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Oncology》2024年文献集萃(Ⅴ):儿童胶质瘤研究

学术   2025-02-01 16:59   江西  

往期回顾



《Neuro-Oncology》2024年文献集萃(I):胶质瘤临床研究(一)

《Neuro-Oncology》2024年文献集萃(Ⅱ):胶质瘤临床研究(二)

《Neuro-Oncology》2024年文献集萃(Ⅲ):胶质瘤基础与转化研究(一)

《Neuro-Oncology》2024年文献集萃(Ⅳ):胶质瘤基础与转化研究(二)



共识与综述



01

儿童低级别胶质瘤采用MAPK抑制剂治疗后的耐药、反跳和复发的再生长模式——采用改良Delphi法,国际儿童低级别胶质瘤联盟的共识

Resistance, rebound, and recurrence regrowth patterns in pediatric low-grade glioma treated by MAPK inhibition: A modified Delphi approach to buil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based definitions—International Pediatric Low-Grade Glioma Coalition
Patricia O’Hare and others
Neuro Oncol 2024 Aug 5;26(8):1357–1366, doi.org/10.1093/neuonc/noae074
编译:林毅

儿童低级别胶质瘤(pLGG)是儿童脑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肿瘤可长期保持稳定,但有阶段性进展。总生存率高,许多患者有严重的终生残疾。pLGG大多有RAS/MAPK通路突变所致的活化,因此可以在临床试验中应用靶向药物,最近对BRAF600E突变的pLGG使用BRAF联合MEK抑制剂试验得到批准。但肿瘤治疗中、中断治疗、停止治疗可以反跳或复发,这些肿瘤生长的模式与传统化疗药不同,一些BRAFV600E突变的LGG患者在停止靶向治疗后肿瘤一过性迅速增大,但无需进一步治疗又可自行缩小。这些生长复发的方式在pLGG中尚无明确定义。因此国际儿童低级别胶质瘤联盟采用改良Delphi循环问卷的方式经两轮调研和最终讨论,提出了pLGG治疗后耐药、反跳和复发的定义和治疗共识建议。建议如下:


注:此定义适用于所有儿童低级别胶质瘤的分子和病理亚类(包括NF1/BRAFV600E/BRAF融合基因,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节细胞胶质瘤等),适用于所有RAS/MAPK抑制剂。


02

儿童脑肿瘤病毒免疫治疗的新兴领域

The emerging field of viroimmunotherapy for pediatric brain tumors

Marc Garcia-Moure and others

Neuro Oncol 2024 Nov 4;26(11):1981–1993, doi:/10.1093/neuonc/noae160

编译:郜彩斌


儿童脑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实体肿瘤。时至今日,随着多模式疗法的发展,某些类型肿瘤的存活率仍然很低,如儿童型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或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由于不了解复杂的分子异质性和难以捉摸的肿瘤与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疗效仍然受到影响。在儿童神经肿瘤学领域,开发一种能提高这些致命肿瘤患者生存率的策略仍是一项空白。肿瘤溶解病毒(OV)正在成为治疗脑肿瘤的一种可行、安全且前景广阔的疗法。病毒治疗的新范式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直接的细胞病变效应之后会出现抗肿瘤免疫反应,导致肿瘤实体的部分或完全减少。Ovs单独或与其他治疗方式结合主要用于成人神经肿瘤学。最近,儿童脑肿瘤模型中令人鼓舞的临床前研究激增,导致了Ovs的临床转化,并在这些肿瘤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儿童脑肿瘤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测试的不同病毒疗法,并讨论了改善这些肿瘤对此类治疗反应所需的局限性和未来途径。


03

小儿低级别胶质瘤:最新进展与未来挑战

Pediatric low-grade glioma: State-of-the-art and ongoing challenges 
Jason Fangusaroand others
Neuro Oncol. 2024 Jan 5;26(1): 25–37, doi.org/10.1093/neuonc/noad195
编译:翟玉龙

小儿低级别胶质瘤(pLGG)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占所有小儿CNS肿瘤的30%-40%。pLGG现在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的保护。pLGG最常见的部位是小脑,其次是大脑半球、中线、视路和脑干。

2021年《WHO CNS分类》中pLGG分为4个不同的实体:(1) MYB或 MYB1改变的弥漫性星形细胞瘤,(2) 血管中心型胶质瘤,(3) 幼年多形性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4) MAPK通路改变的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pLGG 的体细胞驱动事件图证实其主要特征是MAPK/ERK通路信号的异常激活。BRAF基因的结构变异是最常见的体细胞驱动事件,在所有散发性pLGG中占70%。第二类散发性pLGG是携带FGFR家族基因改变。更罕见的 pLGG 亚型的基因包括MYB家族转录因子或NTRK。

pLGG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许多pLGG发生在深部结构中,例如视路;或脑干的中线位置;或与运动密切相关的位置,手术难以切除。化疗是pLGG患者全身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卡铂和长春新碱(CV)联合疗法;硫鸟嘌呤、丙卡巴嗪、洛莫司汀和长春新碱(TPCV)联合疗法;长春新碱单药疗法;以及卡铂单药疗法。初治pLGG患者,大多数化疗后5年PFS在45%至55%之间。

