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贝加尔湖放逐自我
或许在这广袤的世界中,没有哪个地方能比“神秘又清澈”的贝加尔湖更适合进行一次自我放逐的风光之旅。冬日里的贝加尔湖,宛如一首雪与冰相互交织的无言之诗。它如大海般广阔无垠,营造出一种仿若世界尽头般的孤寂氛围。你可于奥利洪岛的森林深处、湖畔静谧的小木屋里或冰冻如镜的湖面之上,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展开一场自然与自我之间的深度对话。
西伯利亚大裂痕中的淡水奇迹
贝加尔湖,作为全球最古老的湖泊之一及世界第七大湖泊,坐落于东西伯利亚南部,是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以其无与伦比的容量与深度傲视群湖。历史上,这里曾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活动地区,后依据《尼布楚条约》划归俄罗斯。关于贝加尔湖的名称含义,有三种各不相同的解释,目前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其源自布里亚特古语,意为“天然之海”。
从本质上看,整个贝加尔湖是一个巨大的裂谷。它和东非大裂谷一样,在区域地质构造方面是全球著名的张裂区之一,位于中亚大陆内部变形区的北部,是欧亚大陆区内最大的活动性大陆裂谷。贝加尔湖裂谷区沿S形古生代缝合带绵延2000多千米,是欧亚板块与阿穆尔板块分离的直接结果,而板块的不断分离也促使贝加尔湖持续扩大。此外,该地区地震频发,年均地震次数高达2000多次。
贝加尔湖的水资源储量和质量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其水体总容积为23600立方千米,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总和,甚至超过了波罗的海的水量。这里的净水绝对储量占全世界淡水储量的20%,储水量占俄罗斯湖水总量的85%。这些淡水足以供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即便湖泊停止接纳新水,其唯一出口河——安哥拉河也需400年才能将其排空。
贝加尔湖是我唯一到访过两次的旅行目的地。第一次是在秋天,深秋的贝加尔湖宛若一颗被黄叶环绕的蓝宝石,散发着迷人的光泽;第二次则是在冬天,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冰天雪地之景。我仍清晰地记得初次见到贝加尔湖时的感受,它的辽阔、深邃以及极致之美,并非那种流于表面的惊艳,而是一种直击心灵的震撼,只需一眼便让人刻骨铭心。当我和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在湖边渡口等待渡轮时,大家都默默凝视着眼前如画卷般无边无际的蔚蓝湖水,似乎各自都在心中搜寻着最美的词汇来形容这令人陶醉的景色。
一场独一无二的冰雪盛宴
冬游贝加尔湖,堪称一种独一无二的体验,这种独特从前往奥利洪岛的路途之中便能感受到。通常情况下,人们要前往奥利洪岛,需在湖边渡口搭乘渡轮登岛。
然而在冬季,整个贝加尔湖被冰雪封冻,车辆可以径直开上湖面,穿越那广袤无垠的冰湖抵达奥利洪岛。当小客车在巨大的蓝色冰面上疾驰时,乘坐其中的我们都兴奋地探出身去,看车下的冰湖宛如蓝色玻璃般澄澈,而俄罗斯司机则一脸冷峻地开着车,对我们这些大呼小叫的外国人早已见怪不怪了。
从下榻之处步行不远,我便来到了湖边,初次踏上结冰的贝加尔湖,每一步都充满惊喜。冰湖看似静止,实则不然,冰层厚度参差不齐,一些较浅处的冰块会在湖水涌动和湖面风力的作用下移动、碰撞,进而产生细碎的冰块,恰似结冰的浪花,缓缓冲击湖岸。这些碎冰移动速度极为缓慢,几乎难以察觉,但偶尔传来的冰块碰撞碎裂之声,却提醒着我们这一切都在真实地发生着。
冬季探寻贝加尔湖的最佳方式,非乘坐复古的小客车去探索远离岸边的湖面莫属。小客车刚驶离岸边不久,我们便被脚下的冰湖深深震撼。与湖边不同,湖中心的冰面更加干净、透明,千奇百怪的冰裂如同天然形成的精美纹路。我们迫不及待地请求司机停车,以便下车拍照。拍了十几分钟后,司机在车上呼喊我们,他不懂英语,用手指了指远方,然后竖起大拇指,接着又指了指手表,我们立刻心领神会:前方还有更美的湖面,不要在此处浪费太多时间。在即将抵达目的地时,司机故意来了个漂移刹车,引得我们阵阵惊呼。他就像表演杂耍一般,满脸笑意地看着我们,车辆如同平日乘坐的摆渡船一样,横着减速并稳稳停下,停的位置恰到好处。
贝加尔湖各个区域的湖面结冰厚度不尽相同,使得人们从湖面观察到的冰块颜色也略有差异——从完全透明到浅蓝色再到深绿色,不一而足,美不胜收。在一些冰层中,你还能看到被冻结的气泡,这些气泡是因湖中的沼气或者植物释放的气体在上升过程中被冻结而形成的。我们趴在冰面上寻找那些形状有趣的气泡,它们就像是大自然信手绘制的抽象画作。相较于平日只能在岛上或船上欣赏贝加尔湖那辽阔、湛蓝的湖面,冬季无疑是全方位领略贝加尔湖之美的绝佳时节。
