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流旧县的“系马桩”

文摘   2024-12-20 11:26   安徽  

来源:《新安晚报》A10版2024.12.20东流旧县的宋代系马桩2000字)

文图:老屋张忠

东流,长江南岸的一座一千五百年历史的古城。打开《辞海》108页有记:“东流,旧县名。在安徽省南部。1959年与至德县合并为东至县”。

长江流域的古城,有许多城市街道地名与马相关,叫作“马号”、“系马桩”、“洗马池”、“下马石”等等,这是历史老街的共性。1970年代,在东流老街的马号巷,有人发现了一件独特的宋代文物,上书“宋神宗”字样,本文围绕着这条线索,展开梳理。

据东流文史老人陈兰才料: 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某一天,陈兰才亲眼目睹了刻有“系马桩”的花岗岩的石碑:碑长约1.5米,宽约0.8米。碑左上方刻有“宋神宗”,中间刻有“系马桩”,右下方落款时间模糊不清。此碑当时是在马姓后院的草丛中横躺着的。事隔十年,笔者再去寻那块石碑,已经不见踪影了。据了解,石碑被一户解姓居民打碎,做了楼房的地基石。

  陈兰才文中提到,民间传说,宋神宗来过东流,因而留下此物,因为是传说,不确,本文姑且撇开不谈。笔者(老屋张忠)认为。东流马号发现的系马桩上“宋神宗”字样,应当是表示“时间”的代名词,即北宋朝代皇帝宋神宗赵顼,在位十八年(1067——1085),推算下来,东流马号的“宋神宗系马桩”差不多有九百年五十多年的历史了。

  那时,东流的城墙还没有影儿,但已是县治中心、集市街衢、江湖码头的繁华所在。

查:东流马号宋代系马桩的时代背景:这个时候的国家,发生了若干件大事,其中的两件大事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一件是王安石的变法,其中的青苗法、赋税法牵连千家万户,自然与东流民众疾苦相关;还有一件是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想必识字的东流人都晓得。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块花岗岩石头,经历不凡,其“诞生”的年代,就是一个历史大变革的年代,与东流人相呼吸、共命运!石头不会说话,但,时代赋予它记录大事件的使命,它是国家历史画面的载体,也是东流县九百年风云变幻的历史文化实体记录簿和稀缺的文物资源。

为何有此一说?那么,我就要问了,什么叫系马桩?什么叫马号?

在宋代,东流县治是一个既无护城围墙,又无拦水堤坝的丘陵水网地带。马号面对水网江湖,背靠山坡,它的脚下就是街衢河埠。每年,季节性江湖潮起起落落,平地洼地饱受水患,它背后的山坡高地自然而然就成了抢手的“黄金地带”。那些带有“官”字号的衙署、公廨、馆驿以及公共场所庙宇、客栈、书院之类,都盘踞在黄金地带,达官贵人和官商客往的主要陆路交通工具就是马匹和马车,随之而来的就是它们的后勤设施——专门为马匹服务的各种设施应运而生,久而久之,就自然形成了一个“马的世界”,于是,东流马号诞生了!,打马掌的铁匠铺开张了,修理马车的木匠棚搭建了,洗马池做起来了,马料场(仓储)建起来了,牵马人的夜店客栈生意红火起来······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样东西——系马桩!马号里的系马桩有了,且不止一个,而是一排又一排!!

围绕着东流县宋神宗系马桩,我们除了考察“桩”的系列效应外,还要考察它周边的连锁状态。这个连锁状态就是,透过系马桩系列效应,看其背后的东流县周边区域社会经济的生存现象。

我们知道,在宋朝,作为陆路主要交通工具的马,一拨又一拨往返东流,除了客运、货运和军事用途外,还有江湖埠头的水陆联运,这就是宋代东流马背上的经济。近年的池州、安庆等地的文献考察和田野考古,证实了东流县“宋神宗系马桩”百年前后,同时代的周边区域地方经济背景。

据安庆市古钱币专家黄礼传考察:北宋至道年间(995_997),在池州设置永丰监,以铸铜钱,成为当时四大钱监之一而闻名全国,即江西波阳的饶州永平监、福建建州的丰国监、江西九江的江州广宁监和池州的永丰监。

《宋史•食货志》载:“景德四年(1007),时铜钱有四监;饶州曰永平、池州曰永丰、江州曰广宁、建州曰丰国。”“皇祐中(10491085)饶、池、江、建、韶、仪六州的钱监,另有兴元府西县的济远监和惠州的阜民监。”此时铜钱监已有八处。另有铁钱三监。据《文献通考》及《宋会要辑稿》载:元丰时(10781085)是宋代铸钱最多的时期;铜钱有十七监,年铸钱五百多万贯。在铜钱的十七监中,有十监在南方,其中包括池州的永丰监。

另据《池州日报(2008.6.24)》作者汪青考古,北宋池州有“永丰监”。《宋史·太宗纪二》:“冬十月已末,诏以池州新铸钱监为永丰监”。《东至县志》:“永丰乡县南52公里,永丰历史悠久。据《文献通考》记载:宋铸钱有四监,池州曰永丰”。北宋时期地理总志《元丰九域志》:“池州池阳郡……(领)县六:贵池、青阳、铜陵、建德。、石埭、东流。监一:至道二年置,铸铜钱,(曰)永丰”。由此可知, “永丰监”是与县平级的机构——从此,利用江南产铜之便铸铜钱,销铁钱,开江南钱不得至江北之禁”。

综上所述,宋代的东流县周边区域,辐射众多钱监,铸造铜钱,冶炼铁钱,集铸造、储藏、发行、管理于一体,这些笨重的金属钱币,在陆路集市和江湖码头批量流动交流交易的过程中,马,就是它们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因此,宋代的东流县马号(街巷)应运而生,“宋神宗系马桩”由此而来!它们不是单独一两只,而是一排又一排矗立在马号里,形成老街一道历史风景线!

引文参见:

①《菊乡东流》安徽东至县东流镇文化站创办刊物2019春夏合刊,总第212页;《马号巷与系马桩》)作者:陈兰才。


老屋张忠
以得烟楼收藏的皖江区域历史文献为主,推广安庆、东流、池州人文历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