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一场沙漠盛宴
阿拉善盟疆域广袤,在我国四大沙漠中,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都在此处。这次,我花了整整3天的时间,从西到东穿越了腾格里沙漠,跟着专业的沙漠越野司机深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翻沙梁、走刀锋、冲沙浪、看海子、赏胡杨林……尽情领略巴丹吉林的自然与狂野之美。
奔赴巴丹吉林
阿拉善盟是内蒙古西北部的一个地区级行政区,由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组成。三个旗的分布呈“品”字形:额济纳旗在最北部,与蒙古国接壤;阿拉善左旗是盟政府驻地,在东端,翻过贺兰山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仅约120千米;阿拉善右旗在西端,距离甘肃省的张掖市约140千米,距离金昌机场103千米。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于2024年7月26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实现内蒙古自治区世界自然遗产“零”的突破,同时也填补了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中没有沙漠类型的空白。阿拉善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巴丹吉林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毫米,非常不适宜人居住。1996年,德国探险旅行家包曼的《巴丹吉林沙漠》一书,向世人揭开了巴丹吉林沙漠神秘、惊艳的一面,吸引了众多户外旅行爱好者前来一探究竟。一路驰骋,广袤无垠的沙丘、沙堆、沙山,夹杂着隐约可见的绿草,景色交替变换,在车窗外匆匆掠过。憨厚、可爱的骆驼聚在路边吃草。奇峰、鸣沙、湖泊、神泉、寺庙是巴丹吉林沙漠的“五绝”。都说“一盘散沙难以堆聚”,但是巴丹吉林沙漠却有大片高耸入云的沙山,独立成峰,峻峭陡立,400—500米的沙峰随处可见。更让人惊奇的是,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竟然星罗棋布地汇集着100多个海子,有淡水湖、盐碱湖等,它们如宝石,又似眼睛,一个一个静谧地藏在沙山脚下、沙丘之中。
不可错过的淡水湖与盐碱湖
巴丹湖是进入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的第一个海子,位于巴丹吉林沙漠的南缘,是巴丹吉林沙漠为数不多的淡水湖之一。周边绿树成林,鸣沙云集,呈现“漠中江南”的独特风光。巴丹湖湖水清澈、透明,宛如一面明镜,倒映着周围高耸的沙山与蓝天白云,形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巴丹湖群占地约10平方千米,由13个湖泊组成。在干旱的沙漠中,淡水湖泊的存在无疑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湖水滋养着湖岸的芦苇与绿树,形成了蓝天、白云、碧水、金沙、绿草交相辉映的沙漠景观。
巴丹湖的南边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和芦苇,北面则是著名的鸣沙山。从沙山顶上滑下,游客可以听到如雷的轰鸣声,为这片静谧的湖泊增添了几分动感与活力。湖的东边建有栈桥通到湖心,游客可以漫步其上,感受湖水的清凉与宁静。在巴丹湖的旁边,还耸立着一座成吉思汗的沙雕,它似乎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历史与传奇,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变迁。在这里,我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生命的顽强、坚韧。
塔玛英则是一个盐碱湖,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地欣赏沙漠与湖泊的交融之美,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相传很久以前,世界上有个邬尔章国,其国都巴当城就坐落在现在的巴丹吉林。后来,古王国消失在黄沙之中,只留下一块青石。湖里白花花的盐碱散发着浓浓的氨气味,湖边的树木和沙棘却让人感悟生命的强大。
湖泊周围的沙丘和沙山形态各异,有的高耸入云,有的连绵起伏,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体验。巴丹吉林庙被称为“沙漠故宫”,位于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巴丹吉林嘎查,是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存。巴丹吉林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巴丹吉林庙处于两个湖泊相接的地段,三面环湖,一面临沙,建筑由北向南一字排开。它的中部为主体建筑大经堂,其东面设山门,四周有围墙,北侧为一藏式覆钵塔,南侧设有偏殿。大经堂分为上、下两层,东面设有一门,正面有两扇窗,两侧各四扇窗。巴丹吉林庙的总建筑面积273.7平方米,建在沙漠腹地,是沙漠建筑的奇迹,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遇见胡杨林
巴丹吉林胡杨林主要分布在巴丹吉林沙漠的西北缘、腹地和东南缘,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原始胡杨林区之一。这里的胡杨林高大、挺拔,树干粗壮,树冠茂密。在秋季,胡杨林的叶子会变成金黄色,整个林区如同金色的海洋,美不胜收。