冬季的贝加尔湖还有一个著名景观——翡翠冰,我们此行的最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寻找翡翠冰。司机继续驾车带着我们寻觅,很快便驶离了奥利洪岛附近的地带,进入一片茫茫冰原。只见远方一片雪白之中夹杂着几点翠绿,似是传说中的翡翠冰,我们便朝着那个方向靠近。一块块厚度20—30厘米的巨大冰块横七竖八地躺在湖面上,冰块的截面呈现翡翠般晶莹的深绿色,远远望去,犹如一块块被冰雪覆盖的翡翠。至于为何会形成这种颜色的冰块,据说是湖中央透明度较高的冰块在湖水和风力的共同作用下受到挤压,产生密度较高的冰块并被挤出湖面,这些冰块的折射率与普通冰块不同,故而呈现这样独特的颜色。
而整个贝加尔湖之旅中最梦幻的画面,则出现在我们返程之时。路过胡日尔村的码头时,我们发现几艘被冻在湖面上且挂满冰挂的渔船,冰浪花簇拥在渔船四周。随着阳光渐渐黯淡,冰块阴影处与天空颜色的对比变得极为强烈。当天空逐渐转为紫色后,阳光照在冰块上折射出暖光,而冰块底部却是幽深的蓝色。没过多久,太阳落下地平线,剩下余晖与一抹血红在冰面上延伸,渔船则静静地停靠在一旁,整个世界仿佛末日来临前一般宁静,只有远方不时传来冰块被挤压发出的轰隆声,此时的贝加尔湖恰似一首用冰雪谱写的风景诗。
走近萨满文化秘境
作为贝加尔湖最大的岛屿,奥利洪岛是传统贝加尔湖之旅的必经之地。岛上林立的旅馆承载着众多贝加尔湖旅行者的休憩之梦,但奥利洪岛绝非只是一个供人留宿的地方。
这片岛屿是文化交融的奇妙之地。在胡日尔村的广告牌上,你能看到身着蒙古袍子的女士形象,以及彰显着浓郁蒙古风情的马头琴和奶茶。然而,餐厅里供应的却是咖啡、大列巴、罗宋汤和鱼子酱。俄罗斯文化、布里亚特文化和神秘的萨满文化,在这个人口不足1500人的小岛上,竟能如此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岛上生活的布里亚特人是蒙古人的后裔。当年,漠北的成吉思汗西征,如一阵狂风般席卷而过,而留守在西伯利亚的蒙古人则在贝加尔湖畔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布里亚特民族。“萨满” 一词源于通古斯语,意为 “知者”。布里亚特人坚信,这个世界被诸多无形的能量主宰,而萨满就是沟通人类与这些能量的使者。
然而,在俄罗斯主流文化中,萨满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不被理解,不少文学作品将其描述为在火堆边装神弄鬼的欺骗行径。对于岛上的居民而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萨满对他们的生活有着深远影响。从天气预测到祈求丰收,从治病疗伤到婚礼庆典,即便在现代,萨满依然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萨满巫师宛如奥利洪岛居民的心理学家、牧师,是为全岛居民服务、指引方向的关键角色,成为萨满巫师就意味着要肩负起照顾村民的重任。
奥利洪岛上有诸多萨满圣地。由于萨满教崇尚自然,其圣地大多是些看似平凡无奇的石头、树木或小山峰。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胡日尔村外的萨满石。那是一块从岛上延伸至湖面的岩石,虽看似只是普通的自然地貌,但据说当你在此漫步时,会莫名地感受到此处充盈着灵性与能量。岩石附近的树上缠绕着祈福用的彩旗,更为其增添了神秘氛围。布里亚特人认为,这里是世界上五个萨满能量极点之一,岛上各种规模的萨满仪式都在此举行,这里也成了萨满教最后的庇护之所之一。
贝加尔湖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无价瑰宝。无论是冬季那如梦幻仙境般的冰湖奇景,还是奥利洪岛上神秘而迷人的萨满文化,都有着令人流连忘返的魅力。每一次与它邂逅,都像是翻开一本古老且精彩绝伦的书,书中的每一页都写满了令人称奇的故事。
拓展阅读
裂谷是一种地质构造地貌。它是由于地壳运动,在板块的拉张作用下,地面岩石破裂下陷而形成的狭长谷地,就像东非大裂谷,它是板块分离产生的巨大断裂带。裂谷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的裂谷体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其两侧往往是陡峭的断层崖壁,底部相对平坦。裂谷带地壳活动较为活跃,常常伴有地震和火山活动。而且,裂谷的形成对周边的生态环境、水系分布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形成湖泊、改变河流走向等,它是地球内部力量塑造地表形态的典型体现。
✍️
文·图:梁庭俊
编辑:云也 AJIE 审核 :龙海燕 张卜芳
*以上内容全部转自《风景名胜》十二月刊,欢迎投稿~
-END-
识别下方二维码「撩」风景君 领福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