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方向盘弄成方的,把档位拉杆儿去掉,所有的灯、雨刮器、喇叭……都换成触控的,有没有反人类我不知道,但一定很难开吧?”
👇👇👇
-----------
让工具回归工具 · 让你成为你。
我不得不承认,即便它是个真“方”向盘,这辆 Model S Plaid 一点都不难开,而且非常好开。
只是迄今为止,我仍然没有考虑选择任何一辆特斯拉,或者任何一辆电动汽车。
嗨,最近你一定很奇怪,我们更新了好些图文内容,放心,没有一条是广告。并且我们的老本行——视频——会继续更新,会有不少跟以前不一样的干货。
同时你可能会看到更多关于「数字工具和技术如何影响生活」的新知,希望你喜欢!
最近几年,只要在街上走着,你肯定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绿牌儿,至少在重庆这边是的,特斯拉更是最常见的品牌之一。但这些又跟我一个普通人或者恨死开车的人有什么关系呢?
大概是这几个信息让我不得不对电动车产生兴趣的——
第一件事情是, 2014 年(记不清了)参加一场活动,其中一位嘉宾是广东 PHNIX 集团创始人兼 CEO 宗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第一批特斯拉车主之一,他分享当时充电续航是非常恼火的问题,以及自己如何自费打通中国第一条电动汽车南北充电之路,并且自费买了 20 辆特斯拉送员工的故事。
当然,千万不要为他心疼。这些举措不仅没有让他损失什么,反而通过这种思路赚回更多资金,包括买车的钱。
第二件事情是我很喜欢的一位调查记者在 2017 年做的一个主题——为什么挪威到处都是特斯拉(不用点,没链接🙃)。
里边提到一个数据,2016 年美国购买新车当中电车比例是 0.9%,但在挪威是 29%,到 2017 年这个比例就成了 37% 左右。在那边如果你有一辆特斯拉,可以免费停车、免费充电,可以减税甚至免税……
#图片来自 Statista,挪威 2009~2021 年卖出的特斯拉。
第三件事情是,特斯拉卖了那么多年车,其实到 2020 年才实现全年盈利。而且它不是卖车赚回来的,而是出售碳排放额度。2021 年特斯拉的净利润只有 7.21 亿美元,但它通过出售碳排放额度就赚了 16 亿美元。如果你去翻特斯拉的相关信息,会发现他们给自己的使命不是造车,而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发展。
最后一件事情是,我上个月去解放碑的新华书店买书,发现碳排放、碳中和相关的书居然拥有一个专门的区域,而且量还不少。其中一些书上直接标着“碳中和时代”、“未来 40 年财富大转移” 的字样 ……
#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另外,你至少也听说过我们国家 2030 年碳达峰和 2060 年碳中和的目标。
更有意思的是,前两天的上海车展上,展出的 150 多款新车中,新能源汽车就占了 100 辆!有媒体直接写出了「燃油车绝唱」的字眼。
特斯拉怎么赚钱的?碳中和时代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其实暂时还不太关心。
作为普通人,我关心的是——
我两年前才换的油车还能陪我多久,以及周围人换车的时候,会不会把这些情况都考虑进去?
抱着这样的态度,我去开了两天 Model S Plaid 。
█▌▀▄✖▇
“方”向盘、无档杆、全触控,好开吗?
#图片拍摄©Topbook
我们先不要管这车 100 万值不值,因为花 100 万买的人可能不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只聊大家热烈讨论的、这些激进的设计,体验起来究竟如何,以及意味着什么。
我为什么说超级好开,肯定不是针对老司机来说的。
老司机开车的情况大多是这样——
上车、系安全带、踩刹车、松手刹、向后拉 D 档(Drive)、紧握方向盘,松刹车,车就缓缓动起来,踩油门加速……这是一辆自动挡汽车开动起来的一般流程。
作为老司机我可以说早就肌肉记忆、行云流水。
#图片来源©giphy.com
要变道或者转弯,打转向灯,你的左手边方向盘后面会有一个根拨杆儿,下拉左转,上拉右转……遇到讨厌鬼一手紧握方向盘,一手手掌迅速砸向方向盘中间的位置,喇叭就啸叫起来,情绪也释放掉了。
#图片来源©giphy.com,
遇到下雨,右边还有一根拨杆儿,拨动一下打开雨刷。
要减速或停车适度踩下刹车。向前挂 R 档(Reverse)倒车,挂 P 档(Park)停车,拉上手刹让车不要遛坡,下车。
这款 Model S Plaid 直接就没有挂挡、没有左右拨杆儿、没有手刹……就两个重要位置——
一个真“方”向盘,然后把灯、雨刮器、喇叭都集中在左右手附近,而且变成了触控;
#图片拍摄©Topbook,“每卖一辆特斯拉 Model S Plaid,就会有一只树袋熊失去头”,一旦进入这个设定,就走不出去了。
一个大大的显示屏上面,当你踩下刹车时,才会显示左侧的档位。
#图片拍摄©Topbook
在这上面开车的流程是——
上车、系安全带、踩住刹车,右手在屏幕上向上滑到 D 档,松刹车踩电门,车启动,正常开;
松电门,车减速直至停下,也可以踩刹车控制减速;
在屏幕上向下滑到 R 档为倒车;
停车后,按屏幕上的 P 档停车,下车即可。
老司机因为长期的肌肉记忆,会在刚开始多次反应,才会确定正确的挂挡方向,熟悉之后跟在智能手机上开应用、返回、切多任务是差不多的。
这里面有几个非常大的区别——
油车前进向后挂挡,这车前进向前(向上)滑动;油车松开刹车默认车自己会向前走,司机随时需要将脚踩在刹车上,特斯拉的车一般情况下是,松开刹车,车不会动,需要踩电门;油车行驶过程中用刹车减速,特斯拉的车松开电门即减速(动能回收),必要时踩刹车减速。
方向盘上,灯、雨刮器、喇叭的触控容易误触吗?
