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驮来的古镇
云南省红河州的哀牢山腹地,重峦叠嶂,绵延的山丘与河谷间云海茫茫。在红河古渡口南岸的一座山梁上,矗立着一个20世纪初的繁华古镇——迤萨。对于这个古镇,人们习惯地称它为“马帮古城”。百年之前,马帮的驼铃声在这里响起,带来了属于西方的文化气息,当中西文化深入融合之后,一座古镇就此诞生,也成就了迤萨。
马帮驮城
✦ ✦
云南的马帮,竟在红河谷的山顶上建了一座城!在哀牢山腹地,沿红河谷顺流而下,翻过一座又一座山,走到一个红河古渡口,我突然看见,红河南岸一座孤零零的红土山头上,屹立着一座小城,显得突兀、孤独而又自信。
迤萨,是彝族话里“干旱缺水”的地方。当地民谣唱道:“高高山上是故乡,左有河来右有江;山高难把五谷出,水大难做救命汤。”这里,没有肥沃的土地可以耕种,且向来缺水,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不适合在红河谷这个不高不低的山头建城,如果位置更高一点,将会凉爽;更低一点,将会多水,而迤萨却倔强地将自己安放在这里。
一条红河将红河州一分为二,红河以北称江内,如建水、个旧、蒙自等县市,红河以南则称江外,如元阳、红河等诸县。历史上,江内汉族移民早,经济发达,如建水,号称“文献名邦”;江外则多为少数民族故地,哈尼族在山上营造梯田,傣族在河谷遍植水稻。而那个时代,为何会在江外的蛮夷之地迤萨建城?这一切还得从迤萨的马帮文化说起。
迤萨古镇形成于清朝乾隆年间,人们在迤萨发现了铜矿,矿业的发展使迤萨逐渐繁荣。后来铜矿枯竭,迤萨又陷入贫困之中。由于迤萨干旱缺水,无田可耕,为求生存,人们被迫另谋出路。于是,这些迤萨人集合了自己的男人和马匹,驮上本地女人手制的衣服鞋帽、丝线土布,往南方更原始落后的老挝、越南、缅甸山区深入,然后再换回棉花、象牙、鹿茸、熊胆等回国销售,赚取丰厚的利润,开辟了一条对外贸易的马帮路。随着他们对越南、老挝内地的深入,地势越走越平缓、坝子越走越宽广,迤萨人便把这种做生意的行为称为“下坝子”。
“下坝子”开启了迤萨人的致富之路,大量的财富随着马帮流进了这个小小的山城,衣锦还乡的赶马人也开始纷纷大兴土木。为了保护所获的金银,他们从通海、峨山、昆明等地请来建筑工匠,掷豪金从国外购买水泥、玻璃、砖瓦,用船水运到元江后用马帮驮到这里,在这个贫瘠的地方建起了中西合璧、欧式风格的深宅大院,家家户户的高墙上都广布枪眼……
让这云雾之间的小城固若金汤。当然,马帮带来了财富,也从马背上驮回了西方文明,昔日的迤萨城内,男人穿马褂、戴礼帽,气宇轩昂,推杯换盏;妇女着旗袍、穿金戴银,描眉画目,一身喷香,就连纺线的老奶奶都有四两黄金。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受西方影响的生活方式,迤萨被当时的人称为“江外小上海”。
西式风光
✦ ✦
从昆明开车到迤萨古镇大约需要4个小时。沿昆玉、玉元高速在元江县下道,走元红公路沿红河南岸一路向东,快到红河县城时一路盘旋爬山,到山顶就是县城所在地,迤萨古镇。的确很少见一个县城建在山顶上的,因此迤萨古镇有个称谓:骑在云端的古城。
迤萨古镇的建筑大都建于20世纪初,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目前保存完好的建筑共有40余栋,其中东门楼为迤萨老城区唯一现存的城门。该城门采用斗拱设计,上下共3层,高12米,长11米。马帮的印迹,在古镇上无处不在。但凡来过迤萨古镇的人,都会发现部分建筑的房顶上有两处奇妙的装饰,一处呈现水烟筒造型,另一处看起来像煤油灯。没错,这屋脊上的饰物就是马帮人离不开的两件东西:水烟筒和马灯。迤萨人巧妙地将它们修筑在屋脊上,寓意着一路伴随着他们发财的物品也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如果仔细观察,人们还能在每栋老宅的大门前、转角处、走廊等地方看见拴马石。这些拴马石看起来像耳朵,中间的部分有一个圆洞,雕琢得十分精致。据说是建房的时候,建筑工人将雕琢好的石块另外砌进墙体的。当后世的人们看到拴马石,就能回想起先辈们的艰辛。
在迤萨古镇众多的古宅中,姚初大院和钱二官大院尤其受人称赞。这其中,姚初民居与东门楼相连,从1937年开始历经7年建设完成,占地面积584平方米,建筑面积980平方米。房屋为中西式三层三进四合院的跑马转角楼,以天井和两边厢房为水平,正堂的三间两耳高于天井,倒厅一排五间则低于天井。这处民居充分利用了陡坡地形,灵活多样地建成高低错落的台状地基,坚固稳重。整幢楼外观呈方形碉堡状,以法式建筑风格为主,又采用罗马窗和罗马柱做装饰,大门、阳台和墙壁处均设有防御射击孔。楼梯陡窄,并且有隔断板。四周墙壁为70厘米厚“金包银”(砖包着土基)土基墙,有利于抵御土匪攻击。
据说,姚初民居建造之时,还创造了当时迤萨建筑的两大奇迹:第一,用料讲究,整幢楼使用的水泥(当时称“红毛泥”“洋灰”)全部为法国进口,在迤萨建筑史上,这是第一幢使用进口水泥的建筑;第二,整幢楼没有一根钢筋,全部用进口的红椿木支砌,木层架结构采用中式穿榫暗销扣锁连为一体,可防震抗裂,楼地板则采用上好的方木承重,青砖铺搭,石灰水泥浆粘缝。
与姚初民居紧邻的钱二官大院,既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又有独到的一面。整座楼大小共有8个天井,44个房间,188道门窗,兼具中原地区建筑风格和江南建筑的风情,同时杂糅本土特色,是多种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钱二官大院设计巧妙,陌生人入内极易迷路,故又被称为“迷宫大院”。
事实上,别看这些洋房紧密相连,民居内其实冬暖夏凉,四季宜居。迤萨原有四处城门,现在只剩下了东门楼这一处,城门也采用斗拱设计,一共三层。登顶远眺,人们能将红河群山和滔滔江水一览无遗。而夕阳西下时,会感觉旧时光就此停留。
✍️
文·图:魏冕
编辑:郑彬 AJIE 审核 :龙海燕 张卜芳
*以上内容全部转自《风景名胜》十二月刊,欢迎投稿~
-END-
识别下方二维码「撩」风景君 领福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