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杲同《中国图书商报》编辑部同志的谈话

文化   2024-11-22 19:04   北京  

刘杲同《中国图书商报》编辑部同志的谈话

1994年11月4日



谈谈个人想法,供大家参考。


应当充分肯定《图书发行》报的成绩。40年来它起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图书发行》报改为《中国图书商报》,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后出现的新任务、新要求。报纸主办单位相应调整,由新华书店总店和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合办,不仅为新华书店服务,而且为书刊发行全行业服务。从发行协会来讲,很感谢新华书店总店做出的重要贡献,使这张合办的报纸能比较顺利地开展工作。所以在这里我肯定《图书发行》报的成绩,肯定报纸改名是一种发展,同时也肯定新华书店总店对全行业的支持。


既然现在《中国图书商报》是新华书店总店和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在报纸工作当中就要掌握好全行业和主渠道的关系。从全局来讲,要推动全行业的发展,报纸要面向全行业。


全行业有一个主渠道,这个主渠道就是新华书店。发行协会的工作,一直强调依靠主渠道,面向全行业。《中国图书商报》的工作,也要依靠主渠道,面向全行业。《中国图书商报》不再是单一的新华书店店报,也不是脱离新华书店主渠道的一般行业报。现在两个单位主办,一个是新华书店总店,一个是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这张报又叫《中国图书商报》,牌子很硬,因此工作要求很高。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担子很重。


《中国图书商报》究竟怎么办好?需要努力探索。要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这种话听起来好像是老生常谈,但是如果在我们指导思想上没有这个明确的要求,在处理具体工作时,特别是在环境发生变化、条件发生变化时,出了事自己还不知道。新华书店有50多年的革命传统,是我国最大的发行企业。协会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团体。两家合办的报纸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否则的话,我们不办这个报纸。有些事你以为不会发生问题,可谁知道呢?1989年是有教训的。所以,我们强调舆论阵地必须掌握在可靠的同志手上,党要加强对舆论阵地的领导。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能不遇到各种矛盾、各种问题,何况国外还存在敌对势力。也许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各种因素凑到一起会出现风吹草动的局面。在那种情况下,我们舆论阵地是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极端重要。我在这里强调:《中国图书商报》绝不能发表诸如“对当前时局的声明”之类的东西,这是绝对不能搞的。与此相联系,有些非常敏感的政治性的问题也要注意。我们是图书商报,政局的问题用不着我们去发表言论。另外有时难免涉及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统战问题等等,很敏感。我们的报纸要根据国家规定和党的纪律,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能乱说;能帮忙的尽量帮忙,帮不上忙也决不能添乱。


要积极推动发行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作为行业报纸,在推动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和推动图书发行事业发展上,应当旗帜鲜明,投入极大热情。从整个出版部门看,发行改革起步较早,难度很大。我们要遵循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关于发行体制改革的总的指导方针(一主、三多、一少)培育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图书市场。这些要求,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发展,特别在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有非常丰富的内容,需要我们的报纸去了解、反映、呼吁、推动。整个发行框架,有主渠道,有出版社自办发行,有集体和个体书店。国有书店除新华书店外,还有其它一些国有图书发行单位,还有农村供销社。有中文图书、外文图书,有新华书店、古旧书店、外文书店、图书进口、图书出口。我们的报纸要有重点地而又全面地推动发行改革深化,特别是对发行改革中的一些难点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要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包括图书发行队伍的建设,国内外图书市场的开拓。这既是报纸对发行工作的一种引导,也是报纸为行业服务的内容。


要以正面宣传为主,积极批评监督。为什么这样要求?可以分析一下。我们作为读者常常也会议论,一些报纸报喜不报忧,读者不希望这样。我们所说的正面报道为主,是因为第一,整个工作,即使有很多问题、困难和缺点,但毕竟成绩是主要的。国家是如此,行业是如此,新华书店也是如此。客观上成绩是主要的。如果我们在宣传上把缺点、错误搞成主要的,那就不符合实际了。既然客观上成绩是主要的,我们在报道上也应以成绩为主。


