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CCBF,以下简称“上海童书展”)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指导,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环球新闻出版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上海融博会展有限公司承办,博洛尼亚展览集团支持,至今已举办10届。第11届上海童书展于2024年11月15日~17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亮相。本届童书展,参展的中外最新童书超2万种,举办各类专业交流和阅读推广活动超200场,议题覆盖儿童内容全产业链。
柴成炜
上海融博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埃琳娜·帕索利
Elena Pasoli
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BCBF)项目总监
推进中外交流
助力行业发展
Q
今年上海童书展有哪些亮点设计?为何增加了一些新的板块和专区?
柴成炜:每年上海童书展的内容都很丰富,一些板块和专区的设立,是其中的重要亮点。国际版权区,亚太童书出版专区是今年的亮点之一。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展出马来西亚、日本、印尼、印度、澳大利亚等来自亚太地区国家的优秀出版社和童书。上海是亚太地区的重要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上海童书展非常注重体现国际视野。我们希望来到童书展的观众,除了了解中国童书市场和原创童书的情况,也能了解整个亚太地区的情况。亚太地区各国家文化底蕴比较相似,所以童书展也有了这样的专区设置。
另外,新打造的专区——原版图书订货专区,值得关注。该专区由我们与上海外文图书有限公司合作,主要展示2022年~2024年荣获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及特别提名的作品,为国内图书经销商、零售商,以及国际院校、图书馆、书店、绘本馆等提供集中采购与选品的平台。
此外,今年还全新推出“文创乐学市集”,因为我们也在关注童书的跨界和内容衍生。
Q
有何措施推进中外交流,助力童书行业发展?
柴成炜:每年童书展期间都会举办很多关于行业趋势、痛点和热门话题的专业研讨会、论坛、讲座等。本届童书展,为推进童书行业从业者的中外交流,特地设立中外童书出版人交流会,希望将其打造成童书展的一个年度品牌活动。交流会以“全球视角下的童书出版”为主题,汇集来自全球的童书出版人以及专家学者,分享当今童书出版市场的最新趋势和发展动态。交流会得到众多专业人士支持,希望通过这样的会议推进中外交流,助力童书行业发展。
此外,除了一直都有的线上商贸配对系统,今年还推出线下的童书展商贸对接会,助力中外版权交易。学校、图书馆、书店、达人等都能够参与其中。
Q
今年,国内童书市场“艰难”。童书展的招商和策展过程中,对市场的感知是怎样的?
柴成炜:本届童书展汇集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497家国内外展商,展览面积达2.5万平方米。参展国家数量,比去年有所增加。从国内情况来看,童书展走过这么多年,拥有一批忠实的展商粉丝,今年也得到这些展商的大力支持。可以感觉到,无论展位还是活动设计,这些展商非常重视童书展的平台,将其作为重点产品首发舞台。当然,目前整个经济形势确实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好,我们的招商尤其是面向国内的,也会碰到一些困难,好在我们团队也从其他角度引入一些企业。比如,从跨界角度,多吸引与童书相关的企业。最终,呈现的书展面积有所增加。过程中确实体会到,大家对成本等方面非常在意。
Q
插画师生存角今年有哪些亮点?AI插画的应用等对插画相关活动有影响吗?
柴成炜:插画师生存角模式和往年一样,通过大师分享、一对一指导、工作坊三个维度来展开。大家能够见到很多国际插画大咖,如美国的乔恩·克拉森、日本的广松由希子、比利时的米歇尔·范·泽维伦,等等。国内的话,蔡皋、萧翱子、熊亮等也会亲临现场。来到生存角,是遇见插画大咖的非常好的机会。
今年的新亮点是,我们基于插画师生存角策划了场外的衍生项目,即首次和意大利米兰插画学院联合主办的“CCBF插画大师班”。课程采取闭门小班授课的形式,围绕“儿童编辑性插画”议题,为学员们带来为期两天的沉浸式工作坊课程。海外知名杂志创始人会倾囊相授儿童杂志编辑与插画创作的精髓与奥秘。
AI应用,我觉得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影响。绘本插画和一般的商业平面插画不一样,有故事叙事的要求。大家非常关注AI,所以我们这次也围绕“‘猜猜童书有多聪明?’——AI带给童书出版业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设置专业论坛。AI对于整个绘本产业链的影响是多方面多维度的,论坛上我们会邀请国内外嘉宾一起来探讨,感兴趣的同行可以关注。
增加阅读推广的
覆盖面和趣味性
Q
本届童书展有四大活动板块:论坛、大赛、社区、特展,社区是什么样的概念和内容?
柴成炜:社区,指童书展的Community,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社群、朋友圈的意思。比如,童书展的一大特色——城市联动,就是社区联动。我们联动上海众多的书店、绘本馆、少年艺术宫等面向青少年的实体店,将其作为我们的朋友圈,共同打造各种各样的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往年的城市联动,大概持续一周。今年,我们将其扩展到将近一个月,并且和少儿图书馆也有联动合作。
Q
针对普通观众,有什么观展打卡和提升参与体验的玩法设计?
柴成炜:我们策划了“童游寻宝集”打卡活动。20多家优质展商参与其中,有一些打卡点设计,打完卡,观众将获得精美礼品,增加普通观众逛展的趣味性。
多向拓展
发挥好桥梁作用
Q
今年有哪些期待?希望达成怎样的效果?