#图片拍摄©Topbook
实际上可能很少有人提及,这个触控是有按压反馈感的,轻轻的触碰不会起作用,你需要像按物理按键一样正常用力直到感应到反馈,表示触控成功,习惯的情况下,很容易按到。
但是,喇叭变触控对老司机真的是巨大的挑战。
开车过程中,我多次用手掌拍按方向盘中心的位置,没有任何反应,才意识到喇叭变触控了,作为老司机的情绪出口和肌肉记忆都受到了挑战,从拍击到触控无疑从武戏变成文戏。
然后我觉得也许,雨刮器和喇叭的位置应该换一换?我的手指头已经算长的了,按喇叭还是要翘起来才行,反倒是开车过程中,至少有两次按到雨刮器。
另外,当你要变道或者转弯的时候,按下相应的转向灯,比如左转向,屏幕上也会显示对应方向的摄像头帮助判断安全与否,变道/转弯成功后,车会识别到这个情况然后自动关掉转向灯。
#图片拍摄©Topbook
我还发现,变道或转向后,如果车辆识别到你还要继续转向,灯会在你最后转向完成才自动关掉。
但有时候并不灵。
另外,在屏幕下方,还有应急灯和备用的档位选择按键,通过长按来选择或者切换。
也就是说,驾驶时你所需要的主要功能按键,有两套逻辑,一个是有压感反馈的触控,一个是长按的触控。我不理解的是,为啥不全做成压感触控?
#图片拍摄©Topbook
方形的 Yoke 方向盘本来是我最担心的东西,但其实在重庆的山旮旯开了两天,发现除了刚开始一两个小时不适应,到后面并不存在任何转向问题。手握位置其实还有凸起,甚至可以单手转向。
#图片拍摄©Topbook
唯一遇到的问题就是,我回家里车库时,先打右转向灯进入车库,然后马上需要打左转向灯警示前后车,但这时我的方向盘正尴尬地处于这个角度,我很难很难按到转向灯。
#图片拍摄©Topbook
重庆的地理位置,你懂的。
不止如此,在这两天我还没有怎么开到那种随时要转急弯、连续转大弯的地方,所以并不能代表说 Yoke 这种方形方向盘就一定好开。我甚至看到外国车主开了一年左右,在听到特斯拉支持更换圆形方向盘后,大喊必须换。
我敢讲换成圆形方向盘之后,这辆 Model S Plaid 的颜值绝对掉一大截,但我不敢讲哪个到底更安全。
#图片拍摄©Topbook
另外还有两个地方很有意思。
一个 Model S Plaid 的外观高大上是公认的,即便这么多年没什么大变动,也不过时,但是内饰和品控我经常看到吐槽,我自己体验起来呢,确实在细节的地方透露出丝丝廉价感。
#图片拍摄©Topbook
然后你开或者坐某些便宜点的车,即便关上窗户一定会听到大大的噪声嘛,贵一点的车可能就不会,在这辆车上也不会,只要你打开了主动降噪。不过传统车商的思路是直接在材料和做工上下功夫,直接解决问题。
特斯拉是尽显科技公司手笔,麦克风收噪音,然后以噪抑噪,结果都是听不到,但我猜想一定能更省成本。
#图片截取自特斯拉官网。
以上这些很难跳脱出一个油车司机在比较油车和电车的驾驶体验,所以我想说说看,作为数字工具,我体验到的是什么。
█▌▀▄✖▇
电动车何以成为数字工具?