MEK抑制剂赛鲁米替尼的治疗结果显示复发性和进展性pLGG患儿的影像学反应率为30%-40%。MEK 抑制剂曲美替尼治疗复发性pLGG(BRAFV600E突变)结果显示反应率为15%。而曲美替尼与达拉非尼联合治疗BRAFV600E突变pLGG的客观反应率为25%。初治BRAFV600E突变pLGG的前瞻性试验将达拉非尼加曲美替尼与CV进行了比较。D+T组的应答率和中位PFS分别为47%和20.1个月,而CV组分别为11%和7.4个月。FIREFLY-1是一项多中心2期研究,评估了托伐非尼单药治疗BRAF改变癌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总反应率为64%。放射治疗(RT)是治疗pLGG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它与后期效应的巨大并发症相关,包括神经认知障碍、内分泌异常、继发性恶性肿瘤和血管并发症;不建议大多数确诊为pLGG的儿童采用这种方法。

尽管在了解pLGG分子结构和使用靶向疗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目前仍面临许多挑战。其中三大挑战包括临床前pLGG模型、pLGG早期临床试验的标准化以及pLGG的耐药性和复发现象。


04

儿童脑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前模型:障碍和前进之路

Preclinical pediatric brain tumor models for immunotherapy: Hurdles and a way forward
Deepak Kumar Mishra and others
Neuro Oncol.2024 Feb 2;26(2):226–235, doi: 10.1093/neuonc/noad170
编译:张韫泽


脑肿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实体瘤,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数年里,儿童脑肿瘤的诊疗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是对于许多高级别肿瘤患儿来说,总体预后仍然很差。

存活率较低的部分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免疫检测点抑制剂(ICIs)的成人肿瘤治疗中的成功应用为儿童脑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为了使其应用于临床,建立稳定的儿童脑肿瘤临床前模型至关重要。本文中,我们回顾了影响我们建立儿童脑肿瘤临床前模型的因素,同时我们也进行了表观遗传学修饰剂联合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治疗儿童脑肿瘤的研究,我们还分享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解决方案。


05

ONC201: H3K27M突变体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疗效和敏感性机制

Demonstrated efficacy and mechanisms of sensitivity of ONC201: H3K27M-mutant diffuse midline glioma in the spotlight
Isabel Arrillaga-Romany and Julie J Miller
Neuro Oncol 2024 Jun 3;26(6):991–992, doi.org/10.1093/neuonc/noae051
编译:睢英,万大海


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M-DMG)是一种致命的原发性脑肿瘤,主要的患者是儿童和年轻人。特征是其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中线位置,组蛋白H3.1或3.3的N末端27位发生突变。放射治疗是H3K27M-DMG的标准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全身治疗药物。ONC201是一种靶向多巴胺D2受体的小分子吡普利酮,是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途径的p53独立激活剂,此外,ONC201也被发现作为线粒体蛋白酶ClPP的激动剂,可致ClPP超激活和线粒体蛋白水解。

Venneti等发表在Cancer Discovery上,是第一个ONC201治疗脑干或丘脑H3K27M-DMG患者的总体疗效分析。结果:非复发性肿瘤患者(即放疗完成后不久接受治疗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为21.7个月,而历史对照组(HC)(n=274)为12个月。当按肿瘤位置细分时,接受ONC201治疗的丘脑或脑干肿瘤患者比HC患者表现更好,两组的MOS均有统计学显著改善(治疗后的丘脑肿瘤分别为20.9个月对14.5个月,治疗后的脑干肿瘤分别为21.7个月对11.9个月)。

Venneti及其同事证明了ONC201干预代谢作用逆转了H3K27MDMG的表观遗传表型。在ONC201处理的H3.3K27M肿瘤细胞系中,谷氨酰胺代谢升高,其衍生的α-KG增加;继而α-KG在肿瘤细胞中代谢为2HG,是一种已知有效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抑制剂。患者在接受ONC201治疗时肿瘤体积下降超过50%,与治疗开始时相比,脑脊液2HG升高。相比之下,在ONC201治疗后未表现影像反应、并用药期间发生小脑转移的患者中,未观察到2HG升高。因此,ONC201通过破坏三羧酸(TCA)循环活性,增加了谷氨酰胺衍生的α酮戊二酸(α-KG),导致2-羟基戊二酸(L-2HG上调),并导致关键的H3K27M-DMG表观遗传特征逆转。

之后相关试验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JCO)上,来源于5项临床试验中的1项分析,ONC201治疗复发性H3K27M-DMG集成汇总分析客观疗效(ORR)。RANO-HGG的ORR(总缓解率)为20%,DCR(疾病控制率)为40%。中位DOR(次反应持续时间)为11.2个月,中位TTR(反应时间)为8.3个月。6个月时RANOHGG的PFS(无进展生存期)为35.1%。中位OS(定义为从接受治疗到死亡的时间去)为13.7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的OS率分别为57.3%和34.7%。当采用RANO-LGG标准评估时,ORR为26.0%;RANO-LGG的DCR为42.0%。当使用RANO-HGG或RANO-LGG标准总结最佳反应时,ORR为30.0%;DCR为44.0%。总体而言,在这个研究人群中ONC201耐受性良好且临床疗效切实。

两篇论文的结果都证明了ONC201单药治疗H3K27M-DMG患者的疗效。然而,单臂研究和原发性脑肿瘤的治疗反应终点存在固有局限性,不能明确排除假性进展的影响。此外,《临床肿瘤学杂志》(JCO)研究中较长的发病时间和较长的缓解期、3个月的放射洗脱期,以及在分子未选择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队列中缺乏任何客观的放射学反应,表明潜在的假性进展的影响很小。


