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
公私合营余良卿膏药秘方大解密(4907字)
◎老屋张忠
关键词提取:鲫鱼药膏秘方/1955 年,余良卿号实行公私合营,改为 “余良卿膏药厂”/“余良卿鲫鱼膏药” 制作技艺成为安庆市级非遗/为什么余良卿膏药中会使用铅粉?/制作余良卿膏药的铅粉一般要经过以下特殊处理....../铅粉在余良卿膏药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制作余良卿膏药时,铅粉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如何避免在使用膏药时接触到过量的铅粉?
**本文图片和部分文字内容,根据@得烟楼/收藏的1950年代“膏药方集”、药业老字号告示和公私合营余良卿号(厂)“产品工艺汇编”手册形成;老屋张忠;2025.1.30(农历新年初二)上传
一、1955,公私合营鲫鱼药膏秘方(外用膏药;切忌入口)
功用:治诸癣疮,或干或湿,痛痒难忍。
组成:鲫鱼(中者)一尾,乱发如鸡子大二枚,猪脂八两,雄黄一两五钱,硫黄一两。
制法及用法:先煎猪脂令沸,即下鱼煎令烟尽,次下发令消,滤去滓,下雄黄、硫黄末搅匀膏成涂贴。
又方一:
功用:治一切无名肿毒,脓窠疮疖。
组成:活乌背鲫鱼、大蝦蟆各七个,蓖麻仁十二两(外科方外奇方无蓖麻子仁)。
制法及用法:麻油二斤同鲫鱼、蝦蟆、蓖麻仁文武火熬枯,滤去滓,熬至滴水成珠离火。入轻粉四两,铅粉十二两,磁器收藏。每用少许摊贴患处。未成即消,已成拔毒提脓。
又方二:
功用:治痈疽、疮疖。
组成:大鲫鱼一尾,巴豆四两,蓖麻仁六两,甘草五钱。
制法及用法:用菜油、麻油各一斤,先将鲫鱼炸枯,去滓,再入巴豆、蓖麻、甘草熬枯滤净,离火,徐徐投入铅粉搅匀成膏。每用少许摊贴患处。
二、1955;为什么余良卿膏药中会使用铅粉?
传统配方的延续
余良卿膏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配方经过历代传承和改进。在传统膏药制作中,铅粉是一种重要的成分。早期的膏药制作技艺中就包含了铅粉的使用,这种传统成分的保留是对古老配方的尊重和延续。
药理作用方面
铅粉在膏药中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从传统中医理论角度看,铅粉味甘、辛,性寒,有毒。它具有解毒、生肌等功效。在膏药中,铅粉有助于收敛疮口,对于一些疮疖、皮肤溃烂等情况,能够起到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制作工艺角度
在膏药的制作过程中,铅粉与麻油配合发挥关键作用。铅粉和麻油煎熬,能够帮助调节膏药的质地,使其达到合适的浓稠度,解决膏药 “老”“嫩” 和粘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合理控制铅粉的用量和与其他成分的熬制过程,可以使膏药更好地附着在皮肤表面,保持药物与皮肤的接触时间,从而更有效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铅是一种重金属,过量摄入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毒性。在现代医学和药物监管中,对于含铅成分药物的使用是非常谨慎的,会严格控制其剂量和使用范围,以确保安全。
三、1955;制作余良卿膏药的铅粉一般要经过以下特殊处理:
溶解与沉淀:将醋酸铅溶于蒸馏水中,过滤得到醋酸铅溶液。再将结晶碳酸钠溶于蒸馏水中,过滤后将醋酸铅滤液注入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碱式碳酸铅沉淀。
清洗与干燥:沉淀完成后,倾去上清液,将沉淀物置于滤纸上,用蒸馏水反复洗净,去除杂质和残留的溶液,然后进行干燥处理。
研磨与过筛:干燥后的铅粉需要进行研磨,使其成为细腻的粉末状,再通过过筛,得到符合粒度要求的铅粉,以便用于膏药制作。
四、1955;铅粉在余良卿膏药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调节膏药质地
在余良卿膏药制作过程中,铅粉与麻油配合是关键步骤。铅粉和麻油一起煎熬,能够精准地调节膏药的浓稠度。如果膏药太 “嫩”,可能会导致粘性不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流淌,无法很好地附着在患处;而如果太 “老”,膏药又会过硬,难以贴合皮肤的形状,影响药物的吸收。铅粉的加入可以使膏药达到合适的质地,解决这些问题,让膏药能够更好地附着在皮肤表面,保持良好的贴合状态。
增强药物稳定性
铅粉有助于保持膏药中各种药物成分的稳定性。膏药中通常含有多种中药材成分,如麝香、冰片、樟脑、黄连、黄芩等。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这些成分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而发生变质或者相互反应。铅粉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使膏药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其药效。
辅助药物释放
铅粉在膏药中的存在能够辅助药物缓慢而持续地释放。当膏药贴在皮肤上后,铅粉可以调节药物释放的速度,使药物成分不会一下子全部释放,而是能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以较为稳定的速度渗透到皮肤中,从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风湿病、跌打损伤等,需要药物持续发挥作用,铅粉的这一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收敛作用
从传统中医理论角度看,铅粉味甘、辛,性寒,有毒,具有解毒、生肌等功效。在膏药中,铅粉对于一些疮疖、皮肤溃烂等情况,能够起到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帮助收敛疮口,减轻炎症反应。
五、1955制作余良卿膏药时,铅粉的用量是如何确定的?
