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陶之路|弘扬行知精神,学做时代真人

文摘   2024-10-19 08:01   江苏  

编者按



新生入学教育作为大学生涯的起点,对于新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近期,学工处联合二级学院组织新生开展学陶师陶研陶“拜一次先生、看一次展陈、听一场讲座、读一部陶作、写一篇心得”的“五个一”活动,引领新生感知晓庄历史文化底蕴,增强归属感。众多新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颇深,撰写了心得,让我们一起听听新生们的感悟吧。



初入陶馆



细雨如织,轻轻拂过南京的每一个角落,给繁忙的街道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纱衣。在这不期而遇的雨季里,我踏上了前往行知园的旅程,心中却别有一番滋味。

踏入陶行知纪念馆,一股庄重而又温馨的气息扑面而来,引领着每一位访客深入参观。在纪念馆的核心区域,陶行知先生的雕像赫然在目,仿佛是他本人穿越时空,亲自引领着访客步入这段教育先贤的光辉岁月。陶行知先生慈祥而睿智,眼神中透露着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与不懈追求。在这座雕像前,时间仿佛凝固,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静心聆听陶行知先生那穿越时空的教诲,感受那份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陶育光辉



异国风光虽好,却也难掩思乡之情。作为优秀留学生的陶行知,谢绝了教授让他申报博士学位的好意,毅然踏上回国的征途。然而,回国后不久,他很快发现教育仅在高层次人才中普及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提高底层劳动人民的素质。于是,他提倡平民教育,创办晓庄师范学校,带领学生们在荒野上开垦,用土坯垒墙,以茅草盖屋,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让晓庄之光逐渐照亮中国之路。为了全面推行普及教育,陶行知号召“全国小学生总动员做小先生”,提倡“小先生制”。无论是讲台上还是竹林边,无论是稻田中还是茶馆里,四处都闪烁着小先生传授知识的身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或许就是对陶行知高尚精神的最好诠释。他一生致力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而奋斗。



行知永传



环绕纪念馆走了一周后,我再一次来到陶行知雕像前,此时的陶像仿佛被时间赋予了新的生命,静静地诉说着过往与未来的故事。以陶为师,求真创新,时代需要千千万万的陶子,中国的现代化也需要千千万万的陶子。作为一名未来的语文老师,我定会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路明灯,践行“知行合一”的理念,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用心去教,用爱去育,让师德之光温暖每一颗年轻的心。

陶行知先生在中国风雨如晦之时为救国救民开创了平民教育的先河,而吾辈身为行知教育的接班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必当传承行知思想,勇担青春使命,让行知思想在新时代继续熠熠生辉,引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供稿:文学院 24汉语言文学师范1 吴优


END

出品:南京晓庄学院易班学生工作站

编辑:朱春昕

责编:田昕冉

初审:王中岩

审核:朱婷

终审:吴鑫、乔君臣


晓庄学工
南京晓庄学院学生工作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