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的人搜不到想要的东西,因为他们忽略了搜索中最基本的四个步骤,以为「搜索」就会有直接的「答案」。而今天的 AI 工具正在解决这个问题。
👇👇👇
-----------
提问或者扔一张图片,你就能获得丰富而可靠的结果,包括完整的内容文本、思维导图、信息脉络和参考资料——秘塔 AI 搜索算是国内 AI 搜索的头部了,它用起来非常直接粗暴。
搜文档,它就给你定位到具体哪一页的哪个位置,还能直接下载。搜播客,它就给你定位到哪一期的多少分多少秒。相当于把搜索的效率提高了十倍以上。
但它更好用的功能可能不止这个,而是——专题。
比如,我用秘塔 AI 搜到不少行业报告——包括汽车、房产或者人工智能。点标题右侧的加号,添加到专题,你就可以基于这些报告来做更有针对性的问答分析,从而快速获得对这个行业的深入了解。
但我想说,专题更重要的作用不是这个,而是纠正我们搜索过程中最严重的错误。而这个错误,99% 的人都会犯。
回到主页中,如果我去搜索一个「茑屋书店的商业分析报告」,那我会得到一个看起来非常完美的结果,包括可靠的资料。我要是想应付老板的话,好像就可以直接拿去交差了。
但如果我是真的在做这件事情——开一家书店,单这一份报告是没有用的。我需要更多其他的报告和信息,我要找到全球比较先进的书店和相关行业的商业模式,图书出版行业的相关数据,国人的阅读量和阅读习惯调查报告等等等等,然后去做进一步的信息梳理。
因为我真正要的是,怎么开一家店,如何改进我的商业模式,如何提供利他价值,如何有效地去整合手头上的资源,如何实现持续盈利……我要真正可执行的东西,而不是一个看起来完美的报告。
所以使用专题,我要做的是,在 AI 梳理的内容文本中,选择我觉得有用的,点击右边的加号,添加到专题,也可以点击这里的编辑,剔除搜索结果中多余的、并且添加更有用的信息;大量地速读 AI 提供的参考文档和链接,包括信息来源,筛选出有价值的,同样的操作,添加到专题;
我这里还有一些之前在其他地方找到的调研报告,包括自己对于书店运营的构思和想法,也可以上传到专题中;如果有必要,我也可以在专题页面直接新建文章,随时写下我想到一些创意或者需求点……
这个时候你可千万不要在搜索框里喊道,「嘿,秘塔,给我生成一个完美的书店运营方案」,这根本不可能。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是,让 AI 有针对性地去梳理对应的知识库,和你一起消化和整理信息,探讨和实践。这就是我们上期提到的「双向费曼」。
如果你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这里的学习建议,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思路,这样一来,你会收获一个关于这个行业更牢固的知识体系和更聪明的 AI。而且你和 AI 产出的结果还能进一步放回这个专题中,形成良性循环。而我所需要的、关于书店的可执行方案,自然就产生了。
那么这个专题功能到底在纠正我们搜索时的什么错误呢?它纠正的是,整合过程的省略和信息文档(infodoc)的缺失。
搜索大部分客观的东西,点击就能获得答案,这没毛病——现成的行业报告,历史人、事、物信息,都是这样。但如果你想获得相对主观的价值内容,比如刚才的书店运营方案,又或者切实可用的论文、博文、脚本、更有针对性的行业报告……我们就需要用到搜索的四个基本步骤——搜索、查找、整合和(事实)核查,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利用大脑神经可塑性,不断进行内容辨识,提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能力,获得尽量完整、可靠的信息文档。
而这些方案、论文、博文、脚本、报告……只是这个过程的副产品。这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一些厉害的人如果要一周时间去做一个方案的话,他前面四五天都在搜集和整合信息,他要么会在笔头、要么在大脑中去构思一个完整的信息文档。
但很多人没有「信息文档」意识,只有简单的搜索过程,有了 AI 之后,更是把全部过程都省了,只有「搜索-答案」——“信息没必要过脑子,但答案你快给我吧。”
而专题可以让我们重新意识到整合过程的重要性,把 AI 当做一种思考力资源,帮我们的大脑去形成属于自己的信息文档。这样一来,你产出方案、论文、博文、脚本、报告的时候,就会又快又好。
以这种方式集合起来的你的所有专题,才是真正的第二大脑,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你的专属 AI 搜索,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和它们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互动——提问题、写综述、做笔记。
专题的其他一些用法,我们快速略过——
你可以通过内容概要快速了解知识库中每个文档信息,也可以在图谱中快速定位到某个词条,词条关联的人物或机构,以及对应的文档;
你可以把一个特定的专题分享给其他人,大家一起来共建或者拆解项目,做小组课题;
也可以把团队或公司的 Wiki 内容或者客服内容做成一个专题、帮助进行问答,根据反馈随时调整优化;
你还可以为专题创建 API,把它集成到自己的程序或者其他工具里边儿。比如我把某个专题集成在了快捷指令,可以随时调用。
让工具回归工具,让你成为你,这里是 Topbook,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