力,而不是各种制度之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套利的时候,供给才可能变得真正有效,良币才有可能真正驱逐劣币。
公募基金26年,经历过太多的大风大浪,每一次总有个体掉队,但是每一次行业也都会整体突围,而且愈发壮大。
如果分红免税政策真被取消了,也无非又一个风浪,还是会有人掉队,也还是会有人成长,甚至已经有人为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概莫能外。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往期重点推荐文章:
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