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8日
又是一年高联时,谁家欢喜谁家愁?
笔者详细分析一下我做P4的思路,整体下来要优化的点比较多,但思路都是很顺很常规的,没什么奇思妙想。这题在考场上很容易想复杂,毕竟放在了4,我相信如果放在2或3,做出本题的学生会更多。
题目如下
(2024高联A卷P4)设 为正整数, 是一些正整数构成的一个集合,具有下述性质:
(1) 对任意非负整数 ,有 ;
(2) 若正整数 , 则 的每个正约数均属于 ;
(3) 若 , 且 互素, 则 ;
(4) 若 ,则 。
证明: 与 互素的所有正整数均属于 .
分析与解
理解规则
本题的所谓性质实际是集合S生成元素的规则:
(1)说明可产生的幂次,暂时无深刻解读;
(2)说明生成某数的方式之一是先生成他的倍数.
(3)说明生成元素可以分拆成生成不同的素数团“”思考。(这里我一开始的想法是逐个生成“”,但需注意并没有直接的方式生成)
(4)显然是核心变形式,要不断利用该式子生成新元素
确定生成最小单元
最终要生成的是与B互素的全体正整数,看着很可怕,但根据(3),我们只需逐个生成素数团“”
在此目标下,已经有;
再考察与的关系:
若,则可利用(1)(2)快速生成:
故我们只需聚焦的情形!
想法一 遍历模余数?
由容易想到构造或
去遍历模余数,
这实际上要求是模的原根,可能可以做,或者用某种神奇的逻辑说明某些数必有原根。
稍微想想,我马上根据“考试感觉”排掉了:一方面太复杂了,另一方面高联大纲里没有原根!!!
想法二 如果能有?
那不是可用的步长跑遍模完系?【关键念头】
可关键怎么“去掉中的”???
很简单哇,我多乘一些,就可以利用欧拉定理令
好像没有非常直接的生成规则?
为使用,我们需要让中
其中.下考虑的两部分:
与互质的部分,可以先用分拆出来,再加上去;
与不互质的部分,可以有足够大的直接生成!
是的 本题已经分析完毕,非常自然吧?
完整证明
先证明一个引理:若,则对有.
【引理证明】记,其中
由知;
由知,再由有
由及即得,最后用得,引理证毕。
接下来,我们来生成,其中是与互质的任意素数,而是任意正整数.
情形一:
由生成,而由及即有
情形二:
由取,使用引理,令,以如下方式构造数列:
由及欧拉定理有因为,所以前项恰好模完系,其中必有倍数,再使用生成
对于任意满足,考虑标准分解式
显然,由上知
再使用有
证毕。
写在最后
本题看着分析很简单很水,每步也都很常规,但真正做出的人估计也不多,毕竟很多人看见4就颤抖,再加上前面三题的消耗,很多时候想都不敢想下去,真考和模拟心态差太多了。
数学竞赛是偶然性较强的比赛,每年联赛完后都有个别超常发挥和超失常发挥的选手。这是由考试类型决定的客观规律:数学竞赛,特别是二试,有时一个念头的差别,可能就是50分,即使再强的选手也难说自己什么题都能100%搞定,除非你的实力级别已经完全碾压那个比赛;而因这种客观规律,很容易影响考生的心态,一顺百顺,一崩百崩都有。
可这也是数学竞赛最美妙的地方!每次拿到题,你不知道它的玄机在哪里,然后一步步探索、失败、解开、兴奋。。。
这似乎更像脱离体制健全的象牙塔,面对真实世界的常态,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所以,那些哭泣的男孩,请享受这场用尽全力却又酣畅淋漓的失败,这是老天在告诉你:没有什么结果是想追求,然后拼尽全力就一定能追求的。
正如最近爆火的《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所说:
“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
比起结果,过程也许更重要
祝你找到即使最终不幸失败,也愿燃烧自己的事业,到那时,所谓的“外部评价式的成功”只是Bonus.
如果觉得文章有价值,恳请您点个赞和在看!
欢迎后台交流!
往期精彩文章:
一、高联问题深度探究
简单又深刻!为什么立方数通常模7或9分析?——21高联B卷P4
观察大趋势,琢磨小细节——例谈离散不等式解题模式(23东南赛高一P7)
时刻观察特点,寻找思维捷径——丝滑分析2023中国女奥P6代数
二、强基自招
三、难题研究
组合零点定理(2)解北大“怀新一题”20230509期“数学家聚会”问题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