06

儿童脑肿瘤测量的一致性:挑战、解决方案和基于AI分割的意义

Towards consistency in pediatric brain tumor measurements: Challenges, solutions, and the rol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segmentation
Ariana M Familiar and others
Neuro Oncol. 2024 Sep 5;26(9): 1557–1571, doi: 10.1093/neuonc/noae093
编译:睢英,万大海


神经肿瘤学中,MR成像是评估肿瘤负荷及其演变的重要方法。但通过MR对肿瘤进行视觉描绘时,不同评判小组或者个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评判结果,导致在实践中无法达成一致。本文回顾了现有的挑战和潜在的解决方案,以识别和定义儿童脑肿瘤(PBTs)的不同亚区。在有足够的数据和适当的算法支持下,深度学习AI模型可以进行肿瘤亚区分割与判别。已有研究对上述设想进行尝试。

本文将PBTs影像学评估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解决方案罗列如下:

1.区分非增强性实体瘤和瘤周水肿成分

非增强肿瘤和肿瘤周围水肿成分在T2W和FLAIR图像上均为高信号,T1W和T1W-GD之间无明显差异。在T2W图像上,非增强肿瘤的信号强度略低于水肿。但是水肿常以指状方式向脑回延伸,局限于白质并与灰质有明显界限,而肿瘤会浸润邻近脑结构。区分两者时需根据阅片者的临床经验对其个体化分析。

2.囊肿的识别和非增强性肿瘤与囊性成分的区分

T2W图像上水肿、坏死和囊性成分表现为高信号。小儿胶质瘤中,高T2信号区域提示实体非增强肿瘤。囊肿在T2W上要比非增强肿瘤信号更高。可通过T2W和FLAIR进行进一步区分,但遇到困难病例时,要比较T1W/T1W-GD/T2W/FLAIR序列;囊肿在FLAIR上表现为典型的低信号,非增强的肿瘤仍然是高信号;囊肿在T1W和T1W-GD上常呈低信号,T1W-GD上的囊肿较T1W更深。囊肿表现为结构清晰的结构,但非增强性肿瘤可以在结构清晰和弥漫性之间变化。

3.区分各种囊性成分

区分囊性成分并非易事,如囊肿生长伴有功能缺陷或需要手术或治疗干预,则将其视为进展性疾病。包括所有囊性成分并测量它们随时间的变化,可能会更好地确定它们的临床相关性。

4.区分脑积水引起的脑室周围T2W高信号与肿瘤周围水肿

DWI测量的ADC值可区分血管源性水肿和间质性水肿,在大鼠模型中后者的ADC较高,但这尚未在脑肿瘤中得到验证。单纯根据MRI对两者进行判别很困难,临床医师要根据水肿的变化进行综合评估。

5.确定增强肿瘤

当肿瘤有轻度增强区域时,T1W-GD上的组成体素会比T1W略亮,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应建立共识决策方法,将轻度增强标记为增强或非增强;如此划分是一种更有利的分割策略,既可以单独研究每个成分,也可以将它们集合到一个区域中。但由于MR T1W图像强度值的相对范围可能因协议、检查和扫描仪而异,对比前后图像体素信号强度的变化是复杂和非线性的,可能受到硬件和软件差异以及采集类型的影响。在T1W和T1W-GD图像上使用强度标准化程序可以成功地描绘具有固定增强阈值的增强病变。

6.测量脑膜转移灶和确定继发病灶位置

软脑膜病变时,受累部位边缘比较模糊。DWI以及增强T2W-FLAIR序列在识别脑脊膜病灶和转移性播散方面很有效。增强3D T1-SPACE序列可能会突出显示脑膜转移灶,然而缺乏良好的灰白色分化,也同样不能完全解决脑和脊髓表面薄、斑块样病灶的判别问题。

7.眶内肿瘤

由于眶内肿瘤特征的高度可变性,包括位置、大小、形态外观以及组织的异质性,与正常组织缺乏明确的界限,需要为它们的分割开发一个自动化模型,但是这些肿瘤的稀缺性限制了此类真实数据的获得。

8.自动化模型分割与性能评估

自动分割方法的性能受训练数据质量的影响,且难以泛化;由于PBT中某些肿瘤亚区的罕见性,自动分割算法面临着不同标签体素数量不平衡的挑战。“缺失序列”问题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阻碍了自动分割方法的发展,也阻碍了训练模型在数据集上应用不完整的图像集。不确定性可以由数据中不可避免的可变性来源,或由于训练数据的限制或模型架构不充分而导致模型缺乏对数据分布的了解。通过提供不确定性估计和自动分割预测,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需要在模型预测缺乏确定性的区域进行人工评估和潜在地调整模型预测。

与成人脑肿瘤相比,基于不同肿瘤组织学和患者MRI图像来描绘儿童脑肿瘤面临挑战。采用和报告针对儿童脑肿瘤的统一、高质量的获取协议和成像评估标准将有助于确保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侧重于儿童神经肿瘤患者肿瘤亚区域的临床相关性,以更好地了解其对肿瘤表征和反应评估的意义,比较在成像时间点和组织学上的肿瘤二维和体积测量,以及探讨术后和治疗后时间点反应评估的挑战及其潜在解决方案。



