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绘画技术在发展,作品细节在提升,大家都乐于参与到这一波技术体验潮流中,到处都是AI画的无比真实的作品,“有图有真相”成了伪命题,AI 改变历史的时代来了!
👇👇👇
-----------
![]()
让工具回归工具 · 让你成为你。
给大家讲个冷知识: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在秘密制造大规模战甲变形金刚,随着此战略保密级别近日降低,一批材料向公众开放。据公开图片资料显示,第一批新中国工人围绕在初级战甲四周,面带笑容,那是工人阶级发自肺腑的喜悦。”
#图源小红书@刘大哥 这张图片的生成者同样也编了一个故事,所以这张图片下可以有无数段不同的历史版本。
惊喜吧?意外吧?我也觉得这是对我历史储备的补充,但很可惜它是“假的”!一张细节感拉满的图( AI 画的),一段高超的文字(我写的),创造了一段“有图有真相”的历史。谈起 AI 绘画,它最广为流传的图片作品就是这张中国情侣图,作者:midjourney V5 。![]()
#图源小红书@ AIGC Pre-train 之所以出圈,不仅在于这张图片人物面容和背景真实,还在于它把手指数量画对了。工业风,年轻情侣坐在屋顶,衣服合适,五指健全,光线也不突兀。不瞒大家说,我第一次看见这张拍的旧“照片”觉得蛮有文艺范儿,然后当知道它是由 AI 所画的时候,就一个字:牛逼。它的作者 Midjourney V5 通过学习大量的艺术作品和文本数据,生成高质量的图像。相较于以前的 MJ 模型,它进步了,操作起来更加方便,不需要我们设置更多的必要参数就可以生成逼真、清晰的超现实或写实风格的图像。总结就是“拿捏各种绘画风格,轻松谱写美好未来”,「 神笔 AI 小马良 」的称号送给它。而在我亲自体验过后,感受就是它对我们来说最大的门槛就是“准确的描述”了,只要掌握如何说出自己的想象(比如画面内容、风格等),就能作画,描述越全面,作品越符合想象。![]()
#图源小红书@鬼斧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说清楚,它就能画明白。不否认,这些图片虽然很真实了,但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画出来的人物肖像很偏日韩(可能是训练数据的原因),手指数目对了但形状很奇怪,或者从绘画专业角度的光线层次感不足。再或者下面这张图片:香港回归时重庆情侣街头热吻,乍一看人物形象很完美,但我发现背景后面的文字我一个也不认识。![]()
#图源小红书@光影狂想曲 当然也有人为此感觉恐惧,认为它在创造另一个时空,语言文字乃至人类都不同的一个时空。但对学习能力极强的 AI 来说,细节是最容易的提升的东西。从 Midjourney 到 Midjourney V5 ,从 Stable Diffusion 到 Stable DiffusionXL ,绘画 AI 的每一次升级都意味着细节和真实性的提高。它能从画错手指数量到如今准确画出,那更加细节和真实的提升也会一直发生,距离完美只是时间问题且不会太久。看起来好厉害,所以很多人都想体验一下这波AI绘画热潮。在小红书上, AI 作画的关键词下浏览量高达7.4亿,甚至连单一的 “MJ” 词汇下也有上亿的浏览。朋友们被AI产出的画所吸引、所担忧、所害怕也或不以为然。但事实就是这样,Midjourney , Stable DiffusionXL 等绘图技术更厉害的同时,全民紧随其后开始作图狂欢。![]()
#图源小红书 谁不想凑热闹呢,哥们儿我就是这七亿分之一(骄傲语气)。![]()
#图源小红书@Kenny 这舞蹈水平在我们村能排前三。![]()
