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曦:在山东大学张其成奖学(教)金颁奖仪式上的发言

文摘   2025-01-12 07:02   山东  
江曦,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古典文献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版本目录学、《尚书》学。出版专著《清代版本学史》,古籍整理著作《天一阁书目》《孝经义疏补》《孝经古注说》《群书治要(校理)》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尚书》文献研究”(2015年)、“明人著述总目研究”(2022年)。参与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清人著述总目”、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永乐大典》存卷综合整理研究”等项目。
2024年,江曦老师获得山东大学张其成奖学(教)金优秀教师一等奖。此次教师评奖,是对江老师达成杜泽逊老师提出“上好一门课”这一教师首要要求的有力肯定,彰显出江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卓越表现与不懈追求。
以下是在颁奖仪式上,江老师深情演讲,“我们的身份首先是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然后才是一位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一定打动了每个人,因为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中国教育的美好未来。祝福江老师教职顺遂,既能成为一名桃李天下的“先生”也能成为泽被后世的“先生”!

尊敬的张其成先生,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下午好!


首先感谢张其成先生,感谢评审委员会颁发给我这个重要的奖项,也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谬爱和支持。这个奖既是对我教学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获得这个奖励,我个人感到受之有愧,因为我给尼山学堂上课的时间并不长。尼山学堂已经招生了十三期,加上今年,我只上了四年课。我承担的《尚书》导读课,本来由张富祥老师讲授,后来由于张老师年纪大了,2021年就由我接棒。2021年9月18日上午10点10分,杜泽逊老师亲自颁发聘书的场景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把这门课交给我,是杜老师的一份信任,更是一份嘱托。对于我来说,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第一年上课时,压力非常大,一方面是因为尼山学堂的同学是从全校选拔的精英,水平普遍很高。此前虽然没有上过课,但协助杜泽逊老师编纂尼山学堂主办的《国学茶座》时,阅读过不少尼山学堂同学的高水平论文。另一方面是因为《尚书》向称难读,唐代的韩愈说它“佶屈聱牙”,王国维先生也说“于《书》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要读懂《尚书》,需要语言文字学、历史学、文献学,乃至天文、地理、音乐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而很多知识是我所不具备的。我们自己对着前人的注释读《尚书》经文能够读懂,但如果逐字逐句地讲给别人,恐怕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为了上好这门课,2021年秋季学期,我放下了手头所有工作,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到备课上。因为每周上两次课,所以基本上是用三天时间备一次课的内容。我把张富祥老师录的慕课反复看了多遍,同时阅读了一些上古史、文字学的书,以弥补自己知识的欠缺。


除了上课,还要接受学生的答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刚毕业的那一级(2020级),有几位同学比较活跃,曾多次课后把我“堵”在办公室讨论问题,以至于错过了午饭时间。更多的答疑则是通过微信,有一位王瀚洋同学喜欢熬夜,经常在凌晨给我发微信,甚至大年三十还发微信问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能马上回答,有时需要长时间思考、查资料,这大概是教学相长的含义之一吧。现在这门课我已经上了四年,虽然还有很多不足,教学效果也算不上突出,但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至少我已经尽力了。上课这几年,我也有不少收获,比如今年获得了山东大学优秀本科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记得十几年前还在上学时,杜泽逊老师曾教导我们,作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至少要做好三件事:上好一门课,撰写一部学界立得住的学术著作,编写一部优秀教材。我记得非常清楚,杜老师把上好一门课放在了第一位。我的理解是,我们的身份首先是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然后才是一位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能获得张其成先生优秀教师奖,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最后,再一次感谢张其成先生。谢谢大家!





来源 | 尼山学堂

 戳“阅读原文”,听张其成教授讲《道德经》的智慧↴

张其成
传播国学 传承国医 弘扬国粹 共铸国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