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没法儿跟你高谈阔论那些大而虚无的东西,看什么书,做什么规划,如何从零装修……不如在辞旧迎新的时候跟你想分享我如何用几十块钱解决掉我 2022 年大部分的生活管理吧。
👇👇👇
-----------
让工具回归工具 · 让你成为你。
2022 年感觉什么都没做,又感觉做了很多。封控在家练出了腹肌,阳了之后再锻炼都费力,高烧退掉之后拿起手机一看,就进入了 2023……
慌乱总结一下,没看多少书,几乎没有一次成型的旅行;大胆承认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也承认自己跟大多数人没什么两样;花了很多时间装了我的梦中书架和工作室,但因为疫情中断好几次,到现在都没有收尾……
虽然大多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顺利,但坦然接受任何结果,即便如此也狠狠感谢自己没有辜负太多时光。
暂时没法儿跟你高谈阔论那些大而虚无的东西,看什么书,做什么规划,如何从零装修……不如在辞旧迎新的时候跟你想分享我如何用几十块钱解决掉我 2022 年大部分的生活管理吧——
比如怎么整理和回顾过去的照片视频,怎么让自己所有设备包括电脑手机平板上的生活资料全部自动同步,怎么样在任何设备上做任务管理、日程设置、部署 GTD 并且不用安装第三方软件;
比如 iPhone 上就用备忘录和提醒,Windows 上就用微软待办和便笺,但它们都能自动同步;
还有分享一下怎么做资产管理、记账,既能管好钱,又不用花什么精力在钱上面……所有这些用到的都是 Microsoft 365 。
先得解释一下——
很多人的印象里 Microsoft 365 只是原来的 Office365 办公套件改了个名字。其实不是。如果你登陆这个网址( https://www.microsoft365.com/ ),点击左侧的「应用」,可以看到 Microsoft 365 包括了这些工具,办公三剑客、OneDrive、Outlook 邮箱、Teams,还有最近推出的 Clipchamp 视频剪辑。另外像 OneNote、Skype、Sway、To Do 待办、Outlook 日历都在里边……
所以 Microsoft 365 是一种服务,包含了这些软件,其中大部分都是免费的。而如果你是付费用户或者拥有学校提供的教育邮箱,就会有更多的服务,比如办公三剑客里的很多 AI 功能、不限数量的免版权图片和视频素材,1TB 或更多的 OneDrive 云存储空间等等。
首先是我的个人生活数据管理,包括图片和视频。
这台电脑是我第一次创业借钱买的,去年初打算让它退休。但性能还好,闲置可惜。所以给它加了块硬盘作为我的生活资料存储器。
我毕业后工作以来经手过的文件,按照年份存储在工作盘里;
个人硬盘主要就四个文件夹——照片视频、经典电影、个人资料、OneDrive。
其中照片视频也是按照年月依次排列。
我个人经验就是,要想更清晰地记得过去,就要经常回顾并删掉那些重复的照片,删除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另外,把值得看的电影放在对应的文件夹,永久存档;把不太用的个人资料放在对应的文件夹,也按照年份排列。
OneDrive 文件夹最值得说道。
首先在 OneDrive 设置中开启备份,把文档、图片、桌面、音乐、视频都备份起来。这样我换新电脑之后,直接登录 OneDrive,这些自己就回来了,包括桌面存放的东西、微信的聊天记录……
而且新旧电脑用起来就像同一台,不会改变任何习惯。因为我的工作需要双系统,在 Mac 上装个 OneDrive ,也能随时存取 Windows 上的东西。平时带个手机或者 iPad 出门,也可以随时调用电脑上的内容。
其次,在 iPhone、iPad 当中装好 OneDrive 开启照片同步,它也会自动按照年月存储在「图片」文件夹中,而且本身不会占用空间。出门的时候随便瞎拍,手机空间不够用就大胆删之前的东西,因为早就存在云端,相当于给手机扩了容。定期整理旧电脑资料的时候,也会顺带把这些照片视频整理一遍。
然后,我在 OneDrive 当中建立了一个「中转」文件夹,需要转存的资料都扔进这里。要备份的,就到旧电脑上去备份;要处理的就去对应的设备处理;或者临时在多设备间传个文件……
最后,我在 OneDrive 还建了三个文件夹——个人、工作、家庭,把平时随时可能用到的资料扔这里。比如家庭财务收支、健康管理、票据凭证……个人经常要看的电子书的 PDF 文档……
另外 OneDrive 有个独立的个人保管库,需要多重验证才能进去,我会存一些不太容易记住的密码,以及重要文件……
有人可能要问,生活相关的资料那么多,1TB 的空间怎么会够用?
