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场云海峡谷奇旅,感受牛背山的波澜壮阔

旅行   2024-12-26 17:31   浙江  





云海峡谷奇旅


牛背山被誉为“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属于二郎山分支,以其云海、雪山和日出闻名遐迩。它不仅是青衣江与大渡河的分水岭,而且拥有海拔3666米的高峰;而大渡河,则以其深邃的峡谷、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红军长征的英勇足迹而著称。站在与牛背山隔云相望的聂脚沟娘娘顶,人们可俯瞰大渡河河谷,视野极佳。我带着满心期待,开启了这场奇妙的旅行。





攀登牛背山


我的旅程从成都开始,自驾前往牛背山,沿途风景如画,特别是进入雅安境内后,连绵的山脉和蜿蜒的河流让人心旷神怡。抵达牛背山景区时,天色已晚,但空气中弥漫的清新气息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徒步之旅。从营地出发,沿着指定的徒步路线前行,一路上可以欣赏牛背山的独特风光。


冬季的牛背山白雪皑皑,云海翻腾,让人如痴如醉。随着海拔的不断攀升,眼前的景色也愈发壮观。我抬头仰望,只见云海如同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而我如同置身于一艘小小的帆船中,随着海浪的起伏而摇曳。远处的雪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宛如大自然赠予我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在徒步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每一次的攀登都让我心跳加速,汗水浸湿了衣衫,但当我站在山顶,俯瞰着脚下的云海和远处的雪山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瞬间涌上心头。


牛背山的云海堪称一绝,时而平缓,时而汹涌,让人感觉踏步于空中。天色渐渐变暗,夕阳把这片翻滚的云海渲染得更加灿烂,我不禁感叹高原的黄昏竟是如此绚丽多彩。如果在山顶欣赏日出景色,想必定是神奇莫测,让人产生沉静、淡泊的心境。站在牛背山山顶,人们还可以远观蜀山之王——贡嘎雪山。雪山的巍峨与云海的柔美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大渡河上的天书幽谷


结束了牛背山的徒步之旅,我驱车前往大渡河金口大峡谷。一条如倚天之剑劈开的大河峡谷,在悬崖叠嶂间蜿蜒26千米,河谷最深处达2600米,最窄处仅约50米。它几乎是两座泰山的重叠,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还要深540米。它就是大渡河大峡谷,以地质学的视角进行观照,它是我国河流上最大型、最典型的嶂谷和隘谷地理奇观,因而被地质学家惊为“旷世幽谷、地质天书”。


大渡河峡谷西起雅安汉源乌斯河镇,东至乐山金口河区,发源于川西北高原,以险恶、汹涌著称的大渡河水,在谷底奔腾、咆哮,一泻千里。它罕见的地质结构不仅现奇异的地理景观,也孕育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大自然的脉动与人类的智慧之光,在这里上演着永不落幕的话剧。

驾车从金口河出发,沿大渡河的245国道溯流而上。当地人形容陡峭的悬崖绝壁是“猴子都要摔死的地方”。其实,我觉得他们的形容并不贴切,因为那些直插云天的陡崖,猴子根本爬不上去。与河面垂直的悬崖上,石片层层叠叠,宛如神秘而古老的“地质天书”,记录着大峡谷上亿年的演化历史。


越往西行,两岸的崖壁越靠越近,几乎都是直上直下,如劈如削。在峡谷中的一处急弯,高差达1000多米的悬崖如遮天屏障般迎面耸立,似乎河水中断。车过转弯处回望,我感觉江流似乎到此为止,并无去路。大峡谷两岸,不时与大渡河垂直的一条条支沟,它们的沟底宽度常常不足20米,两边的崖坡却高数百米至千米,纷纷呈现“绝壁深涧一线天”的景观。正因为有这种奇险的景观,大渡河北岸的老苍沟、白熊沟、顺水河峡谷,以及大渡河南岸的毛不耳沟、宝水溪等,如今都已是徒步、溯溪或探险的绝佳之地。

刚进金口河大桥北桥头的顺水河峡谷谷口,道路便向左急转攀升。很快,大渡河便在山下细如飘带,随即被重崖叠嶂遮蔽。公路两侧皆是一座座海拔高达1000多米的山体,令人感到诡谲莫测。

1903年,英国著名探险家、植物学家威尔逊从成都出发,游历乐山、峨眉山后,继续沿西夷道(南方丝绸之路西道,古称旄牛道)和东夷道(南方丝绸之路东道,古称五尺道)之间的阳山江道(唐宋时期大渡河名为阳山江)西行。阳山江道没有直接穿越大渡河大峡谷,而是绕行于大渡河北侧的崇山峻岭中,经乐山永胜乡五池村翻大瓦山北侧蓑衣岭后,才蜿蜒西去。

威尔逊虽然未能一睹大渡河大峡谷的壮美,但一座奇特而罕见的山峰却让他惊叹不已。它就是大瓦山。在他的重要论著《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的第19章中,生动地记述了他与这座山峰的奇遇,并发出“大瓦山像一只巨大的诺亚方舟,船舷高耸在云海中”的由衷感叹。

