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大寒,回家过年
文摘
2025-01-20 07:03
山东
寒冬走到尽头,母鸡已经提前感知到春天的气息,开始孵小鸡,孕育新生命。征鸟是指鹰隼等远飞之鸟,天越寒冷,它们越是厉猛,盘旋空中,猎食御寒。湖泽里的水冻至中央,冰面最为坚实。寒至极处,坚冰深处春水生。
大寒后离春节越来越近,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和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岭南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如今在广东,常见这样的情景:大寒来临前,家家户户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糯米饭,拌入腊味、虾米、干鱿鱼、冬菇等,以迎接传统节气中最冷的时节。吃“消寒糕”的习俗在北京由来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种,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选择在“大寒”这天吃年糕,还有“年高”之意,带着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则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
中医有“寒者温之”的原则,认为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等,有助于体内阳气升发,可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在起居上,应注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的潜藏。此时的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议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慢跑、踢毽子、打太极、散步等,达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冬季是脑血栓、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关节痛、感冒等疾病的多发季节,头部保暖变得异常重要。冬季白天短而夜间长,常会引发失落、沮丧等情绪。因此,要节制喜怒,多听音乐,参加娱乐活动等,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专家指出,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中医介绍,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第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第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最后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点做完之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保证足浴效果。百会为督脉之要穴,是诸阳集会之处,与各脏腑经络相通,故有调整阴阳整体治疗之用。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性头痛、失眠、健忘、目眩等症,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都有防治作用。大寒养生的重点在于调节肝胆经,这样不仅能升发阳气防风寒,而且能疏散心中郁闷、压抑的情绪。期门穴为肝经的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相当于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烦了,它就会站出来帮“将军之官”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中医古籍《伤寒论》里认为,此穴为疏泄肝胆的首选穴位,对调理肝脏有很好的效果。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0分钟。大寒天气干燥的时候,按揉的时间应该长一些,因为燥易伤阴,多揉一些时间,既可补阴,又可防燥伤阴。按摩太溪穴有滋补肾阴的作用,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肾阴虚的人。
戳“阅读原文”,听张其成教授讲《道德经》的智慧↴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