其实重要的不只是通过云存储连通各个设备,而是有逻辑地建立文件夹,并且让 OneDrive 文件夹和其他文件夹之间的资料有规律地流动起来。
就像平时给家里做收纳要能「藏」,也要能「取」,一味地用大空间或者 NAS 把东西囤起来对公司之类的文件备份很有必要,但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对我来讲意义不大。
然后就是时间和任务管理。
如果你看过我之前做的 GTD 系列视频,任务清单大概包含这些,你可以把它部署到现在很多先进的工具当中。但最近一两年我一直在化繁至简,用设备自带的笔记、日历和待办工具来完成这些事儿。
比如把 GTD 的任务清单直接部署到 iPhone 的备忘录当中,像这样。
单独建立一条 Inbox 笔记置顶,所有任务都先放在这里;建立了一个「生活日志」(Daily Records)文件夹,以一个月为单位,来做生活规划和记录,像日记。
每天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这条本月记录以及 Inbox 收集箱,看看怎么安排这些事情。有特定日期的直接放进日历;其他除了可能清单(Someday)外,都放进提醒事项当中,像这样。
为可能清单(Someday)也单独建一条置顶备忘录,因为我发现只有把它放在显眼的位置,并且随时想起它、推动它,可能才会变成一定,愿望才会变成现实。
如果你都用的苹果设备,好像多设备同步都不成问题,但如果你用的 Windows 电脑,就会非常难受。
但你可以这样设置,在苹果设备的账户中添加微软账户,然后开启这几个开关,就打通了苹果这几个应用和微软 Windows 自带的便笺、Outlook 日历、To Do 待办。如此,两边儿添加的东西都可以自动同步。
这样我就可以在任何设备上,维持自己的习惯,做时间和任务管理了。
像 Outlook 日历、To Do 待办都是 Microsoft 365 的服务,而且是完全免费的。事实上,通过苹果的「文件」应用,你也可以直接存取 OneDrive 当中的文件。
工作文档处理。
然后我差不多一半的工作文档都用到 Microsoft 365,主要就是办公三剑客,Word、PPT 和 Excel 了。
因为虽然现在看起来好像在线文档遍地开花,但我们工作里几乎所有的公务文档、还有一半的项目交付,还是三剑客。原先对我来讲,买断的 Office 套件用起来也挺好的,所以对 Microsoft 365 的感觉就是花几十块一年买了 1T 云存储,附赠办公套件。
但总结回顾的时候发现,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首先我一直是 OneNote 的忠实用户,iPad 有了笔之后我就更忠实了,构思、脑暴、涂鸦基本都用。
后来我发现自己好像不止在 OneNote 上涂,在 Word 和 PPT 上面也涂,因为 Microsoft 365 把很多 OneNote 独有的性能也给到了三剑客,包括涂画书写、文字、公式、形状的识别……
加上 Microsoft 365 可以插入 3D ,以及可商用图片,包括无背景的抠图和插画。有时候基本上可以把 PPT 弄成设计器,做个头图、封面或者配图,完全不成问题。
或者用成视频素材设计器,又或者超过 PPT 范畴的演示器,像这样。
其次对必须用 Word 和 PPT 的工作,在手机和 iPad 的编辑可以随时保证输出或者打印的排版和电脑端是一致的。
然后部分对外的英文文档,用 365 比较爽的是,AI 可以辅助书写,写到一半它会帮你补,而且会纠正拼写和语法错误;
如果你实在懒得写了,可以用听写功能,对着电脑嘚嘚嘚,识别率出奇地高。
还有就是我会关注一些国外的小范围分享和直播,偶尔会有互动交流,害怕听错了关键信息,交流的时候露怯,就把 PPT 实时字幕和翻译功能打开。
记账理财。
另外,在理财方面,我们之前也在 Topbook 网站发布过话题问大家如何记账。也许大部分人都有专门的记账软件。
我呢,工作以来一直用的记账软件都只有 Excel,每个月记录一次流水即可。因为现在几乎全部电子支付,记录很全了。
记账方式还用的很多年前我做的表,把所有的开支和收入平摊到每月,再加上这个月的日常开支,算算目前自己的资产和负债是多少,本月的现金流是多少,再拿来和自己的生活需要做个大概对比,就行了。
记账理财跟有钱没钱没关系,关注资产、负债和现金流,让它整体是健康的,生活本身才能健康,毕竟没人离得开钱吧。
用 Microsoft 365 之后不一样的是,以前偶尔有些现金收入或支出当下没记,到月末就找不到了,现在基本上都是开自动保存开关存到 OneDrive ,偶尔需要记的时候也方便;
用 Excel 看一些数据可以 AI 自动出图,省事儿。
还有就是,Microsoft 365 服务中的三剑客是支持多人在线协作的,像刚刚这种财务记录,你可以分享给女朋友或媳妇儿,让她也一起记账,慢慢让她发现记账的乐趣,不知不觉记账这种苦差事儿就被她包揽了,月末你只要看看图表就行。
唯一的缺点是,钱也可能不归你管了。
OK,这就是我 2022 年用得第二多的工具,之前也专门给它做了一个解读视频,有兴趣可以看看。
我是买的家庭版跟家人朋友平摊,所以每个人平均几十块钱,你要是有教育邮箱,免费。如果你是五六人的小团队,也比较适合共享一个家庭版,一起协作工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