临床研究



01

婴幼儿的高级别胶质瘤在组织学、分子和临床上是多样化的:来自SJYC07试验和机构经验的结果

High-grade glioma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is histologically, molecularly, and clinically diverse: Results from the SJYC07 trial and institutional experience
Jason Chiangand others
Neuro Oncol. 2024 Jan 5;26(1): 178–190, doi.org/10.1093/neuonc/noad130
编译:刘竞辉


背景:儿童高级别胶质瘤(HGG)由于较好但不可预测的预后而面临挑战。虽然回顾性研究扩大了我们对肿瘤生物学的理解,但仍缺乏前瞻性数据。

方法:将2007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接受治疗的HGG患者,或参加SJYC07试验中组织学诊断为HGG的儿童患者纳入研究。进行DNA甲基组分析、全基因组、全外显子组和RNA测序。这些数据与组织病理学相结合,以产生综合诊断。分析临床特点及术前影像学。

结果:共发现56例儿童(0~4.4岁)。综合分析将队列分为四类:婴儿型半球胶质瘤(IHG), HGG,低级别胶质瘤(LGG)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IHG最常见(n=22),发生在最年轻的患者中(中位年龄=0.4岁),并且通常存在酪氨酸激酶受体基因融合(7个ALK, 2个ROS1, 3个NTRK1/2/3, 4个MET)。IHG的5年无事件(E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53.13%(95%CI: 35.52-79.47)和90.91%(95%CI: 79.66-100.00),而HGG的5年无事件(E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0.0%和16.67%(95%CI: 2.78-99.74%)(p=0.0043, p=0.00013)。IHG组和LGG组的E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p=0.43)。影像学检查显示,IHG与病变边界清晰(p=0.0047)、位于大脑半球(p=0.0010)和瘤内出血(p=0.0149)相关。

结论:婴幼儿HGG具有异质性,最好通过整合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特征进行定义。IHG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但他们在治疗中受到的损害较大,因此此类患者适合进行减量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的相关试验。


02

以吲哚美辛为基础的化学免疫疗法治疗儿童脑肿瘤:首次儿童I期试验

Indoximod-based chemo-immunotherapy for pediatric brain tumors: A first-in-children phase I trial
Theodore S Johnson and others
Neuro Oncol.2024 Feb 2;26(2):348–361, doi: 10.1093/neuonc/noad174
编译:郭少春


复发性脑肿瘤是儿童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吲哚美辛2,3-双加氧酶(IDO)是一种靶向代谢检查点,在临床前模型中发现,它具有抑制化疗后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本研究对复发性脑肿瘤或新诊断的DIPG儿童进行了口服IDO通路抑制剂吲哚美辛的I期试验(NCT02502708)。分别对吲哚美辛与口服替莫唑胺(200mg/m²/天×28天周期5天)或姑息性适形放射联合使用进行剂量研究。分别于基线时和每月采集血样,进行单细胞RNA测序和配对单细胞(T细胞受体)测序。结果发现,81例患者接受了以吲哚美辛为基础的联合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52个月(范围39-77个月)。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确定儿童剂量为19.2mg/kg/剂,每日两次。所有复发性疾病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3.3个月(n=68,范围0.2-62.7),DIPG为14.4个月(n=13,范围4.7-29.7)。与37名无反应者(7.3个月,范围0.2-62.7)相比,有客观反应证据(甚至是部分或混合反应)的26名患者的中位OS(25.2个月,5.4-61.9,p=0.006)延长了3倍以上。4名患者在36个月以上没有活动性疾病。单细胞测序证实了具有晚期效应表型的新的循环CD8 T细胞克隆型的出现。因此研究结论为,吲哚美辛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安全地与化疗和放疗相结合。鼓励疗效的初步证据支持推进儿童脑肿瘤的II/III期试验。


03

儿童脑瘤20年后放射治疗引起的血管性认知障碍

Radiotherapy-induce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20 years after childhood brain tumor

Tiina Maria Remes and others

Neuro Oncol.2024 Feb 2;26(2):362–373, doi: 10.1093/neuonc/noad186

编译:王元


既往研究表明,儿童脑肿瘤的放射治疗会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放疗如何影响认知功能。本研究旨在调查放疗诱导的脑血管疾病(CVD)、白质高信号(WMHs)和儿童脑肿瘤(BTs)成年幸存者的神经认知结果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为一项全国性队列研究,包括68名接受过放疗的儿童BTs幸存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0年。研究通过MRI结果发现,CVD标志物、WMHs和认知功能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提示了早发性痴呆的潜在风险。在68名儿童BT幸存者中,54人(79%)在中位年龄27岁时被诊断为CVD和/或WMH。CVD和/或WMH与较低的语言智商、表现智商(PIQ)、执行功能、记忆和视觉空间能力得分相关(P<0.05)。此外,研究还发现微出血和小血管疾病负担与认知功能下降密切相关,进一步加剧了认知损害的严重性。
研究强调了对这一群体进行认知评估和康复的重要性。针对这些认知障碍,研究呼吁加强对治疗选择的探讨,以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来应对与CVD相关的认知障碍。这表明了在儿童脑肿瘤幸存者中,认知功能受损可能是一个严重且常见的后遗症,需要及早干预和治疗。