巴丹吉林胡杨林周围分布着众多湖泊,这些湖泊为胡杨林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也使得胡杨林在干旱的沙漠中得以生存。湖泊与胡杨林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沙漠绿洲景观。胡杨林是沙漠中的绿色屏障,能够防风固沙,减缓沙漠化进程。同时,胡杨林为众多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在胡杨林中,人们可以看到各种鸟类、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等生物的身影。胡杨林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胡杨林的研究,人们可以了解沙漠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沙漠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了保护巴丹吉林胡杨林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对胡杨林的监测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对胡杨林的干扰。同时,还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胡杨林的保护意识。
金秋的巴丹吉林胡杨林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胡杨林的壮丽景色,感受沙漠的广阔与神秘,同时,还可以参加沙漠徒步、骑行等户外活动,体验沙漠探险的乐趣。
翻越沙梁
“沙梁”在沙漠地形中,通常指的是沙子在风的推动下逐渐堆积起来的地形,形状如脊梁一般高高耸起,俗称“沙丘”。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沙梁形态多样,包括新月形复合沙丘、金字塔状沙丘和巨大沙山等。这些沙梁高大、密集,沙漠中部是一般高度在200—300米的复合型沙丘,形态复杂。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号称“沙漠珠穆朗玛”的必鲁图峰。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固定沙丘,海拔1611.09米,相对高度达460米,诺尔图、苏敏吉林、音德日图等大湖分布在它的附近。必鲁图峰的形成在整个沙漠中颇具代表性,是地理位置、地质构造、风力作用、沙粒堆积特性以及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不断地相互作用和影响,最终塑造了这一壮观的自然景观。
巴丹吉林沙漠的沙梁地形复杂多变,为越野爱好者提供了绝佳的挑战场所。越野活动包括冲坡、刀锋驾驶、涮锅等,这些活动需要驾驶者具备高超的驾驶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在探索这片沙漠时,我们应充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并注意安全。
我们的司机李师傅车技确实了得。车子驰骋在松软的沙子里,时而盘旋,全凭他的双手操控方向盘,让车保持平衡,不至于侧滑或者翻车;时而冲顶,就在翻过沙梁的一刹那,油门戛然而止,车身稳稳地挂在沙梁上,待车子凭自身重力落地,他再踩油门,沿着六七十度的陡坡一泻而下。我全程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一边肾上腺素急速分泌,深刻地体验沙漠越野的惊险;一边双手端持手机,想努力记录这难得的精彩片段。艰辛、惊险、享受,再带一点点后怕,成就了这一场沙漠盛宴的刻骨铭心。
随着太阳缓缓沉入地平线,我的沙漠腹地之旅接近尾声。回望这几天的旅程,从深入沙漠时的兴奋与好奇,到与沙漠生态的亲密接触和对它的深刻感悟,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收获。离别之际,我的心中充满了对这片沙漠的敬畏与感激。我会将这份珍贵的记忆深藏心底,带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继续前行,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
拓展阅读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阿拉善盟境内,由巴丹吉林、腾格里和居延3个园区及其所属的10个景区组成。地质公园总面积630.37平方千米,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以沙漠、戈壁为主的地质景观,保存了我国西北地区风蚀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典型地质遗迹,融沙漠、戈壁、花岗岩风蚀地貌以及古生物化石于一体,系统而完整地展示了风蚀地质作用过程。其中,巴丹吉林园区以高大沙山、鸣沙、沙漠湖泊和典型的风蚀地貌为主,包括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画、额日布盖峡谷和海森楚鲁风蚀地貌4个景区。腾格里园区以多样的沙丘、沙漠湖泊和峡谷景观为主,包括月亮湖、通湖和敖伦布拉格峡谷3个景区。居延园区以戈壁景观、胡杨林和古城遗址为主,包括胡杨林、居延海和黑城文化遗存3个景区。
✍️
文·图:周卫庆 曹巨波
编辑:王娟芳 AJIE 审核 :龙海燕 张卜芳
*以上内容全部转自《风景名胜》十一月刊,欢迎投稿~
-END-
识别下方二维码「撩」风景君 领福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