在地质学家的眼里,如此高海拔的桌状山在国内绝无仅有。晴朗之日,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大瓦山如突兀的空中楼阁,又如叠瓦覆于群山之巅。它在地质结构上,与峨眉山、瓦屋山相同,但在地貌景观上更为独特和奇峭,又因为它俯临大渡河大峡谷,景象更为诡异。

至今,顶平壁绝、无路可上的“东方、诺亚方舟”大瓦山,仍气势凛然地傲视着匍匐在它足下的芸芸众生。





天堑变通途


从乐西公路沿顺水河峡谷返回到大渡河北岸的245国道,继续溯大渡河而行,需要经过位于乐山与雅安交界处的白熊沟。

这是大渡河大峡谷支沟的有名景观,全长约7000米,其峡谷直抵大瓦山南麓。白熊沟峡谷沿途深邃、清幽,风景奇绝,两岸高差近千米的绝壁间,草木高悬、遮天蔽日,悬泉如练、飞瀑溅玉。岩崖上的怪石呈千姿百态的人物或动物状,有着栩栩如生的天然石刻,秋、冬时银装素裹,春、夏间山花烂漫,与大瓦山共同构成一幅天然的神奇画卷。“白熊沟”的得名,源于这里曾经是大熊猫的栖息之地。


从沟口向北穿越,可抵达大瓦山瓦山坪,近几年,这条路线成为旅行爱好者攀登大瓦山的又一条经典路线。另一条攀登大瓦山的路线,是从此山东北方向的永胜乡五池村上山。这条路,其实还不能被称为“路”。人们只能在沟内顺着山沟的自然走向,在布满乱石的沟底穿行。在接近大瓦山南麓之前,总体来讲坡度并不陡,但需要不断地在大大小小的乱石堆上跳跃绕行。

沿245国道再向西行,人们便会看到大渡河峡谷的另一条支沟——老苍沟。它的出口段是约600米的长峡谷,夹峙着刀切斧砍般的绝壁,绝壁高达200多米,而谷底宽仅20多米,最窄处仅10余米,在谷底仰视,只能见到窄窄的“一线天”。

245国道旁的老苍沟沟口,一座跨度达54米的铁路桥特别引人注目。这座被命名为“一线天桥”的成昆铁路桥,至今仍保持着我国最大跨度铁路石拱桥的纪录。从“一线天桥”附近往崖上爬,人们能到达一个与世隔绝的彝族村落——古路村。

古路村坐落在大渡河畔的千仞绝壁之巅,其地势之险恶,不亚于闻名遐迩的郭亮村。500多名彝族同胞及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已经不知有多少代了。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战乱,迁徙到这深谷绝壁之上的。多年来,古路村的人要到外边去,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从悬崖下到大渡河边。所谓的路,其实是用木棍绑成的梯子,搭在陡峭之处,连木梯也不能搭建的地方,则用宛如小酒杯口般粗细的藤绳上下山。当地人下山,身上还要背山货;上山,身上要背盐巴、布匹。

直到20世纪60年代,当地人终于盼来了成昆铁路的修筑。筑路的铁道兵用钢板在陡险处焊起了一道道钢梯子,2003年绝壁上又被凿出了一条不到一米宽的路,古路村村民才结束了如猴子在树藤上“荡秋千”上下的历史。如此原始的村落,如今终于有机会将它的古朴之美袒露在世人面前了。一条横跨峡谷的索道架设其间,困扰村民400多年的出行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如今,这上下古路村的奇险之路,已成为摄影爱好者居高临下,拍摄气象万千的大渡河峡谷风光的绝佳之地。

在大渡河峡谷西端的峡谷口,有一个当地人称为“苏古坪”的突出崖台。大渡河水自西而来,河床至此骤然收窄,在峡口形成一个天然石门。当地政府利用苏古坪这一处难得平阔的台地,修建了一处包括一座高十多米的纪念碑在内的观景台,供游人观赏和拍摄峡谷风光。从这里远望峡口内,只见云雾缭绕、峭壁峥嵘,更显大峡谷的深邃莫测。

这次从牛背山到大渡河的旅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坚韧。无论是牛背山的云海、日出,还是大渡河的奇险、雄峻,都让人赞叹连连。而人类在面对自然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更是让我敬佩不已。






拓展阅读



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是一座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这一英勇壮举而建立的纪念馆。它位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场镇,这里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节点之一。纪念馆内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图片、雕塑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生动再现了当年红军战士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强渡大渡河的壮烈场景。在这里,游客可以深入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强渡大渡河的重大意义以及红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纪念馆不仅是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



·图:马恒健 曹巨波 张兵 沈海滨

编辑:王娟芳 AJIE  审核 :龙海燕 张卜芳

*以上内容全部转自《风景名胜》十二月刊,欢迎投稿~



-END-




识别下方二维码「撩」风景君  领福利哦~





风景名胜
全国最会玩,最懂吃,最有爱的小伙伴都关注我们了。杭州日报集团《风景名胜》杂志旗下旅游摄影生活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