#图源小红书@莎士比亚 在 AI 绘画届,川普同志的地位稳拿第一。AI 绘画不能没有他,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图源小红书@光影狂想曲 这种颜料的无序似乎很能带来艺术的冲击,所以 AI 艺术家就在我们面前了。![]()
#图源小红书@Midiourney 社区 色彩,人与环境,这也是 AI 创造的艺术品之一。![]()
#图源小红书@光影狂想曲 工人的面庞偏日韩范儿,这也是目前 AI 绘画常见的问题之一。还有下面这张图,端坐在钢琴旁的坂本龙一,看向远方,这是对逝去的音乐大师的纪念。![]()
#图源小红书@刘小兜 用技术来纪念一代音乐大师的离去不失温情,也是再造了一段他的历史。其他诸如少林寺与不明机甲的 battle ,大萨满,漫画····AI绘画都能交出很满意的作品。到这里,我分明感觉到这就是一波创造虚无的热潮嘛,会创造本不存在的人,会创造不曾存在的环境,会赋予凭空捏造的含义。而这么一个算术题:人+环境+含义已然近似等于历史了。没错,所有人都在创造真实的图片,每个图片的下面都有一个精心构造的故事,不得不说,我们在做的这件事叫做用 AI 来书写历史。比如我看到下面这张照片的第一感受是有趣,苏东坡哎,还是会拿相机拍照的苏东坡。但有人可能会说“一眼假”,依据就是“相机在19世纪发明,19世纪以前的艺术家不可能有照片,图片可以伪造但是文献足以证真假”。![]()
#图源小红书@贰胡同 看我苏哥拿相机的姿势,总觉得他的拍照技术比我要好一些。不过如果图片和文献都是假的呢?比如在社交平台广为流传的世界名画:川普入狱图。![]()
#图源小红书@二次元の音乐君 川普内心 OS :老子招谁惹谁了? 如果没有专业媒体的辟谣,合理怀疑世界现代史会多上一句:2023年,特朗普成为美国首位被捕入狱的前总统。现在,所有人都在借助 AI 画出极具真实感的画面,鱼龙混杂,鱼目混珠。混乱最能迷乱眼睛,将历史藏在混乱中,假的也能变成真的,因为我们分不清。就以我来说,我是分不清哪些图片来自真实世界,哪些又属于 AI 创造。面对一张油画,我也会发出一样的感叹:“这种油画质感我还以为是哪个艺术家的新作,好有冲击力,没想到又是 AI·····”。![]()
#图源小红书@mk. 在《艺术永不眠》一书中写道:当代艺术打动人的是感觉。而 AI 的作品同样能带给我们感觉,比如冲击力。人类艺术家会是一个新名词,但不耽误我们辨别不出来哪张图是它们画的。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我也会将“冲击力”等评价性词汇安然赋予 AI 。比如会有人用 GPT4 创作了一个以杭州为背景的末日故事,然后通过描述成功用 Midjourney V5 画出了人物和环境。我们为历史加入了不存在的末日。![]()
#图源即刻@刘飞Lufy 不知道像我这么英俊潇洒的人能不能去客串一下这部电影。说到这里,我觉得我可以用我自己的照片为底图,向 Midjourney V5 描述我在医院输液的环境,用它生成的图作为“我生病”的例证,然后去找老板请假(不是)。可能又过了很多年,会有一本书被当作重要文献资料储藏,书的扉页上写着:《世界现代史》第一千卷(2100—2150) AI合著。AI 正在改造历史,我不认为这个趋势能够阻挡。不过幸好现在我们还有创造力,我们需要创造性的描述才能使 AI 画出本不存在的画面。在《黑客与画家》中,保罗·格雷厄姆说,“创造力的本质在于将不同的思想和观点组合在一起”。而 AI 将思想和观点变成真实的画面,以此来佐证历史的发生。也就是说现在的历史是由我们和 AI 合著。所以就目前来讲,真正动手书写历史的是 AI ,而推动这一切的是:历史在被改写,老板以后不会再相信“我生病在医院”的请假图片,我也不会斩钉截铁地信任电视上的新闻正在发生,历史书上的故事曾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