04

视神经通路胶质瘤患儿的长期疗效:一项纵向队列研究

Very long-term outcomes of pediatric patients treated for optic pathway gliomas: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Alice Morin and others
Neuro Oncol. 2024 Jul 5;26(7): 1310–1324, doi.org/10.1093/neuonc/noae045
编译:郭少春


背景:视路胶质瘤(OPG)占儿童脑肿瘤的5%。反复复发导致治疗次数增多最终导致晚期并发症增多。

方法:本研究纳入198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古斯塔夫鲁西(GR)中心接受治疗的,年龄<18岁,诊断后生存期大于5年的OPG患者。死亡和健康状况数据从医疗数据文件提取。

结果:研究纳入182例存活5年以上的OPG-儿童患者(男女性比0.8,患有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 的35%)。中位随访时间为17.2年(范围为5-41年)。5年后有82例复发、9例继发性恶性变和15例死亡,将这些患者作为的主要观察的终点事件,患者20年的总生存期(C-OS)和晚期无事件生存期分别为79.9%(95% CI=71-86)和43.5%(95% CI=36-51)。在多变量分析中, NF1患者的放疗暴露(危险比[HR]=6,95% CI=1.7-21.2)和下丘脑受累(HR=3.2,95% CI=14-7.3)与C-OS显著相关。95%的存活5年OPG患者存在一些健康问题,特别是视力方面“<1/10”(n=109),垂体功能缺陷(n=106)和神经认知障碍(n=89)。NF1(HR2.1)与性早熟有关。在21例患者中观察到33次脑血管事件,诊断后平均生存期为4.2年。

结论:晚期复发,继发性恶变和脑血管疾病是导致过早死亡的严重事件。虽然该病发病率高,但加强癌后的护理,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根据风险因素,更好地进行分层研究。


05

MYB/MYBL1改变的儿童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的综合分析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YB/MYBL1-altered pediatric-type diffuse low-grade glioma 
Daniel C Moreira and others
Neuro Oncol. 2024 Jul 5;26(7): 1327–1334, doi.org/10.1093/neuonc/noae048
编译:郭少春


背景:儿童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瘤(pLGG)含有涉及MYB或MYBL1的复发性基因改变,是跟肿瘤密切相关。目前缺乏大型队列的详细治疗和结果数据研究。本研究旨在全面评估具有这些改变的pLGG,以确定其最佳治疗策略。

方法:研究回顾了在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接受治疗或转诊进行病理审查的患者中具有MYB或MYBL1改变的pLGG的详细信息。对肿瘤样本进行集中审查,并整理临床数据。

结果:共纳入33例患者(18例男性;年龄中位数为5岁)。2例肿瘤MYBL1发生改变;31例MYB发生改变,MYB:QKI融合是最常见的改变(10例,30%)。大多数肿瘤位于大脑半球(22例,67%)。2例患者(6%)在诊断时出现转移。中位随访时间为6.1年。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81.3%±8.3%;5年总生存(OS)率为96.4%±4.1%。接受近全切除或全切除的患者5年EFS率为100%;接受活检或次全切除的患者5年的EFS率为56.6%±15.2%(P<0.01)。根据位置、组织学或分子改变,EFS率没有差异。然而,进展或转移的肿瘤可能具有独特的甲基化特征,有证据表明MAPK和PI3K/AKT/mTOR通路被激活。

结论:具有MYB/MYBL1改变的pLGG有良好的预后。我们的发现表明,手术可切除性是EFS的关键决定因素。需要进一步表征以确定进展性肿瘤的最佳治疗策略。


06

小脑缄默综合征的继发性大脑-小脑和小脑内功能障碍

Secondary cerebro-cerebellar and intra-cerebellar dysfunction in cerebellar mutis syndrome

Samuel S McAfee and others

Neuro Oncol. 2024 Sep 5;26(9): 1700–1711, doi: 10.1093/neuonc/noae070

编译:翟玉龙


小脑缄默综合征(CMS)的特点是语言、运动和情感障碍,可在后窝肿瘤切除后发生。小脑-小脑束损伤在小脑缄默综合征病因学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小脑-小脑功能障碍可能属于慢性症状,而非一过性症状。作者在70名被确诊为髓母细胞瘤的患者中,通过fMRI测量了肿瘤切除后、辅助治疗前的小脑皮层与整个大脑功能节点之间的功能连接。手术病灶被映射到幕下解剖结构,与大脑皮层的连接性被检测出与小脑流出通路损伤程度的统计学依赖性。CMS诊断与右侧小脑和左侧大脑半球之间的连接性增加有关,小脑和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M-PFC)之间的连接性最大。某些言语节点对小脑外流的连通性依赖显著,但对VM-PFC的依赖性不显著,这表明对小脑的输入发生了改变。CMS参与者的小脑皮层后部区域与同侧齿状核之间的连接出现异常,其中右侧小脑半球的情况最为严重。作者发现的功能异常明显发生在手术损伤的上游,这表明这是一种继发性现象。VM-PFC参与了多项可能与CMS症状有关的功能,包括情绪控制和运动学习。因此作者推测,这些异常可能反映了小脑内的适应性学习不良,而小脑周围灰质和其他关键中脑靶点的运动和边缘功能紊乱则是其后果。


