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1300多年的质朴古镇,竟然就在上海!

旅行   2025-01-16 17:32   浙江  



新场古镇 千年盐都


在上海,有一座1300多年的古镇,因为它远离市区,保留了原有的质朴,也因为仍然有近万名原住民居住在此,所以被誉为“活着的古镇”,它就是位于浦东新区中南部的“新场古镇”。








千年盐都


著名古城保护专家阮仪三说,新场古镇是“近代上海传统城镇演变的缩影,上海老浦东原住民生活的真实画卷”。那作为江南古镇之一的新场古镇,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新场古镇因盐兴市,因盐衙门而设镇。中国第一部海盐生产专著《熬波图》诞生于此,堪称中国盐业史上全面记述海盐制作过程的杰作,被收录于明代《永乐大典》和清代《四库全书》中,新场因此被誉为“千年盐都”。


新场古镇最早在唐代初步形成,当时被称为“石笋滩”“石笋里”,盐民、盐商在此繁衍生息,煮盐产盐、运盐卖盐,逐渐形成特有的盐文化。到了南宋年间,因盐场迁到这个古镇,一个全新的盐场在这个古镇形成,“新场”的名称应运而生。而直到明清时期,这里都因为盐而繁荣,商贾往来,新场古镇一下子繁荣起来,繁华程度甚至一度超过了当时的上海县城。

新场古镇最大的特色就是保存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古镇以新场大街为轴,从北栅口延伸至南山寺,全长近1.5千米。街道全部由青砖石板铺设,那鳞次栉比的民居散发着淳朴的古韵。约15万平方米的大片民居,一家挨着一家,风火山墙高高耸起,马头墙、观音兜互比高低,雕梁画栋,气韵悠长,至今保存完整的三进以上宅院有四五十处,其中大街西侧的四进以上宅院亦有20多处。宅院的整体风格是传统的,但门窗、地坪及铁艺栏杆又融合了西方的样式,两者交融,和谐而统一。


“十三牌楼九环龙,小小新场赛苏州”,在这脍炙人口的新场谚语中,“十三”与“九”都是吉祥数字,说明牌楼、拱桥之多。牌楼也叫“牌坊”。新场人习惯叫牌楼,如“三世二品坊”,就称作“老牌楼”“石牌楼”。

在明代,新场有过13座牌坊,《南汇县志》卷十五中均有记载。最为有名的是由太常寺卿朱国盛祖孙三代建造的牌坊,即三世二品坊,坐落于新场市街正中,上额题书“九列名卿”,左侧书“七省理漕”,右旁为“四乘问水”,有“江南第一牌楼”之称。新场古镇旧时多石拱桥,是江南水乡的主要特色之一。从年代看,建于元代的有白虎庙桥、众安桥(衙前桥);建于明代的有洪福桥、保佑桥、盛家桥、杨辉桥等;建于清代的有千秋桥等。其中著名的石拱桥有洪福桥,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清代乾隆年间知县韩运鸿倡修。这座桥20世纪60年代前一直是石拱桥,后来为方便人力车过桥,改建成平板石桥,2006年,又恢复为石拱桥。重建的桥由同济大学设计,其中桥面中心的一块锁桥石是明代原物。

与很多地方的古镇不同,新场古镇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汁原味的生活情趣。一幢幢古老民居里,依然住着古镇的居民;一排排门面房前,依然卖着土鸡蛋、野荠菜。街边铺面里馄饨或是臭豆腐飘香。每天,依然生活在这座古镇的人们走过年代久远的石板路,去熟悉的小店买早点;古镇河边廊檐下,偶有居民晾晒被子;老屋后的河岸边,依然有老人悠闲地驾着鱼竿,晒着太阳。这里有一种文化,有一种生活气息,这是真正活着的古镇。








TIPS:

交通:

从上海市中心出发,可以乘坐地铁16号线至新场站,出站后转乘公交或打车约10分钟即可抵达古镇。自驾游的朋友可通过S20外环高速直达新场古镇。


景点:

古镇老街保存完好,漫步在石板路上,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老街两侧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风格古朴,充满韵味。推荐参观第一楼茶园、新和酱园、新场历史文化陈列馆等景点。


美食:

鲜肉笋丁烧卖是新场古镇的特色美食,口味鲜美,值得一试。








✍️




 文 · 图 :魏冕

 编辑:郑彬 AJIE   审核 :龙海燕 张卜芳

*以上内容全部转自《风景名胜》一月刊,欢迎投稿 ~





-END-






识别下方二维码「撩」风景君  领福利哦~





风景名胜
全国最会玩,最懂吃,最有爱的小伙伴都关注我们了。杭州日报集团《风景名胜》杂志旗下旅游摄影生活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