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白白坐了十多年牢的军统大特务,明明是起义将领却无人认可

文摘   2025-01-10 07:09   安徽  

沈醉:杜鹃空啼血,何事博人怜

在我知道的名人中,有两个人的名字起得最为诗意,一个是戴笠戴雨农,抛开人物本身不说,一看到这两个字,便似乎就会看见,在江南丝丝的细雨中,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农夫,行进在周遭朦胧一片的田埂上。

此诗意源于民间《古越谣歌》中的《车笠交》,其诗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意为不分贵贱贫富的友谊。

而另一个便是沈醉,自古“沈”和“沉”相通,李易安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今借诗句以名,妙不可言。

要说还有的话,便是沈醉的母亲了,她姓罗名裙,罗裙,真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好名字,“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仿佛叫着这个名字,都有唇齿留香之感。

好名字只有文化人才能起得出来,戴笠的名字是他后来自己起的,他原来是叫戴春风;而沈醉的名字则是他母亲起的,要知道,她母亲是“南社”成员,成员包括柳亚子这般大名鼎鼎之人,难怪能给儿子起这样的好名字。

名字虽然起得好,可戴笠和沈醉却都是军统大特务,特别是号称“军统教父”的戴笠,他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的鲜血,尽管现在对他抗日的功绩有所认可,但依然免不掉他蒋介石凶狠打手的实质。

而沈醉也是北京“功德林”中知名的战犯,他与陈恭澍,赵理君和王天木并称为军统的“四大金刚”,又与周养浩及徐远举并称“军统三剑客”,以这样的名头就能知道,他也是个我党敌对阵营中的头面人物。

要说沈醉成为战犯,着实有些冤枉,他参与了云南卢汉的和平起义,下令所有在云南的特务停止一切破坏活动,并且还帮助逮捕了周养浩和徐远举这些大特务,比那被架着投降的“东北剿总副司令”的郑洞国要主动得多,可惜还是没能逃过牢狱之灾,这哪儿说理去。

沈醉,字叔逸,1914年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一个书香世家,他父亲早逝,所以,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母亲罗裙,母亲从小就教沈醉学习古典文学,熟读唐诗宋词,培养儿子成为一个文质彬彬、知书识礼的谦谦君子,更要做一个有益于国家的有用之人。

18岁时,沈醉进入长沙文艺中学学习,受大革命运动的影响,他也跟着爱国学生一起闹学潮,因为太积极而被学校开除,这也是他人生受到的第一次重大挫折,于是,沈醉前往上海投奔了姐夫余乐醒。

余乐醒可不是一般人,他早期赴法勤工俭学,后加入共产党,被选送到苏联中山大学学习情报和秘密保卫工作,回国任黄埔军校教官,后在叶挺独立团任职,大革命失败后脱党。

在戴笠的力邀下,他加入了军统的前身,“中华民族复兴社”特务处,成为后来的军统元老,并指挥了在河内刺杀汪精卫的任务,由于刺杀失败而被撤职,后来一直在军统“打酱油”,当然也成为沈醉的下属,见面是要敬礼的。

沈醉在余乐醒的介绍下进入了军统,很快就得到戴笠的赏识,19岁便被提拔为少校行动组长兼法租界情报组长,而姐夫余乐醒是他的上司,时任复兴社特务处上海区区长。

军统大特务中除戴笠以外,其他的如唐纵、郑介民这些人,都是长于理论,短于行动,戴笠手下缺少的,就是“行动派”的人物,沈醉身强体壮,自幼还曾舞枪弄棒,吃核桃从来不用工具,只双指一捏便核壳尽碎。

他从30多岁起,就一直杵着一根拐杖,其实那根本不是用来走路,而是防身用的,他曾经挥舞着这拐杖,打倒过七八个壮汉,可见武功了得,他到了70多岁时,还能单手做俯卧撑,不得不让人佩服。

沈醉就是戴笠心中的干将之人,在日后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有着很多出色的表现,他曾被枪击伤腰部,子弹没有洞穿身体,夹在了两根肋骨之间,他竟直接就将子弹抠了出来,这样的神勇之人,让大小特务都为之赞叹。

在一次抓捕人犯的过程中,他抱着对方从二楼跳下,扭打时,一只眼球都被抠了出来,他为了人犯不逃走,将自己同对方铐在一起好多天,身体都瘦了一大圈。

沈醉的任务主要是暗杀和抓捕,据说他还曾监视过鲁迅,但因为他曾读过许多鲁迅的著作,认定鲁迅是一个有民族正义感的人,于是,他逐级向上汇报,最终取消了对鲁迅的监控,如果不是沈醉,鲁迅成为又一个杨杏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当然,这件事的出处应该来自于沈醉的自述,后来有人出来反驳,说是子虚之事,具体是如何一个情景,外人是不得而知的,所以,我只能说是据说。

同样的还有很多,比如要暗杀刘晓庆母亲刘慧华等相关的事,也是云遮雾罩,让人有些匪夷所思,就如同听“大嘴特务”谷正文的天方夜谭一般。

后来的沈醉成为军统总务处少将处长,是地位仅次于戴笠、唐纵、毛人凤和郑介民的大总管,他在军统中以年纪小、资格老著称,是军统所有中层干部中,名列前茅之人,也是戴笠最为倚重的心腹爱将。

戴笠岱山撞机时,在不知具体情况下,蒋介石害怕戴笠的座机坠毁在解放区,遂决定选派一位干将带着医务人员前往营救,在座的大特务们面面相觑,无一人敢应承,只有沈醉站了出来,愿意冒着风险前往,此举让蒋介石大为感动,认定沈醉是个能勇于担当之人。