柴成炜:今年参展国家数量,是童书展历史上最多的一次。因此,我们首先比较期待的是第11届童书展对外的展现,期待国际版权贸易方面的效果。目前,全球地缘政治形势比较复杂,大家更应该通过儿童文学等文化手段来连接彼此。针对国内童书市场下行的趋势,也希望从专业角度帮助大家建立起对童书行业发展的信心,这也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就图书上下游产业链来看,除传统的上下游渠道,我们希望通过童书展平台,给大家提供更多异业合作的机会。这也是今年设置文创等板块的原因。今年我们还设立了一个关注儿童身心健康的板块,因为教育与孩子的健康是家长最关心的两个议题。良好的身体状况,是教育、阅读发展的基石。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板块设置,引入更多跨界参展商,让大家认识更多其他领域的企业,为童书出版机构提供更多异业、跨界合作机会,实现新的商业拓展。
Q
未来,童书展如何继续面向专业和普通观众发挥作用?
柴成炜:11届对于一个展会来说,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例如,与上海童书展有战略合作的博洛尼亚童书展,已举办60多届。全球童书出版人每年3~4月都要去赶赴这一盛会。可以看到,博洛尼亚童书展每年在板块设计和呈现上其实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但是我们每次去依然会被这些板块呈现的新内容感动。从这个角度说,上海童书展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特别是要从专业角度,更好地发挥推动国际交流的功能。
国际交流,不仅是让国内观众看到国外的童书行业新趋势及新作品,也要帮助更多中国原创作品“走出去”。上海童书展兼具的中外交流任务,会越来越重,我们希望能在这方面多作贡献。今年参展国家数量创新高,也说明国际市场对中国童书市场仍有探索欲和需求。我们也希望发挥好桥梁的作用。
对于国内童书行业,最近我也看了很多专家、资深从业者的观点。个人认为,整个童书行业应该再坚持一下,市场还是在的。大家需要坚持、抱团,通过各种展会等平台多交流,激发更多不同想法,传递更多不同声音,找到解决行业痛点的可行路径。我们也希望童书展在专业议题和论坛设置上更直接一点,给大家提供借鉴、交流的平台。
对于普通观众,我们希望童书展朝着为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助力的方向不断努力。童书展举办多年,拥有一批小粉丝。可能最初陪伴我们的小粉丝,已成长起来不需要看童书。但我们的“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不断有新的“小粉丝”加入。这离不开我们全年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坚持。
国际市场对中国插画
和故事的关注依然强烈
Q
今年童书展国际阵容怎么样,有哪些值得国内专业观众关注的亮点?
埃琳娜·帕索利:今年的国际板块内容极为丰富,尤其展现了多元文化遗产与各类主题间深刻的对话,涵盖从风格探索到出版业热点议题的广泛内容,如人工智能的应用、青少年公共阅读空间的新趋势,以及文化内容的多种推广策略。此外,还有专业人士提供的关于出版新兴趋势与营销策略的培训课程。我特别欣赏我们与上海童书展团队携手打造的内容,此次活动不仅汇聚中国儿童书籍领域的专家和意见领袖,还特邀众多国际同行参与。我建议,中国专业人士充分利用这一交流契机,以批判性和积极的态度投身于各项活动中。同时,也建议特别留意“插画师生存角”的丰富活动,它不仅对插画师而言极具价值,对整个童书业的从业者也同样具有吸引力。
Q
从全球市场来看,童书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如何?
埃琳娜·帕索利:全球童书市场总体保持稳定,甚至许多国家仍在增长,这表明该领域充满活力和创意。我了解到,中国童书市场当前确实面临一些严峻挑战。然而,国际上对中国插画和故事的关注依然强烈,这让我充满信心。今年有来自许多国家的出版社参与上海童书展,显示了中国与国际市场之间的交流仍然非常活跃。
Q
童书从业者应更关注哪些信息、精进哪些能力?
埃琳娜·帕索利:面对挑战,最好的应对方式是在创新和内容质量上投入更多精力。在西方市场,过度出版的现象较普遍,每年新书数量过多,导致旧版书籍的价值被削弱。我认为我们应避免这种情况,同时紧密关注国际市场发展趋势。一方面研究全球流行趋势,另一方面在营销和分发渠道上保持前瞻性。如今,能够快速有效地接触到年轻读者和家长尤为重要,尤其在疫情后的市场环境中更显得迫切。
Q
中国童书市场上,图画书好像不那么“热”了。国际图画书市场情况如何?今年童书展有哪些特展设置?
埃琳娜·帕索利:国际图画书市场表现出色,尤其是近年来无文字的“无字书”增长迅猛。此外,成人图画书在全球市场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非虚构类主题在国际市场上也备受关注,涌现许多优秀的非虚构图画书。去年我们与博洛尼亚大学合作,推出一场丰富的非虚构图画书展览。今年我们转向其他主题,仍然与非虚构领域紧密相连。例如,“马可·波罗: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与传承”特展聚焦这位历史人物的真实旅行见闻,而“童书+:编织想象——当童书遇见时尚”则涉及社会文化层面的主题。
校 对:马 葵
编 辑:陈 麟
复 审:张维特
终 审:宋 强
推 荐 阅 读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中国书业最忠实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新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