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毛泽东传

文摘   育儿   2024-08-31 20:07   重庆  




这是一本外国人写的中国伟人的传记,作者为美国的罗斯·特里尔,于今年八月去世了,他是一位中国,曾任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与国际事务教授,出版的十部著作中,大部分和中国有关,最著名最畅销的应该就是这本《毛泽东传》。




不知道什么时候把《毛泽东传》下载到Kindle里了,平时坐地铁和学习休闲的时间断断续续在手机上读完了。之后又买回了纸质书收藏。书里的主席好像我熟悉又不熟悉,但读完这本传记,觉得主席更好亲切了,也更像一个人了,毕竟历史书和电视剧里他都像一个神。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接触新中国的历史了,所以对于新中国成立过程中,那些功勋卓著的大人物基本都耳熟能详。毕竟从初中历史到大学历史,翻来覆去,还有电视剧里的演绎,自以为对这些近代以来的历史大人物们很是了解,其实不然。曾经从书本和电视剧里了解的他们都是脸谱化的,而我们历史书本的史料更是线性的,日常历史课的学习需要去记住那些重要的事件,人物,考试分析历史事件也有章可循。这样我们似乎就知道了历史,但我们却不了解创造历史背后的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


作为党员,毛泽东思想耳熟能详,然而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我也不能清晰准确地说出来。看完了《毛泽东传》,对于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有了更立体的认识。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席,也不再是活在教科书和电视剧里的伟人,他和我们每个普通人一样,反抗过父母的控制,自由而热烈地谈过恋爱,经历过很多人生的挫折,也犯过一些严重的错误。他也曾因学历不高而自卑,在北大图书馆因职位低微而不被看见,在革命工作中被排挤而无助,因工作失意而得身心疾病,因看不到革命的前景而迷茫,因失去爱人和亲人而强忍悲痛。当然他也因盲目自大而听不进他人直言的时候,令我更吃惊的是早些年他不仅是共产党员,还是国民党员,被派到国民党驻地办公,忘我地投入国共合作的工作。


乔治.奥威尔总结过:“只有披露了一些丢脸的事的自传才值得信任。”这本《毛泽东传》中立客观,没有作者太多的评述,也确实披露了主席一些不是那么体面的事,但这却不是外国人刻意的丑化。反而正是因为这些可信事件的披露,我们才发现主席其实是一个可爱的人,和我们这些普通人的距离并没有那么远,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凡人,而不是神。


俗话说乱世出枭雄,时势造英雄。如果说蒋介石是乱世的枭雄,那主席就是时势造的英雄。他相信人的精神力量,多次挽救共产党于危亡之际,让共产党的星星之火有了燎原之势。他不信教条,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在抗日战争爆发之际竭力促成国共合作抗日,不顾自身安危主动飞赴重庆签订双十协定。最终他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农村包围城市,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他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但他却是旧时代的产物,所以他也有他自身时代的局限性。


现在,流行歌星们以较为轻松的方式把毛泽东的话写进歌词,出租车司机为避免车祸而把他的肖像悬挂在方向盘上方,农民在遭遇水灾时紧紧地握着他的像,就像他们以前握着观音的像一样(粽子老家和他们周围很多邻居的家里就贴着很大一幅毛主席画像)。他从未离我们远去。


传记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延安那一段生活,做咨询的时候,咨询师和我说以前共产党开会就像我们心理带团辅一样,人人都可以参与,我当时很震惊,没想到确实如此。在延安的日子,我们的党确实是这样开会的,非常民主,并不像如今这般上传下达、呆板教条、形式主义。延安时候的主席也是一个人而不是后来被个人崇拜的神。在延安,很多人都认识主席,他会在城里满是尘土的小巷散步。


第八章里写到,到延安访问的人,会感受到童子军营地般的快乐和团结精神。共同的目标使得人们不在乎物质的困难。不存在财富带来的负担,也没有等级制度带来的焦虑。整个边区都进行选举。每一级行政部门都采用“三三制”。共产党员出任不超过三分之一的职位,三分之一留给非中共的左翼人士,三分之一给予那些毛泽东称之为走中间道路的人。普通的农民能说“我们的政府”这一事实,则是一个全新的现象。每一个男人、女人、孩子,都被放进了一个负有集体责任的封闭的组织之中。在最初的时候似乎就存在着一种民主意识。延安精神的秘密就是参与。


书中解放军战士的坚韧让我佩服,对人民的尊重让我动容,对信仰的坚信让我深思。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有时精神的力量可以战胜物质的贫乏,还能打破人类身体承受的极限。


第七章写到:很多外国人吃惊地观察到,在这支红色军队身上,有一种坚韧的英雄主义精神。这是一支由穷苦农民组成的队伍,他们的期望有限,而且有某种宿命观。艾格尼丝.史沫特来看到一个受重伤的战士讨要药品。但是没有药品,她能给他的,就是她自己最后的一片安眠药。输血更是从来没有过。战士们穿着很糟糕,光着脚趟过冻结的小河,用脚踏碎冰层。


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跟着一支队伍活动。他们打了一天的仗,战斗结束时没有饭吃。小米倒是能搞到,但是部队没有钱付款,指挥员不允许不付款就把小米拿走。在这个残酷的夜晚,指挥员开始对他的战士们讲解毛泽东在古田提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里有一些是关于不给钱不能从当地人那里拿走任何东西的规定。让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呆若木鸡的是,这支饥饿的队伍用嘹亮的歌声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度过了这个夜晚。“他们的歌声像弦乐交响曲。”她这样写道。