制作余良卿膏药时,铅粉用量是根据传统配方和膏药的预期规格来确定的。据公开的余良卿膏药药品标准,其配方为麻油 781g、铅粉 363g 制成 1000g 膏药1。这一比例是在长期的实践和传承中形成的,能保证膏药达到理想的质地、粘性和药效。
此外,铅粉用量也可能会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在夏季气温较高时,油脂的流动性相对较大,铅粉的用量可能会适当增加,以使膏药质地更硬一些,便于保存和使用;而在冬季气温较低时,油脂的流动性变小,铅粉用量则可能适当减少,避免膏药过硬。
六、1955如何避免在使用膏药时接触到过量的铅粉?
严格遵循医嘱和产品说明书
使用余良卿膏药或其他含铅粉的膏药时,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说明书中会注明使用方法、使用频率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避免超量或超时使用膏药,这样可以有效控制可能接触到的铅粉量。例如,如果说明书建议每天更换一次膏药,就不要长时间不更换,以免铅粉过度吸收。
同时,要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给出合适的使用方案。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谨慎评估使用含铅膏药的风险,并调整使用方法或建议使用其他替代药物。
注意观察皮肤反应
在使用膏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皮肤的反应。如果发现贴敷膏药的部位出现红肿、瘙痒、皮疹等异常情况,可能是对膏药中的成分(包括铅粉)过敏或者出现了不良反应。此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膏药,并清洗贴敷部位。如果症状严重,如出现水泡、破溃、渗出等,需要及时就医,以避免铅粉进一步通过破损的皮肤吸收。
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
购买膏药时,要选择正规渠道销售的产品。正规厂家生产的膏药,其生产过程会受到严格的质量监管,铅粉的使用量会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可以查看产品的批准文号、生产厂家信息、生产日期等,确保购买的是符合标准的合格产品。
正确的贴敷和取下方法
正确贴敷膏药也能减少铅粉接触风险。在贴敷前,应先清洁皮肤,去除皮肤表面的污垢和油脂,这样可以使膏药更好地贴合皮肤,同时也能减少因皮肤表面杂质与膏药反应而可能导致的铅粉异常释放。在取下膏药时,要缓慢、轻柔地揭下,避免膏药破裂导致铅粉残留于皮肤上。取下后,再次清洁皮肤,尽量减少铅粉在皮肤上的残留。
七、余良卿膏药的制作技艺传承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家族传承
余良卿膏药由余性庭创立,最初是前店后坊的家庭式经营,技艺在家族内部传承。余性庭去世后,其妻带领全家继续经营。1884 年,余鹤笙接管膏药店,他与其内弟陶雪岑一道苦心钻研,改进了膏药配方。之后家族成员余永年、余达谟等也先后参与经营,传承制作技艺。
师徒传承
在经营过程中,余良卿膏药店雇佣工人,店主会将制作技艺传授给工人,通过师徒关系进行传承。如在摊膏药这一耗工时的工序上,多由熟练女工操作,这些女工可能就是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掌握了相关技艺。
企业传承
1955 年,余良卿号实行公私合营,改为 “余良卿膏药厂”,结束了前店后坊的模式,走上工业化生产之路。企业通过组织培训等方式,将制作技艺传授给新的员工,使得制作技艺在企业内部得以传承和发展。
附录:安庆市级非遗 “余良卿鲫鱼膏药” 制作技艺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非遗传承
“余良卿鲫鱼膏药” 制作技艺成为安庆市级非遗,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企业或相关部门会通过举办非遗展示活动、开展传承人培训等方式,向公众展示和传承余良卿膏药的制作技艺,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让这一传统技艺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延续。
配方独特
以鲫鱼入药:相传铁拐李留下鲜荷叶、活鲫鱼并叮嘱投入药锅熬制膏药,虽传说不可信,但以鲫鱼入药制膏应为事实。鲫鱼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有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可能对膏药的疗效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添加多种中药材:除鲫鱼外,还添加麝香、冰片、樟脑、黄连、黄芩等中药材5。这些成分具有镇痛、消炎、解热等功效,共同发挥作用,使得膏药在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病、皮肤瘙痒、湿疹等多种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5。