戴笠死后不久,在要求取消特务统治的民主之声的浪潮中,蒋介石决定改组军统,将军统和中统合并为保密局,在争夺局长宝座之时,沈醉助毛人凤最终获胜。

然而,新晋为保密局局长的毛人凤并未投桃报李,反而将沈醉发配到云南当站长,又加了如国防部少将专员及云南专员公署主任等一堆的虚衔,后来又被任命为中将游击司令,准备组织各地的游兵散勇与我军周旋。

当最后的“云南王”卢汉准备举行和平起义时,沈醉审时度势,立即举旗响应,不仅在起义的通电上签名,还积极配合,抓捕了许多在云南的大特务。

他电告包括担任潜伏任务在内的特务,以及所有的云南保密局成员,停止破坏和抵抗,将特务器材上缴并到指定地点报到,如果按正常程序来看,他是妥妥的起义有功人员。

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还是被当作战犯扣押了起来,先是被关押在重庆的白公馆,后来转去了北京“功德林”,开启了他十年的牢狱生涯。

有一种说法是,由于卢汉私自放走了民国要员、蒋介石的结拜兄弟张群,以及重建的13兵团司令李弥和26军军长余程万,手上能拿得出手的高官只剩下大名鼎鼎的沈醉,于是,在一通的操作下,沈站长就在劫难逃了。

当周总理得知卢汉放走了张群后,大呼可惜,埋怨说:“卢汉未与我们商量,就放了张群,如果不放,我们可以当做筹码与张学良交换。”

至于李弥等人,则带着部队准备反攻昆明,后来逃去了缅甸,开创了“金三角”,被蒋介石视为“反攻的前沿阵地”。

倒霉的沈醉自进入“功德林”后,刻苦学习,认真改造,勇于揭发,立即成为学员中的先进,与死不悔改的黄维和同是大特务的文强、康泽等人成为鲜明的对比。

一次,当接受审查的周养浩在自己的笔录上签字时,无意中看见了一份材料,在揭发自己的同时,还有“应该枪毙”的处理意见,签名正是沈醉。

这让周养浩怒不可遏,回到狱室后,举起板凳就砸向沈醉,幸好被宋希濂挡住,不然还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沈醉和徐远举、周养浩等人,也包括宋希濂在内,都是从云南昆明转来的, 大家都在一个屋檐下同处一室,为何还会在背后痛下杀手,这是能用一个积极向上就能解释得通吗?反正我不是太明白。

沈醉极为聪明能干,他头脑灵活,是一位能从后排跑上主席台掺茶倒水之人,他在“功德林”中的进步表现也大有收获,在1960年便被列入第二批特赦名单,是前两批中唯一的军统大特务。

出狱后的沈醉被安排在全国政协任文史专员,写了大量的文字,包括《我所认识的戴笠》、《军统局内幕》、《魔窟生涯》、《我这三十年》、《战犯改造所见闻》、《人鬼之间》及《沈醉日记》等10多部有关军统和个人经历的书。

沈醉和女儿沈美娟

特别是《我所认识的戴笠》一书,出版后大受欢迎,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从此,戴笠以一个妖魔化的形象,植根在广大人民的心中。

虽然沈醉是戴笠手下主要的“行动特务”,作为一名资深的老军统,他在军统这个大染缸中却是一股清流。

他没有沾染上任何恶习,他烟酒不沾,不贪财,不好色,是个妥妥的另类,加上他儒雅的学者风度,从外表来看,就是个平易近人的正人君子。

然而,我却是不太喜欢沈醉,因为在他的著作中,有很多的不实之词,很多的事根本就经不起推敲,至少也是孤证,完全不合逻辑,只是作为局外人,我拿不出反驳的证据而已,所以,相比于沈醉,我更喜欢如黄维及文强。

不过,我还是很尊重沈醉的,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他出狱后还曾悄悄地去过戴笠的墓,在那个年代,如果让人发现去祭奠戴笠,那肯定会有灭顶之灾的,然而,沈醉去了,仅为这一点,我就会为先生点个大大的赞。

沈醉对戴笠是很有感情的,可以说戴笠是他的大贵人,没有戴笠,以他的资历不可能成为军统局本部八大处长之一;而他后来投靠的毛人凤却忘恩负义,将他发配到云南;偏偏他又遇到了不承认他是起义将领的卢汉,这才酿成了他后半生牢狱的悲剧。

文革来袭,倒霉的沈醉再次入狱,又坐了几年牢后方获自由;庆幸的是,1980年经有关部门调查证实,他的确是在卢汉的起义通电上签字,并亲笔颁布命令要求所有特务停止抵抗,肯定是起义人员无疑,所以,他的身份也由战犯改为起义将领,享受副部级待遇。

对沈醉的冤屈,卢汉肯定要负主要责任,作为起义的领头人,沈醉签没答案你能不知道吗,所以,我对这位被毛主席夸赞为“黄花晚节香”之人,满是不齿之感。

1991年,在全国政协茶话会上,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与沈醉先生亲切交谈

平反后的沈醉担任了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81年还前往香港探亲访友,1996年3月18日,沈醉因肺癌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

“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西方谚语,这话如果落实在沈醉身上,想必是最为贴切的,只是,我们现在还真不知道沈醉在当特务时,做过哪些凶残之事,只看见他杀的第一个人是自己的同伙,至于其他,不是语焉不详就是云遮雾罩地分辨不清。

作为一名专事跟踪、抓捕和暗杀的大特务,手上肯定是沾满了我党和民众的鲜血,但我们从他的著作中,是全然看不到的,他笔下的坏人,只有戴笠、毛人凤、郑介民和唐纵这些人!


青林知青
友谊,交流,共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