07

儿童脑胶质瘤病:具有独特分子特征的弥漫性胶质瘤预后不良表型

Gliomatosis cerebri in children: A poor prognostic phenotype of diffuse gliomas with a distinct molecular profile
Gunther Nussbaumer and others
Neuro Oncol. 2024 Sep 5;26(9): 1723–1737, doi: 10.1093/neuonc/noae080
编译:翟玉龙

脑胶质瘤病(GC)是一种由影像学定义的高度浸润性弥漫性胶质瘤,由于无法确定与GC相关的分子特征,该术语已被放弃。作者对104名患有GC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了一项跨国回顾性研究,提供了全面的临床和遗传特征。中位总生存期(OS)为15.5个月(四分位间范围为10.9-27.7),2年生存率为28%。组织病理学分级与中位生存期显著相关:中枢神经系统WHO II级:47.8个月(25.2-55.7);III级:15.9个月(11.4-26.3);IV级:10.4个月(8.8-14.4)。通过DNA甲基化分析(n=49),大多数肿瘤被归类为儿童型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pedHGG),H3-/IDH-wild型(n=31/49,63.3%),其中有pedHGG_RTK2(n=19)、pedHGG_A/B(n=6)和pedHGG_MYCN(n=5)等富集亚类,但只有一例pedHGG_RTK1。在pedHGG、H3-/IDH-wild型亚组中,发现了EGFR(10例)和BCOR(9例)的复发性改变。此外,作者还在16/49个肿瘤(32.7%)中观察到6号染色体的结构畸变。在pedHGG、H3-/IDH-wild型亚组中,TP53改变对OS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与以往的研究相反,作者这项具有代表性的儿童GC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GC具有强烈的偏好性,与特定的分子特征有关(尤其是pedHGG_RTK2、pedHGG_A/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BCOR突变、6号染色体重排)。


08

儿童后颅窝脑瘤存活者特定领域神经认知结局的风险因素——HIT 2000 试验结果

Risk factors for domain-specific neurocognitive outcome in pediatric survivors of a brain tumor in the posterior fossa—Results of the HIT 2000 trial
Martin Mynarek and others
Neuro Oncol 2024 Nov 4;26(11):2113–2124, doi:/10.1093/neuonc/noae092
编译:翟玉龙


背景:儿童脑瘤存活者的神经认知功能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我们分析了认知功能与放疗剂量、术后小脑缄默综合征、脑积水、脑室内甲氨蝶呤应用、肿瘤定位以及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联,研究对象为后颅窝肿瘤的儿童存活者。

方法:采用基于卡特尔-霍恩-卡罗尔智力模型的神经心理基本诊断工具,对279名无复发的HIT-2000临床试验存活者(241名髓母细胞瘤和38名小脑幕下室管膜瘤)的特定神经认知结果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诊断后5.14年(平均值;范围为1.52-13.02年)的认知表现所有子测试均显著低于正常水平。处理速度和精神运动能力受影响最大。影响因素具有领域特异性:全脑全脊髓放疗剂量对大多数子测试有强烈影响。术后小脑缄默综合征与精神运动能力(β=-0.25至-0.16)和处理速度(β=-0.32)相关。术后脑积水与晶态智力(后天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抽象逻辑思维及知识经验等认知能力)(β=-0.20)和短期记忆(β=-0.15)相关,年龄与晶态智力(β=0.15)和精神运动能力(β=-0.16和β=-0.17)相关。液态智力(指在处理问题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决定于人的先天禀赋的能力,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β=-0.23)、短期记忆(β=-0.17)和视觉处理(β=-0.25)的得分随诊断后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而选择性注意力的得分则有所提高(β=0.29)。

结论:全脑全脊髓放疗剂量与神经认知结果密切相关。无论是否接受脑脊髓照射治疗,患者的运动心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均较低,这表明肿瘤及其手术对这些功能有显著影响。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分析既能降低脑脊髓照射剂量又能减轻其他治疗方式所造成毒性的方案。


09

对比分析IDH突变型胶质瘤在儿童、青年和老年患者中的发病情况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DH-mutant glioma in pediatric, young adult, and older adult patients
Mary Jane Lim-Fat and others
Neuro-Oncology, Volume 26, Issue 12, December 2024, Pages 2364–2376, doi:10.1093/neuonc/noae142
编译:程传东,陈一楠

IDH突变是最常见的致癌驱动因素之一,并决定了胶质瘤的诊断和预后。同时,不同年龄段胶质瘤中IDH突变的频率和意义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本研究对IDH突变的胶质瘤患者进行了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通过年龄分层,确定临床-基因组特征、治疗结果之间的年龄特异性差异。

本研究收集2013年至2019年间来自合作机构的IDH突变型2~4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和测序结果等数据。将患者分为儿童组(<19岁)、青壮年组(YA ; 19~39岁)和老年组(≥40岁)。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组织学和分子特征。并使用Cox风险回归确定年龄和其他变量与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最终通过临床资料筛选出379例(204 YA)IDH突变型胶质瘤患者,其中少突胶质细胞瘤155例(41%),星形细胞瘤224例(59%)。结果显示与儿童组和成人组相比,IDH突变型胶质瘤YA患者的PFS和中位恶性转化时间(MT)的时间显著缩短,但OS没有差异。在多变量分析中,调整病理类型、切除范围和前期治疗后,YA组较儿童组和成人组具有更短的PFS。在星形细胞瘤中,CDK4/6拷贝数扩增与较短的PFS和OS相关。在少突胶质细胞瘤中,PIK3CA和CDKN2A / 2B状态的改变与较短的OS相关。