这是一张卡片钥匙,走到车门前,在这个位置贴一下,车门弹出。
#图片拍摄©Topbook
你开门上车,然后卡片放在中控台,踩下刹车。
#图片拍摄©Topbook
你的车判断是你,自动帮你把座位、方向盘、后视镜调节你之前的设置,也包括你的其他偏好设置,包括你的空调、音响状态、悬架设置等等。
如果你提前设置过手机连接,走近车会自动开门,上车即自动切换成你的设置。
当你离开,一切恢复原样,自动锁车。
如果你要调节空调、悬架、音响等等,基本上也是所见即所得,比如拨弄不同的空调风向,触屏拖动切换音响位置……像音响、座椅加热的操控后排的人也可以自行调控。
#图片拍摄©Topbook
从你上车到下车的整个过程,都能够注意到,前方显示屏中的建模。车辆建模会跟你的操控实时响应,比如车灯车门开关,你转向时前车轮的角度,行驶过程中前后左右车况的实时建模。
另外在大屏和手机 app 上,也是通过直接对数字建模操控来调节相应的东西,比如打开前备箱、后备箱啥的。
没了。
主要是还有些东西,暂时是体验不到的,比如发布会上提到过,挂挡这件事儿可能以后都不用去做,但还没有上线。又比如全自动驾驶,在此之前我在安全的路段体验过 Model 3,这玩意儿对路况和环境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我是喜欢新数字工具的,但目前我暂时还只能体验到数字工具中的一半,所以这是我还没有考虑换一辆特斯拉或其他电动车的原因之一。
还有另外两个原因。
█▌▀▄✖▇
我还开着油车的两个原因。
一个是仅剩的电量焦虑。
我极度讨厌开车,因为它机动、不得不长时间专注、在重庆早晚高峰太容易拥堵、充满不完全燃烧的燃油气味、喇叭声让人焦躁不安……哪怕我是一个从小跟着老爸摆弄各种机械、发动机、电路板,经常全身沾满机油和汽油(并且从小觉得纯净汽油有一种独特清香)的人……
但即便如此,作为别人眼中的小(大)可(傻)爱(X),只是为了周末或节假日能开车出远门玩儿,我还是买了一辆顶配的 Mini JCW,还加了各种配置。仅仅因为它漂亮。
#好的你要是听说了前两天的“冰激凌”事件,我也想骂人。
重庆的路况抖起来的时候有点儿像坐面包车,我们称之为反馈感强;隔音效果很差,即便上的是哈曼卡顿音响我仍然能听到大大的风噪;仪表盘有人觉得是可爱,有人觉得看起来塑料感很强,很廉价……
为啥不买电车呢?
像这辆 Model S 满电的情况下理论上可以跑到 670 多公里,并且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 15 分钟能够充到 50%,通过地图,你可以看到超级充电桩目前的分布情况。
#图片截取自特斯拉小程序。
对大部分人有续航焦虑的人来说,换电动车的时机早就到了,包括便宜的电费。但我的焦虑在于自己的开车路线。
比如川藏线上你都能看到超级充电站,而且有人直接开到过珠峰脚下,但作为之前一路开车到西藏的我来说,更喜欢在无名景点瞎转。油我都会焦虑,更别说电了。
也许现在国网和各家充电桩已经满足了大部分人的出行需求,但确实还没有到我这种小(大)可(傻)爱(X)身上。
另一个理由更奇葩了。
我比较喜欢的两本书能表达我的感受,一本是凯文凯利的《失控》,一本是巴拉巴西的《链接:网络新科学》。它们提到类似的思考,我记不太清了,或者是我囫囵吞枣后的瞎体会,大概是——
#巴拉巴西《链接:网络新科学》
我们正处于一个一切都在被高度集成和系统化的时代,系统中的一切就像一个个节点连接成的网络。高度集成的系统能够给到我们以往普通机械给不了的智慧体验,但系统本身的加载和响应并不如原来的机械更快,并且一旦出现漏洞,特别是某些中心节点出现漏洞,其所造成的系统崩溃将让你连一个最简单的功能都用不了。
Windows 的蓝屏、Mac 的转圈儿、车载系统的死机……所以这辆 Model S Plaid 会留有备用档位键,来应对可能的死机。相信各种系统网络也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和逻辑。
#图片拍摄©Topbook
我当然不是守旧的人,所以开始了解这一切。
可能到 2030 年碳达峰之前,我已经开上了电动车。个中原因嘛,要么是我通过主动了解这一切搞定了自己的痛点,要么是,我必须在买车这件事儿上,为碳中和贡献小小的一份力,毕竟已经有行业大佬预测,油车最多还能坚持 10 年……
你觉得呢?
#图片来源©giph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