第二,在任何时候,新生的健康的东西总是代表事物发展的方向;落后的腐朽的东西总会被淘汰的。我们应当看到前途、看到方向,引导鼓励大家前进。出于这种考虑,应当大力报道我们的成绩、成功的经验、好的思想作风,给大家以启发、鼓励。同时报纸也有批评监督作用。舆论的批评监督作用很重要。批评为什么要讲积极的批评监督呢?第一,这个批评监督事实要准确;第二,要引导大家去研究、解决问题,而不是给谁出难题。有些问题确实是客观条件不具备,解决不了。你现在把它捅出去,把大家煽动起来,又解决不了问题,大家都难受。第三,要有份量,不是鸡毛蒜皮。报纸上对王府井新华书店拆迁问题给予关注,为之呼吁,这就是舆论的作用。批评监督不是以揭露、发泄为快。要考虑效果,要有利于解决问题。


报纸的指导性、业务性和新闻性怎么结合好。作为总店和发行协会的这张报,应有一定指导性。


这个指导性,我觉得从报纸角度讲就是要加强针对性。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有关发行的文件很多,报纸在宣传领导机关的指导方针、指导意见时要解决好针对性的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文件拿来刊登,版面放在重要地方。这也是重要的,但是很不够。领导机关发了文件是对全国工作的指导。执行中会面临非常复杂多样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在这些方面做文章,加强针对性,使它出现在报纸上时比领导机关的文件更靠近实践,更靠拢实际。否则报纸就成了文件汇编了。报纸的业务性同一般业务教材有什么不同呢?你也可介绍,也可选择,但不能限于就是业务教材,而应当是传播业务工作和业务教育中的新鲜经验,提出新的问题,这样就不是单纯把教材按章节发表。否则,别人去买教材就行了,不用看报纸了。特别是报纸要回答一些新问题,或者就一些新问题开展讨论。


业务问题是可以讨论的。这种讨论也是对上、对下的一种服务。大量的信息是报纸能否办好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周报怎么体现新闻性呢?我认为周报的新闻性应从这几个方面动脑筋。一是权威性,报纸是总店和发行协会共同主办的,行业中的新闻我们报应是权威。将来要让人说:研究中国图书发行的事情找《中国图书商报》,它那里比较权威,让出版界、文化界、经济界、学术界和广大读者都有这个印象。二是独家性,搞点独家新闻。三是要有深层次的分析。比如全国书市大家都报道,《中国图书商报》可以从自己独特的角度着眼,做到独具慧眼,和其它报不一样,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深”。一般活动对于周报来讲在时效性上抢不过别人,但是可以在深入分析上下功夫。


要注意报纸文风、报风。出版物要注意可读性。可读性并不只是加一点隐私、秘闻、歌星之类的消息。可读性有赖于报纸的文风。要有信息,而且文章要短。文章短不是一个技术问题。短而无内容有什么意思呢?文章短是浓缩,是有较大的信息量,靠“干货”。而且版面要活泼。版面上要花很大力气。在政治方向明确的前提下,版面要出新意。


标题要做好,标题学问可大了。有时候一个新闻不算突出,标题做好了,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不看正文只看标题就可以了。标题不是越夸张越好,要准确、鲜明、生动。准确就是不温不火;鲜明就是旗帜鲜明、观点鲜明、态度鲜明;生动有时是词汇,有时是形象,这要借助一点文学修养。不可能要求通讯员的文学素养很高,对他们的来稿也不能做过多的加工改写,这就要靠做好标题。


总之,要在政治上把好关的前提下,尽量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报纸要多用事实说话,尽可能减少行政性语言。报纸文章不能弄得像新闻出版署文件、新华书店总店文件一样。这样宣传很笨,人家不爱看。我们有宣传的要求,在表达上要靠事实,要引而不发,尽可能很形象,有细节。人家看新闻主要看事实,事实要有细节和形象。新闻写得干巴巴的不行。要形成很务实很活泼的文风、报风,以此来吸引读者,提高竞争力。


校对问题要特别注意。如果报纸错字多,就会让人感觉不好。如果错在重要的字句上还会造成政治性的差错,更不好了。照排校对有一个麻烦,就是电脑改版有时会改出新错来,所以要十分小心。要尽最大的努力消灭差错。