本研究缺乏与队列相关的错配修复缺陷(MMRD)数据(获得性MMRD和原发性MMRD)。此外,与年龄相关、影响治疗决策和结果的非可测量因素,如神经状况、患者偏好和生活质量测量无法充分取得,且神经认知终点和其他生活质量指标也无法统一。最重要的是儿童队列的规模较小,IDH突变型胶质瘤在儿童群体中并不多见,可获得的数据范围较小。



基础研究



01

肿瘤和免疫细胞类型相互作用导致了儿童高级别胶质瘤的异质性表型

Tumor and immune cell types interact to produce heterogeneous phenotypes of pediatric high-grade glioma
John DeSisto and others
Neuro Oncol. 2024 Mar 4;26(3): 538–552, doi.org/10.1093/neuonc/noad207
编译:翟玉龙


儿童高级别胶质瘤(pHGG)是一种侵袭性脑肿瘤,根据亚型的不同,五年生存率从2%到20%不等。pHGG的肿瘤存在极强的异质性,因其由多种不同比例的肿瘤和免疫细胞类型组成,每种类型都可能影响肿瘤特征,这给治疗方法的设计带来了挑战。本研究从当地的小儿脑肿瘤库中获得了19个pHGG样本。利用单细胞RNA-Seq构建了单细胞水平的综合转录组数据集,确定了已知的神经胶质细胞和免疫细胞类型,并进行了差异基因表达和基因组富集分析。并通过多通道免疫荧光染色以确认转录组结果。结果发现本组pHGG样本包括三种主要的预测肿瘤细胞类型: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祖细胞和间充质样细胞。这些细胞类型在基因表达谱、通路富集和间充质特征方面各不相同。并发现巨噬细胞群富含间质和炎症基因表达,可能是间质肿瘤特征的来源。同时发现了T细胞衰竭和抑制的证据。本研究发现pHGG由多种不同的增殖肿瘤细胞类型组成。小胶质细胞衍生的巨噬细胞可能会驱动pHGG间充质基因的表达。中胚层肿瘤细胞群可能来自少突胶质祖细胞。不同的肿瘤细胞群依赖于不同的致癌途径,因此对治疗的反应也可能不同。


02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侵袭和转移依赖于细胞自身信号通路

Diffuse midline gli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rely on cell-autonomous signaling
Marco Bruschi and others
Neuro Oncol. 2024 Mar 4;26(3): 553–568, doi.org/10.1093/neuonc/noad161
编译:刘竞辉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MG)是一种儿童肿瘤,其诊断后两年的生存率几乎为零,且能够侵袭中枢神经系统。为了控制局部生长并减缓疾病进展,所有患者均接受放疗。然而,DMG患者经常出现远处转移。目前关于肿瘤侵袭的成因主要围绕肿瘤微环境,但目前尚无已知因素来预测侵袭程度。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患者来源的胶质瘤干细胞(GSCs)创建患者特异性的3D模型,以模拟个体间侵袭行为并阐明细胞支持机制。作者发现,3D模型中的GSC细胞表现出与患者肿瘤侵袭性相似的行为,从而证明DMG作为肿瘤细胞自主特性的侵袭能力。此外,我们区分了两种迁移模式,即间质样和阿米巴样,并将阿米巴样模式与最具侵袭性的GSCs肿瘤相关联。通过对组织培养物和原发性肿瘤的转录组学分析,我们进一步将具有侵袭性阿米巴样肿瘤定义为少突胶质前体样细胞,具有高度收缩的细胞骨架和由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关键过度表达引起的粘附能力降低。最后,作者阐明了BMP7刺激下游激活的MEK、ERK和Rho/ROCK激酶作为控制肿瘤细胞运动的可操作性靶点。


03

毛壳素介导的SUV39H1与ONC201协同靶向抑制弥漫性中线胶质瘤的干细胞和致癌网络

Chaetocin-mediated SUV39H1 inhibition targets stemness and oncogenic networks of diffuse midline gliomas and synergizes with ONC201
Dazhuan Eric Xin and others
Neuro Oncol. 2024 Apr 5;26(4):735–748, doi.org/10.1093/neuonc/noad222
编译:李晋虎


背景:弥漫性内源性脑桥胶质瘤(DIPG/DMG)是一种破坏性的小儿脑肿瘤,其治疗方案极其有限,而且预后均为致命。组蛋白 H3K27M突变是DIPG中常见的复发性改变,会破坏表观遗传调控。我们假设,全基因组H3K27M诱导的表观遗传失调会使肿瘤易受表观遗传靶向治疗的影响。

方法:我们对靶向表观遗传酶的化合物进行了筛选,以确定患者源性DIPG细胞生长的潜在抑制剂。我们进一步进行了转录组和基因组图谱分析,包括RNA-seq和CUT&RUN-seq以及shRNA介导的基因敲除,以评估毛壳素和毛壳素的靶标SUV39H1对DIPG生长的影响。

