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司正在失去人性,但 AI 可能扭转这件事。
👇👇👇
-----------
让工具回归工具 · 让你成为你。
“钉钉太复杂了,看了就怕!”
“用起来想哭!”
“越搞越复杂!”
我相信钉钉的一星「好评」里,除了学牲和社畜(自嘲而已)的情绪,应该有不少是受不了它复杂的界面和操作逻辑。
你觉得钉钉复杂吗?
也许有很多人会说,钉钉太 TM 复杂了,老子转飞书、去企业微信,看它怎么办!
但事实情况是,钉钉可能并不在意另外两家办公软件。
根据 QuestMobile 的数据,截至去年(2022)11 月,钉钉月活用户 2.5 亿,企业微信 1.1 亿,飞书差不多是前两个的零头——不到 0.1 亿。况且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飞书团队员工数量大概是 8000 人,而钉钉和企业微信可能不到它的三分之一。
钉钉毫不畏惧。
但是钉钉怕什么?
怕用户的一星,以及怕 AI 时代的不确定性。
本文不讲复杂的商业逻辑和产品设计。
我想聊的是,作为普通用户,我们每天都在用的办公软件为什么变得如此复杂,以及接入 AI 之后,它们会是什么样子,对你我来说,有什么样的影响。
█▌▀▄✖▇
钉钉为什么这么复杂?
周二和同事们去北京参加了钉钉的发布会,我在备忘录上写下了这句话——
大公司正在失去人性,但 AI 可能扭转这件事。
虽然我可能过于言重了,但至少我当时得到的一个重要信息是,钉钉总裁叶军自己亲口承认,钉钉确实很复杂。
#一个朋友问叶军,钉钉投屏功能在哪里,找半天找不到,他说点击右上角的加号;朋友说,卧槽,点击加号一看,还有十几个按钮!你们怎么搞这么复杂啊?
“产品做得越来越复杂的时候,就会越来越失去人性。”叶军说。
钉钉的复杂在我看来,有三个原因。
第一,办公软件主要服务于企业(包括政府和学校),这是它本身就会比其他应用复杂的首要原因。
早期钉钉这样的办公软件出现时,我相信一定在产品设计上大量参考了传统企业的组织架构、协作流程、办公场景等等。你们公司原先怎么办事儿的,在线上就尽量能做到还原线下或者接近线下的办事儿逻辑。线下有多繁复,到线上,就有多痛苦。
钉钉很清楚自己要服务于传统公司,并且帮助他们进行数字化转型,这样的传统公司量是非常大的。
而飞书直接定义「先进团队,先用飞书」。我一度怀疑写这句 SLOGAN 的人在给飞书挖坑,因为他们直接把大量的传统企业、在转型中的企业排除在外,意思是,你得是先进的,才会用。但实际上没有多少企业是所谓先进的、铁定能适应数字化变革的。以至于现在,飞书获取新企业用户极其艰难。
钉钉过于复杂的第二个原因,我认为是过于刻板、传统的产品设计思路。
钉钉也许很明白,他们的甲方是企业主,但实际上真正用这个产品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你我这样的学牲或者社畜。钉钉从软件的主题色、到图标的选择、再到交互设计都非常传统,客户端上那个去不掉的蓝条一直让我犯强迫症。
#图片截取自钉钉客户端。
我们之前做过钉钉的几个解读,对于群的进化思路、对于以事为中心的沟通逻辑,钉钉比国内任何一家企业办公软件都把握得精准,这是它一直能领先的原因,但是产品呈现出来还是复杂、不太好用。
聊天界面的各种分组、底部菜单上拉各种 Tab,工作台套娃再套娃,群聊中各类卡片、吊顶、底部还有快捷栏,
#图片截取自钉钉客户端。
点击更多还有酷应用……自建一个酷应用之后你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跳转到哪里去了。
如果你的公司没有一个懂产品的人帮助梳理,或者钉钉不提供相应的培训支持,无疑成本巨大。在我看来,一个普通用户不需要理解什么叫酷应用,不需要理解什么叫做以事儿为主的沟通逻辑。他要的是——
无论我在做什么,都知道我下一步操作在哪里,并且能够快速找到。
在这方面,飞书无疑就聪明得多,以至于很多人用过飞书就夸,即便公司用的是钉钉,也可能给自己装个飞书个人版。
#图片截取自飞书客户端。
但如果有人用过 Asana、Notion、Slack 之类的国外软件,你会发现,飞书学到了一些思路,但远远不够。
#图片截取自 Asana、Notion 客户端。
钉钉传统刻板的设计思路还体现在,他们比较忽视人们恨死上班、讨厌上课是人的天性。当然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忽视这个。我甚至一度怀疑,不管在钉钉还是飞书、企业微信的内部,他们自己的加班文化和内卷都极其严重。
我们怎么能期待自己内卷厉害的公司能够卷出符合人性的产品?
