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老安庆的记忆:那时有个“东流县”——安庆地区管辖十五个县市(江北九个,江南六个)
安庆报徽章(1000字)
标签: 安庆报徽章 老屋收藏 分类: 原创作品
(“安庆报徽章”收藏)
◎老屋张忠
一枚安庆报徽章,它见证了新中国初建时期,地方报业发行状况——原来,安庆的行政区划一度地跨大江南北,老安庆专(地)区曾经下辖14个县和一个市,新中国的安庆报业,也曾经影响了这个地区约800万人口。在过去的六十年里,老《安庆报》是今日《安庆日报》的前身;六十年前,它的官方发行网站,曾经涵盖了江北八县一市:怀宁、桐城、枞阳、潜山、望江、宿松、太湖、岳西、安庆市区和江南六县:铜陵、贵池(含今池州九华山)、青阳、石埭(台)、至德、东流(旧县名)。随着行政区划的不断分合和人口的迁徙,老安庆地区已不复存在,它的报界业绩成为一段令人怀念的辉煌历史。
如今,历史时期的安庆报业影响力,已然穿透时空越过大江南北,留在了一大批老读者的心中。笔者不由怀想,老安庆报曾经给老安庆地区的百万读者带来怎样一道又一道精神大餐?虽然,《安徽省志·新闻志》、《安庆市志》、原《安庆地区志》以及各地方文献史料,对新中国的安庆新闻史都作了详略不等的解说,但它们的讲(记)述方式都是一叙到底,文体表叙多为一气呵成,而过去的安庆报业是随着行政体制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有很多交叉重叠、起始断档的历史细节和跌宕起伏的报章情节没有廓清,尤其是那些同名不同期、重名不同属的“自我纠缠”的历史报料没有编排到位,让一些曾经关注安庆报史的普通大众读者如坠五里雾霾。
且看我之所举事例:如“安庆新闻”与“安庆新闻报”之间、“安庆报”与“安庆日报”之间、“安庆简报”与“安庆通讯”、“皖江日报”与“新安庆报”、(老)“安庆报”(1951年)与(新)“安庆报”(1980年)、(小)“安庆日报”(1958年)与(大)“安庆日报”(1989年)……它们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一种衔接、交错、平衡关系?它们的渊源环节和起始点在哪里?这么些个报纸的起起落落、过渡消长最后又是如何归结到今天的《安庆日报》之身?新中国六十年的这些报纸和建国前的旧报(包括国民党当局的报纸和共产党解放区的报纸)有着何种千丝万缕的关系?要回答这些问题好像并不难,因为所有的材料都是现成的,各家史志文献就摆在我的案头,怎样在这样一个十分芜杂的材料中理出一个清晰的主题,让所有识得字的人都能看得清楚明白?这就需要一种见证当年现状的收藏实物——将诸多材料还原成“可以触摸”的历史。我想借助图片的直观效应,让这枚老安庆报徽章,抓住当年地方报业的起点、终点和断点,再把它们“焊接”到我们读者群落和收藏队伍的历史记忆里。
原载新浪博客(2016-09-14 14:22:13)//
2024.8.3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