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婴儿和儿童的研究发现,人类天生就有动力渴望去理解他人行为的意义。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婴儿就会本能地接近他们的主要照顾者。如果你愿意,他们会跟你互动,这是天生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成年人向他们表现出关注,其行为与他们的情绪状态相匹配——也就是说,镜映出他们当下的感受和行为——以这样的方式来参与婴儿的互动,婴儿就会对这样的成年人超级敏感。当你以这种敏感的方式来回应你的宝宝,他就完全有能力保持注意力来与你互动。这种持续的“对话”贯穿整个童年早期,如果一切顺利,还会一直持续下去。这样,随着你有意的互动,宝宝的心理便开始成形、被构建和塑造出来。
宝宝一出生,就得完完全全依靠你,需要你喂养他、帮他变换姿势、给他保暖、保护他、抚摸他、让他感到安全。他与你的关系极其重要,因为正是通过你与他的关系,通过你回应他的方式,你才能帮助他慢慢掌握一些技巧。这些技巧,帮助他从童年期、青春期及成人时期所遭遇的逆境中恢复过来。你将自己跟孩子的关系视为一个训练机会。透过你,他可以去练习、去体验与他人的关系,你也可以帮助他做好准备,在家庭之外的世界中与人互动。在你每天与孩子的交流互动中,教会他别的人是怎么回事儿,这将是他人生当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在你与你孩子的关系当中,如果你对“他是怎么想的的、他如何感受、他为何那样做”特别感兴趣,那么,你将帮他发展情感,如果你与孩子谈论所有这些问题,那么,你将帮他认识自我、了解人们与他互动的方式。你对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思考越多,越能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和你的感受,那么你们之间的关系将越融洽。”
以上摘录自书籍《反思性父母:看见孩子的内心世界》第一章,反思性养育的起源。
我的理解是,主要养育者(大多时候是父母)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既看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把孩子的心理状态放在心中,孩子的心理就在这种日常的双向互动中慢慢地发展起来了。
排版 | 135编辑器
文字 | 格子树520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