老实说,哪怕他们专门成立一个「不加班」体验部门,每天的主题就是反加班、反内卷,工作内容就是体验内部产品,他们就会发现,在考虑到人性的情况下,目前很多功能,没有必要。
也许,我们不是没做够,而是做太多。
钉钉过于复杂的第三个原因,是它独特的打法。
你以为它服务的是你这样的职场人士,它服务的其实是企业;你以为它服务的是企业,它又跳脱出来,去服务那些服务企业的企业。
凡此种种,才让钉钉变得复杂,而且越来越复杂,但它独特的打法又让它眼里毫无对手,至少在国内毫无对手,所以不管在疫情期间,还是疫情之后,钉钉的用户数据一直稳步增长。
然而,它一定害怕用户的一星。
所以才会在营销当中充满求生欲,也才会在发布会上,坦承这一点。
#图片截取自钉钉哔哩哔哩频道。
“产品做得越来越复杂的时候,越来越失去人性。” 这是作为钉钉,自己也苦恼的事情。
然而,让国内大公司和打工人都害怕的 AI,可能会成为钉钉解决这一问题的转机,就像叶军自己说的,这是钉钉实现跃迁的一次机会。
说人话就是,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的 AI 能力之后,钉钉可能会变得更简单、更好用。
█▌▀▄✖▇
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后的钉钉。
首先是被钉钉推到聚光灯下的一个符号——「/」。
在钉钉的设想中,你只要在任何地方输入「/」,就可以调出 AI 的能力。比如在群聊中输入「/」,让 AI 在 999+ 未读信息中快速帮你总结出摘要;在会议聊天界面输入「/」,让 AI 快速总结会议纪要,根据会议内容自动生成待办事项;
#图片截取自钉钉发布会宣传视频。
在文档中输入「/」,帮你快速总结本文、头脑风暴、取名字、写策划、生成文案、生成配图……在邮件中输入「/」,帮你快速写封邮件,你只要改吧改吧就发出去……
#图片截取自钉钉发布会宣传视频。
其次是 AI 所带来的自然语义理解。
你只需要说人话,大模型就知道你想要什么。理想状态下,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输入「/」,你要的功能就来了。比如之前钉钉总裁叶军的朋友吐槽投屏找不到,在任何地方输入「/」,然后投屏是不是就能找到了呢?
