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新的一年。
在此,我们向所有朋友们拜年了!我们致以最真挚的新春祝福,愿您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 春节 |
春节,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表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春节起源 |
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仰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如放鞭炮,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 春节习俗,你知道多少 |
新春佳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传承。大年初一是农历新年第一天,家家户户都会以各种形式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许。
【开门炮仗】
清晨第一件事就是点燃爆竹,以此来迎接新年,据说可以驱赶鬼怪,迎接财神,同时热闹的气氛也为新年增添了欢乐。
【穿新衣】
人们习惯在这一天穿上新衣服,象征着更新换代,去除过去一年的晦气。
【拜年】
大年初一的早晨,家庭成员首先会在家中向长辈拜年,祝寿祈福,孩子们则会给父母、祖父母等长辈行礼,说一些吉祥话如“恭喜发财”、“身体健康”,以此表达尊敬和祝福。长辈们通常会给晚辈发红包(压岁钱),寓意为孩子带来好运,保护他们免受邪祟侵害。
【舞龙舞狮】
在某些地区,大年初一会有舞龙舞狮表演,它们穿梭于大街小巷,为大家带来活力四射的表演,同时也被认为能够带来好运。
一些家庭会在这一天进行祭祖仪式,通过供奉食物、香烛等方式缅怀先人,感恩他们的庇佑,并祈求家族繁荣昌盛。
这些习俗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更是连接亲情、友情的重要纽带。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一些传统习俗可能会有所变化,但那份浓浓的年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永远不会改变。希望大家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都能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享受与亲人团聚的美好时光。
| 文人眼里的春节 |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浓墨重彩的描绘对象。从古代诗词到现代散文,名家们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展现了春节的丰富多彩和深厚文化底蕴。
老舍《北京的春节》:
老舍先生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与繁忙。从腊八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他详细记录了北京人家家户户准备年货、祭灶、守岁、拜年、逛庙会等习俗,展现了老北京春节的浓厚氛围和独特风情。
冰心《童年的春节》:
冰心女士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过春节的情景,通过孩子的视角,描绘了春节的欢乐与期待。她提到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等习俗,以及孩子们在春节期间获得的自由和快乐,充满了温馨与甜蜜。
梁实秋《过年》:
梁实秋先生以幽默风趣的笔触,讲述了自己小时候过年的经历。他提到年夜饭的丰盛、守岁的疲惫、拜年的热闹,以及年后逐渐恢复的平静生活,展现了春节的热闹与平淡交织的特点。
鲁迅《过年》:
鲁迅先生的《过年》虽然篇幅不长,但深刻揭示了旧社会春节期间的贫富悬殊和阶级矛盾。他通过对比富人的奢华与穷人的艰辛,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情。
莫言《过去的年》:
莫言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回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春节的情景。他描绘了村民们为了过年而忙碌的场景,如杀猪宰羊、蒸年糕、包饺子等,以及孩子们在春节期间获得的欢乐和满足。
丰子恺《过年》:
丰子恺先生以漫画家的敏锐观察力,用文字描绘了春节期间的家庭生活和节日氛围。他提到家人团聚的温馨、孩子们放鞭炮的欢乐以及年夜饭的丰盛,展现了春节的喜庆与和谐。
这些名家笔下的春节描绘,不仅展现了春节的丰富多彩和深厚文化底蕴,还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这些作品不仅是对春节的纪念和赞美,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过去的一年,是充满挑战也是收获满满的一年。感谢每一位朋友的支持和信任,正是有了你们的关注与陪伴,我们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坚定有力。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戳“阅读原文”,听张其成教授讲《道德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