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就该有点“疯魔”的精神

文摘   2025-01-14 07:01   山东  
在当今喧嚣纷扰的世界里,专注成为了一种稀缺的品质。它是一种将全部心力集中于一点的能力,是穿透迷雾直抵目标的决心。
从古至今,无数的事例证明了专注的力量,它可以改变命运、推动进步,甚至创造奇迹。
< 性痴,则其志凝 >
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专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艺术创作、科学研究还是竞技体育,那些取得辉煌成就的人往往都是最能保持专注的人。
他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屏蔽干扰,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中国古代小说家蒲松龄曾言:“性痴,则其志凝。”这句古语道出了专注的核心——痴迷。
当一个人对某项事业或兴趣达到痴迷的程度时,他的意志便会高度凝聚,进而产生出强大的创造力。
陈忠实便是这样一位作家,他为了完成《白鹿原》这部巨著,远离尘世喧嚣,耗时六年,在农村潜心写作。
他立下了“三不”纪律:不再接受采访、不再关注评论、一般不参加应酬,以此确保自己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之中。
最终,《白鹿原》不仅赢得了茅盾文学奖,还被誉为可与西方文学大师巴尔扎克、斯汤达的作品相媲美的佳作。

<“疯魔”,即如痴若狂 >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背后都站着一群执着追求梦想的人。他们敢于挑战常规,不怕失败,用无尽的热情和毅力探索未知领域。
这种精神被称作“疯魔”,即一种如痴若狂的专注状态。
东晋画家顾恺之,以其独特的才华和对绘画艺术近乎痴迷的态度闻名于世。
他常常沉浸在创作中,忘记周围的一切,甚至因为专心致志而忽略了社交活动。正是这份对艺术的痴迷,让他的作品达到了“才绝、画绝、痴绝”的境界。
同样的,“疯魔”精神也在科技领域闪耀光芒。
明朝的万户,为实现人类飞天的梦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进行火箭飞行实验;诺贝尔则是在多次遇险后,依然坚持改进炸药技术,即便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莱特兄弟更是夜以继日地研究飞机制造,直至成功试飞。
这些科学家们所展现出的专注与执着,正是科技创新背后的强大动力。

< 不疯魔,不成活 >
真正的专注不仅仅是短暂的热情爆发,更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懈努力。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曾幽默地说:“你见过洛杉矶凌晨四点的样子吗?”这句话揭示了他在职业生涯中每天清晨就开始训练的秘密。
科比之所以能在赛场上屡创佳绩,靠的就是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不疯魔,不成活”的真谛,即只有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才能收获非凡的成功。
然而,专注并不意味着没有牺牲。
很多时候,选择专注于某个目标就意味着要放弃其他的机会和享受。
正如陈忠实为了写作放弃了社交生活,顾恺之为了绘画忘记了请客之事,科比为了比赛错过了陪伴家人的时间。
但正是因为他们懂得舍弃,才能在各自的领域里达到顶峰,创造出令人敬仰的成就。


专注不仅是做事的态度,也是做人的一种修为。一个拥有温度的人,必定是一个有态度的人。

温度决定了一个人的人品修为,而态度则决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外界的声音左右,失去内心的平静。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培养起专注的习惯,就能够在这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正如贾岛为了琢磨两句诗可以花费三年时间,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和对理想的执着,才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关键所在。
专注是一种力量,它能够帮助我们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无论是在艺术创作、科学探索还是日常生活里,我们都应该学习那些伟大人物身上的专注精神,让自己的人生因专注而更加精彩。
记住,成功没有捷径,唯有专注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部分来源 | 网络

配图 | 四维的旅行日记

-侵删-

传播国学 | 传承国医 | 弘扬国粹 | 共铸国魂

 戳“阅读原文”,听张其成教授讲《道德经》的智慧↴

张其成
传播国学 传承国医 弘扬国粹 共铸国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