然后就是 AI 自动生成应用,甚至自动生成 AI,帮你做服务。
比如,在群聊中输入「/」,让 AI 帮你生成一个人工智能答疑机器人,说人话就行,你把相关的信息文档直接喂给它,它就可以自动学习,然后这个机器人就可以上岗了。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问它相关的问题,它都会帮你解答。
#图片截取自钉钉发布会宣传视频。
至于让它帮你生成投票应用、筛查应用都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儿了。现在你可以试试,在钉钉里,你需要先找到工作台,然后找到宜搭或者类似的低代码应用,然后自己一步步创建名字、头像、摘要、字段,设置逻辑,最后发布到群里。有了 AI 之后,只要输入「/」,说你要干啥,成了。
同样的订机票酒店、差旅报销、点外卖、任务分工,在钉钉的设想中,你只要输入「/」,告诉 AI 你要干嘛,自动帮你完成。
我的同事许老师在另一篇文章《ChatGPT 加入插件并联网,屏障被一步步打破,我害怕了》当中就提到过,AI 所带来的直接影响之一,可能就是复杂 UI 的消失。
█▌▀▄✖▇
所面临的困境。
这几个月,AI 很火,ChatGPT 背后的 OpenAI 和它背后的金主微软一骑绝尘,别说国内的公司,谷歌都感觉望其项背。国内面临的不只是时间差,还有中文语言的特殊性、比较严格的监管路线,以及这些所带来的数据匮乏。
ChatGPT 出圈儿之后,无数人熬更守夜、即便付费也要尝个新鲜,数据投喂又给其快速成长的机会,其他公司不得不被拉下战场,一个个接连发布,否则只会被落下得更远。
比如华为在 21 年就发布了鹏程盘古大模型,阿里的模型早在 19 年就开始布局……
#图片来自钉钉发布会官方。
ChatGPT 所代表的 AI 前沿已经把大部分应用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了,因此后续发布的大部分大模型都不会给到你什么惊喜。
钉钉害怕用户的一星,也害怕 AI 时代的不确定性。但这其中至少可以确定的是——
只要通义千问大模型不断学习,钉钉就有可能借助其能力解决界面过于复杂、软件过大而失去人性的问题。至于其所带来的其他 AI 能力也是必然的。
现在缺的就是,快速面世,获得更广泛的训练数据。
但有些事情,似乎不用等到 AI。
█▌▀▄✖▇
不需要等到 AI,就可以做的事情。
我之前说过,钉钉大概率并不畏惧企业微信和飞书,因为在办公软件这条路上,它走得太远了。但它一定会视微软的 Microsoft 365 服务包括微软发布的 Copilot 为强劲的对手。
#图片截取自 Loop 官网。
你可以把微软的 Microsoft 365 服务(包括办公三剑客、Outlook 日历、邮箱、Teams 群聊和会议)办公软件类比成钉钉办公软件,把微软的 Copilot 类比成钉钉的通义千问。
还记得前段时间微软发布的 Loop 文档工具吗?人们都说看起来像抄袭的 Notion。
#图片截取自 Loop 官网。
有意思的是,钉钉前不久收购了国内另一款软件——Wolai,之前也被认为是复刻 Notion 的产品。
#图片截取钉钉发布会视频。
而微软 Microsoft 365 以及钉钉的背后,都有各自强大的云服务作为支撑。
#图片制作© Topbook
这背后的暗战,比看飞书、企业微信如何卷钉钉,有意思太多了。纳德拉上位后的微软是值得尊重的对手,把微软当做对手的国内公司,也值得尊重。
最后,钉钉一直认为只有 AI 才能帮助简化自己,帮助自己回归人性。
我想说的是,也许不用。
当我看到钉钉做出酷应用的时候,跟同事们讨论说, 也许过不久,钉钉的聊天对话框、邮件等等地方就会出现一个「/」符号,到时候你只需要输入「/」就能快速调用功能组件,包括快速调用他们的酷应用组件,这样那些吊顶卡片、底部的快捷栏都可以被简化掉。
我猜中了一半,他们在聊天中增加了这个符号「/」,但一切居然没被简化,而是增加了认知成本。
另外这个「/」,直接草率地复用给手机端,我真的想问问钉钉的产品经理,你在手机端会先输入这个斜杠,然后调用你需要的东西吗?你试试在输入界面旁边增加一个「/」图标,点击后自动调用内容不好吗?或者看下 Notion 手机端是怎么做的?
#左侧为钉钉手机端,你需要先在输入法中切换至符号界面,找到斜杠并输入,再选择功能,右侧为 Notion,直接在输入框点击加号或者 AI 图标,直达控件。
因此,作为一个普通用户,即便钉钉再复杂,我都不得不佩服其「人狠路子野」,一直蹚的都是自己的路,而不是在狭小的领域里瞎卷、重复造轮子,或者说它早就把微软这样的大公司当作强劲对手,就连酷应用的思路,都先于微软发布。
只是说我们依然要看到两个巨大的差距——大模型,产品设计中的人文思考。
OK ,本文可能不那么常规,如果你耐心读到这里,相信你理解了我们的 SLOGAN——
让工具回归工具,让你成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