工艺精湛
传统手工制作:虽然现在企业已经走上工业化生产之路,但传统的制作工艺依然得以保留和传承。例如在摊膏药这一耗工时的工序上,多由熟练女工操作,她们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确保膏药的质量和均匀度。
多道工序严格把控:制作过程包括将麻油加热至适当程度,提炼、研粉、收膏等环节,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例如对麻油的加热温度和时间的把控,以及药材的研磨细度等,都直接影响着膏药的最终品质。
疗效显著
适用范围广泛:余良卿鲫鱼膏药对多种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如乳痈初起、湿疹脓痂、疮疖、冻疮溃烂、皮肤小裂皲等,能拨毒消肿、去腐排脓、生肌收敛、滋润皮肤2。
口碑良好:自问世以来,因其良好的疗效深受广大病患青睐,在民间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早在 1929 年,“余良卿鲫鱼膏药” 就荣获嘉奖,还与 “芜湖铁画”“泗县孟仁寿八宝眼药” 并称 “安徽三珍”。
文化底蕴深厚
百年传承:“余良卿号” 有着 160 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技艺历经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企业传承等多种方式,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和完善。
品牌价值:作为中华老字号,“余良卿” 品牌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其传统的制作技艺不仅是一种生产工艺,更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中医药的信任和期望。
“余良卿鲫鱼膏药”的制作技艺是如何被列入安庆市级非遗的?
“余良卿鲫鱼膏药” 制作技艺被列入安庆市级非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历史悠久
百年传承:“余良卿号” 始创于 1855 年,有着 160 多年的历史,其制作技艺历经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企业传承等多种方式,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和完善。
工艺独特
配方独特:以鲫鱼入药,还添加麝香、冰片、樟脑、黄连、黄芩等多种中药材,这些成分共同发挥作用,使得膏药在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病、皮肤瘙痒、湿疹等多种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工艺精湛:制作过程包括将麻油加热至适当程度,提炼、研粉、收膏等环节,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确保膏药的质量和疗效。例如对麻油的加热温度和时间的把控,以及药材的研磨细度等,都直接影响着膏药的最终品质。
疗效显著
适用范围广泛:余良卿鲫鱼膏药对多种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如乳痈初起、湿疹脓痂、疮疖、冻疮溃烂、皮肤小裂皲等,能拨毒消肿、去腐排脓、生肌收敛、滋润皮肤2。
口碑良好:自问世以来,因其良好的疗效深受广大病患青睐,在民间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早在 1929 年,“余良卿鲫鱼膏药” 就荣获嘉奖,还与 “芜湖铁画”“泗县孟仁寿八宝眼药” 并称 “安徽三珍”。
文化价值高
品牌价值:作为中华老字号,“余良卿” 品牌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其传统的制作技艺不仅是一种生产工艺,更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中医药的信任和期望。
基于以上因素,“余良卿鲫鱼膏药” 制作技艺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被列入安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与保护。
**本文图片和部分文字内容,根据@得烟楼/收藏的1950年代“膏药方集”、药业老字号告示和公私合营余良卿号(厂)“产品工艺汇编”手册形成;老屋张忠;2025.1.30(农历新年初二)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