我还意外地发现我们敬爱的主席也会受身心疾病的困扰。他在工作中遭遇挫折时都会得疟疾而卧床不起,某些时候还伴有肠痉挛。而且每次都会病上几个月,最严重的一次是在江西瑞金他几乎在生死边缘徘徊,要不是信使冒着被砍头的风险从上海拿回了奎宁,估计他已经一命呜呼了。所以他也思考了疾病中除身体以外的心理因素。我想这个心理因素就是工作中得不到支持又无法奋起反抗的妥协、无奈、痛苦、郁闷以及为中国革命前途的忧虑,通通都被压抑到了身体里,所以他在这些受挫的时刻就病倒了。


第六章写到:1923年在上海(面对针对他亲国民党态度的批评),一年以后在中共第四次代表大会期间(当他失去中央委员会委员的位置时),在1925年冬以及1926年退至韶山时(在如何评价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这一问题上,他的人事关系日趋紧张),在1929年底(来自李立三的压力增加时),以及在1934年夏(当与28个布尔什维克的冲突导致他实际上遭遇软禁时),情况都是这样。现在又一次,当他因张国焦而闷闷不乐时,焦虑又成了疾病的前兆,他整个一生都是如此。


书里第八章写到:主席恨他的父亲,然而他父亲的幽灵还是没有远离他自己的灵魂,他父亲是他人格某个层次上竭力模仿的榜样。比如毛老先生始终看重体力劳动。年轻的毛泽东对不得不在田里干活非常反感。然而,延安的(以及此后的)毛泽东,却把知识分子赶出书斋去搞体力劳动。毛老先生是个专横的人,斥责儿子懒惰。但当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哲学已经形成时,原来这种哲学的中心是赞扬意志力的作用。在所有这些方面,毛顺生先生似乎不仅仅是他儿子的压迫者,而且通过他儿子下意识地要成为他父亲希望他成为的那种人的愿望,而成为压迫那些1941-1944年毛泽东延安“整风运动“的幽灵。


在阅读这本传记中我在想,一个曾经出生于封建大家庭的人怎么会在延安那么民主呢?一个曾经那么民主的人在生命的晚年,面临精力的衰退、权力的丧失时怎么又变得那么专制呢?可能主席在无意识里确实认同了他的父亲的专横,最后他也不知不觉成了和他父亲很相似的人。


主席酷爱读书,也爱写作。他把手中的笔化为革命的利剑,刺穿了旧中国的心脏。但他却不崇拜“现成书本”,他建议共产党员走进城镇和村庄,以便形成中国现实生活的口头历史。他让干部掂量一下,向仍然对文字感到陌生的公众发送官样公文是否可取。书里说毛泽东主义意味着应真心诚意地与群众说话。是的呀,打官腔的太多,有的公文发出来总是不像话,文字都认识,但连起来就不知所云了。


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书里说毛泽东主义就是把来自马克思激进主义的德国哲学加以修剪,然后把它插在中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土壤里。我非常认同这部分,所以我们的主席虽然没有留过学,却可以结合中国的实际走出属于中国革命自己的道路,反而那些出去喝过洋墨水,甚至自诩正统的布尔什维克在和毛泽东较量的过程中终究败下阵来。不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能救中国,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也不能救中国。所以毛泽东痛恨教条主义,他对教条主义作了精辟论述,现在读来都醍醐灌顶。教条主义“实在比屎还没用”,他向目中无人的极左分子宣称,他们是“整风运动”的主要对象,“狗屎可以肥田,人屎可以喂狗。教条呢?既不能肥田也不能喂狗。有什么用呢?


毛泽东简直使得那些认为能背诵苏联共产党的党章是一种成就的中共官员惊恐不安。他把这些误入歧途的狂热分子比作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让我想起了领导们下来检查,抽背党的各种方针政策。也想起了有的领导开会各种党章法纪背得滚瓜烂熟、讲得头头是道,然后给下属照本宣科,没多久自己就进去了。还想到那些在象牙塔里站着着说话不腰疼的某些教授们。他们应该读认真读一读这本传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变得更接地气,也能把官话说得更像人话。


中文版序言里特里尔写到:在毛泽东的生涯中,我们能看到政治如何改变世界,但没有看到政治改变人心。


他书法显示,他是一个跟着情绪走而漠视规矩的人。


不同的人摸到毛泽东这头大象的不同部分,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在解放战争年代打过仗的老人摸到大象粗壮的大腿,把毛泽东敬为军事家。有着博士学位的老奶奶摸到象牙,她因为毛泽东在1949年以后剥夺了地主的财产而不喜欢他。第三个人摸到毛泽东呼扇着的大耳朵,认为毛泽东在1957年为了他自己的权力而转向攻击“右派分子”,是个无原则的人,从而鄙视他。一位曾在1967年以红卫兵身份在中国进行大串联的50多岁妇女摸到晃动的大象鼻子,由于毛泽东对年轻人的信赖而会温柔地叹口气。


把眼光投向国外以寻求治病入膏肓的中国的方法的一代代爱国志士中最新的一个?从欧洲,他借力来的不是机器、宗教,也不是自由主义宪法的蓝图,而是共产主义。他施以技巧和灵活性,把共产主义煎煮成了一味药,用来使中国这个病人复生,虽然这个病人已让人觉得无药可救。


皇帝?他教导前后三代人对中国人两千年来所敬畏的禁忌和权威嗤之以鼻。然而,到头来连他自己也很失望。这可怕地说明,旧世界仍未死亡,还在新世界里游荡。


最后,放上一首主席在1936年创作的一首词,我们在读书时代背得滚瓜烂熟。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参考文献:

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最新版全译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END
更多文章
请扫码关注

排版 | 135编辑器

图片 | 来自于网络

文字 | 格子树520


薛定谔的猫在路上
这是我个人的成长公众号,关于心理学、生涯、阅读和工作以及生活,以此促进输入和思考,希望可以坚持写下去,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