结果:高通量小分子筛选发现了一种表观遗传化合物毛壳素,它能有效阻断DIPG细胞的生长。毛壳素治疗可选择性地减少DIPG细胞的增殖,增加其凋亡,并显著延长DIPG异种移植模型的存活时间,同时恢复H3K27me3的水平。此外,H3K9甲基转移酶SUV39H1的缺失抑制了DIPG细胞的生长。转录组学和表观基因组学分析表明,SUV39H1的缺失或抑制导致干性和致癌网络(包括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和干性相关程序)下调;然而,D2多巴胺受体(DRD2)信号转导适应性地发生了补偿性上调,从而产生抗性。与此相一致的是,毛壳素与DRD2拮抗剂ONC201联合治疗可协同提高抗肿瘤疗效。

结论:我们的研究通过靶向SUV39H1-H3K9me3通路和代偿信号环路治疗揭示了DIPG这一灾难性疾病的治疗弱点。靶向SUV39H1的毛壳素与ONC201等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为有效治疗DIPG提供一种新策略。


04

NF1突变驱动的神经元高兴奋性为小鼠视神经通路胶质瘤的肿瘤发生和靶向治疗设定了阈值

NF1 mutation-driven neuronal hyperexcitability sets a threshold for tumorigenesis and 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murine optic glioma
Corina Anastasaki and others
Neuro Oncol 2024 Aug 5;26(8):1496–1508, doi.org/10.1093/neuonc/noae054
编译:徐锦芳,季剑雄


背景:随着人们对非癌细胞是调节脑肿瘤生长的关键因素这一观点的不断加深认识,作者团队近期研究工作同样表明神经元可驱动低级别胶质瘤的发生和进展。使用NF1突变相关视神经通路胶质瘤(OPG)的自发成瘤小鼠模型,作者发现NF1突变诱导神经元过度兴奋及midkine表达上调,进而激活免疫轴以促进肿瘤生长,从而高剂量拉莫三嗪治疗可以抑制NF1相关OPG的体内增殖。此外,作者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帮助解决与未来临床翻译相关的几个关键知识差距。

方法:作者在NF1突变相关OPG的自发成瘤小鼠中操纵种系和视网膜神经元特异性的midkine表达。采用携带几种不同NF1患者衍生种系突变的NF1突变小鼠来评估神经元兴奋性和midkine表达。使用两种不同的NF1突变相关OPG的自发成瘤小鼠模型来评估拉莫三嗪对肿瘤进展和体内生长的影响。

结果:作者确定神经元分泌的midkine是NF1突变相关OPG生长的必要和充分条件,证实了NF1种系突变、神经元兴奋性、midkine产生和NF1突变相关OPG增殖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作者发现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在抑制神经元的midkine产生方面具有特异性。拉莫三嗪,作为一种临床转化潜力极大的药物,可预防NF1突变相关OPG的进展,并在停药后数月内仍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重要的是,适用于儿童癫痫临床剂量的拉莫三嗪同样可以有效削弱两种NF1突变相关OPG肿瘤在体生长。

结论:总的来说,本研究证明了midkine和神经元的高兴奋性是NF1突变相关OPG生长的可靶向的重要驱动因素;拉莫三嗪可作为NF1突变相关OPG儿童患者的潜在化学预防或化疗药物。


05

溶瘤腺病毒Delta-24-RGD与ONC201联合在儿童高级别及弥漫中线胶质瘤模型中的应用

The oncolytic adenovirus Delta-24-RGD in combination with ONC201 induces a potent antitumor response in pediatric high-grade and diffuse midline glioma models
Daniel de la Nava and others
Neuro Oncol 2024 Aug 5;26(8):1509–1525, doi.org/10.1093/neuonc/noae066
编译:徐锦芳,季剑雄


背景:儿童高级别胶质瘤(pHGGs),包括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MGs),是侵袭性儿童肿瘤,预后极差。Delta-24-RGD和ONC201作为治疗以上肿瘤的单一药物时显示出不错的疗效。然而,这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尚未有相应的评估。

方法:首先通过免疫印迹和复制试验评估功能性病毒的产生。在多种人和小鼠来源的pHGG和DMG细胞系中评估了抗肿瘤作用。RNAseq、海马应激试验、线粒体DNA含量和γH2A.X免疫荧光用于进行机理研究。使用这两种疾病的小鼠模型来评估体内联合治疗的有效性。使用流式细胞术、RNAseq和多重免疫荧光染色评估肿瘤免疫微环境。

结果:Delta-24-RGD/ONC201联合治疗方案不影响病毒在人来源pHGG和DMG模型中的复制能力。细胞毒性分析表明,联合治疗具有协同或相加的作用。从机制上讲,联合治疗促进了核内DNA损伤,并保持了每种药物单独引起的代谢紊乱和线粒体损伤的抗肿瘤作用。Delta-24-RGD/ONC201联合治疗延长了人或者小鼠来源pHGG和DMG荷瘤小鼠的总体存活率,独立于H3突变状态和位置。最后,Delta-24-RGD/ONC201联合治疗促进了小鼠DMG模型中肿瘤微环境向促炎表型的重塑。

结论:与单独使用药物相比,Delta-24-RGD/ONC201联合治疗通过促进核DNA损伤,提高了每种药物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进而提高了疗效。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查看Neuro-Oncology速览专栏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脑医汇App全新功能“AI问答”正式上线,您临床实践中的得力助手!欢迎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神外资讯
【脑医汇】品牌旗下新媒体,传播、分享神经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为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业务交流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