要加强通联工作。《图书发行》在各地的通讯站要继续抓好。抓好通讯站工作关系到我们报纸是不是有足够的群众基础。报纸要有生命力,它得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国家这么大,情况这么复杂,你们十位同志就是累死也照顾不过来,所以要借助外来力量。做好这个事情抓什么环节呢?一、通讯员要是适合的人,积极分子,有能力,愿意搞这项工作。二、要保持联系,千万不要冷落人家,要经常与他们联系。来稿不能发表,也还是提供了情况,也要回信告诉原因,不能石沉大海。人家鼓起勇气寄稿来,不容易。如不予理睬会伤通讯员的心,冷落积极分子。要给他们以帮助,特别是编辑部有什么活动,领导有什么要求、意图,给他们寄一个简报、材料。还有群众来信,对读者来信要有所表示,将心比心。实在不得已,不能写回信,也要回人家一封铅印的信。读者来信的工作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积以时日它会加强我们同群众的联系。重视群众工作,加强同读者联系,是我们报纸的一个好传统。将来有条件可组织一些社会活动,扩大影响,扩大为读者服务。这是提高报纸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中国图书商报》有《图书发行》很好的工作基础,但是毕竟还肩负着很重的开创任务。现在是改革时期,要努力探索。在管理上逐步采用新办法,走新路子。我们得用点新办法使参加《中国图书商报》的同志有条件发挥自己的长处,认为这个地方环境并不错,是施展身手的天地。不要以为现在所有人都在“向钱看”,知识分子并不都是这样,他们还是希望有一个能实现抱负、施展身手的天地。咱们要创造这个条件。应当对贡献大、工作好的同志给予相应鼓励,包括精神鼓励、物质鼓励。办一份四开八版的周报,十位同志也够紧张的,所以要最大限度地把能量释放出来,要搞“核发电站”,这就要靠新的机制。新的机制不可能一步到位。报纸办得越好,实力越强,推行新机制可能性也就越大。不可能马上兑现,但不是不可指望。十个人,都是年轻同志,志同道合,事情一定能办成。


经济上的条件就是广告。广告要靠拉。拉广告要靠信誉。现在很多报纸对外宣传的发行量都大于实际发行量。大家都知道发行量的多少影响广告信誉。所以关键在报纸要办好。办好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有。报纸要是老出毛病,甚至栽了跟头,这个事情就不好说了。报纸要有物质基础,重要的一条是靠广告。


组织领导落实要有责任制,要有人把关。因为办好报纸需要发挥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需要发挥社会力量和基层的力量,这是相辅相成的。越是放得开时,对其中某些关键问题越是要有人把关;越是有人最后把关,年轻同志心里越有底,越能施展。如果大家都放开了,没有一个人最后把关,谁来负责任?报纸的言论十分重要。社论或评论员文章、特约评论员文章、短评,是我们报对这一时期书店或全行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说话。这是报纸的一个重要内容。报纸的言论不论由哪个同志执笔,领导同志都要最后把关。不是年轻的同志不能接触,但要有老同志负责,对重要问题加以掌握。


在座十位同志都很年轻,我很高兴。从年龄上讲,可以保证编辑部很有生气。这张报纸现在面临的困难是创业,提供给大家难得的机遇也是创业。几位年轻同志刚从学校出来,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到这样一个全国性报纸并赶上创业阶段,这个机遇是不容易的。这个报要长期办下去。《图书发行》办了40年。《中国图书商报》能规定期限吗?这是个事业,不是昙花一现的投机活动。我们要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版工作就要发展,这是个朝阳事业。说到底要靠你们几位拼命。不是说靠你们几位“工作”,而是“拼命”。我们要有决心和信心。有庞大的出版发行事业做后盾,《中国图书商报》能够在中国报纸市场占有引人注目的一席之地。发行协会很快要加入国际书商联盟。《中国图书商报》同样能够在世界报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光荣。我只能说一些啦啦队的话,上场还要靠你们拼搏。



校 对:马   葵

编 辑:陈   麟

复 审:张维特

终 审:宋   强


 推 荐 阅 读 


 哪些出版机构在招人?

 速看!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有哪些亮点?

 小众古籍难卖,这家出版社如何破局?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中国书业最忠实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新媒体矩阵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我们的目标:持续打造中国出版传媒业第一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