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天纵奇才士,身负卖主名
在《三国演义》中,法正的名气不是很大,是个很容易被忽略的角色,我还真不记得黄忠斩夏侯渊的定军山之战,便是他指挥的,即使作为刘备取西川的内应,我也只记得一个“张松献地图”了。
但他在《三国志》中的地位可是了得,作者陈寿是将他肩比程昱和郭嘉一样的顶级谋士,在刘备集团中的重要人物是这样描述的,“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看起来,比小说中的地位高了很多。
法姓实在是个小姓,郡望在右扶风郿县,即现在的陕西眉县,这地方有名之处并不多,离长安不算太远,三国时董卓修的那个堡垒郿坞就在此地,不过,董卓死时,法正才刚刚成年。
年轻的法正并没有参加枭雄们逐鹿中原的乱战,他是和同乡好友孟达一起入蜀,投靠了蜀郡的刘璋,是避乱还是看中刘璋是个人杰不得而知,但后来刘璋让他很是失望倒是真的,因为刘璋只是给他封了个新都令。
他在这小小的县官任上一直干了十年,几乎是原地踏步,没见到丁点升迁的希望,作为一位出身三辅士族,志在天下的官宦后代,情何以堪。
曹操攻汉中张鲁,刘璋怕曹操占据汉中后立马会进攻蜀地,于是便不顾君臣反对,派别驾张松去迎刘备前来助阵,法正同张松是莫逆之交,亦知刘备是位雄才大略的有为之人,于是二人商定作为内应,迎刘备入川后,奉为主公。
说白了,就是从外面迎回一个能代替现今主子的人,改换门庭,这不是出卖主人的叛徒是什么!
张松回蜀告知刘备的态度后,刘璋立即派张松举荐的法正,率兵四千北上迎接刘备,之所以会派法正,因为朝中绝大部分人认为刘备是虎狼之人,请神容易送神难,都不同意刘璋请刘备的自杀决策,于是刘璋只能让法正前去。
张松由于被人告发谋反被斩,而法正一到刘备军中立即反水,为刘备取蜀出谋划策,在他的策划下,刘备轻取巴蜀,终于获得了能同诸枭雄抗衡的根据地,其中作为有重大贡献的法正自然得到信任,自此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
长期流浪的刘备对法正的感恩回报那是必须的,授法正为蜀郡太守加扬威将军;在大赐君臣中,赏给法正黄金五百斤,白银千斤,钱五千万及锦千匹,法正收获满满,享受同等待遇的另外三位是诸葛亮、张飞和关羽,由此可见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之高。
为笼络蜀中士人,也因为孙夫人东吴一去不归,法正劝刘备迎娶刘璋的寡妇弟媳吴氏为妻,当刘备顾虑有同族之碍时,也只有法正能说服,一句“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於子圉乎?”将一个尴尬的问题瞬间化为无形,从此,刘备多了一个吴皇后,阿斗时吴氏册为皇太后。
法正是个性情中人,最大的特点是心眼有点小,同前秦时的名相范雎有些相像,即睚眦必报,史书记载说他是“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不过,这个是属于私德的范畴,对整个刘备政权的伤害并不是很大。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法正有个很公正的评价,“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对他私德不好也是持否定之态度。
有些怪异的是,作为丞相的诸葛亮对法正的态度颇耐人寻味,当有人受到法正的打击,去诸葛亮处讨个说法时,诸葛亮说,“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现在法正是主公刘备的倚重之人,正是因为法正,就主公现在很得意,对他很欣赏,这是谁也不替代的事实,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能用限制法正的任性来让主公不爽呐。
可以说,这时法正的风头可能要盖过诸葛亮,不过,怎么说诸葛亮也是军师,法正只是谋士,孰轻孰重在刘备的心中也是拿捏得准的,而二人的关系可以说相互尊重和包容的最高境界,即“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
两个顶级才能之人能和谐相处,一切以国家利益为准则,难得,难得。
很多人都喜欢用法正同诸葛亮相比,其实这是个很难一语道得清的,只能说诸葛亮是汉之萧何似的人物,总理国政,把握全局的能力是无人替代的,而法正就如汉之张良,遇事之际出谋划策,解困救急无人能出其右。
所以我觉得,孔明为正,是战略上的高人,纵横捭阖,策谋计划,运筹帷幄;法正为奇,是战术上的大家,临阵伐敌,用计如鬼,奇谋划策,二人都是刘备的左膀右臂,在不同的时期,遇不同的局势而呈现出不同的风采,无高下之别,所谓环肥燕瘦,各擅胜场而已。
汉中张鲁投降曹操,使得蜀汉政权失去屏障,没有了缓冲地带,曹魏占据汉中后,随时可穿过秦岭间的通道入蜀,甚至可绕过天险剑门关攻入巴蜀腹地,所以,争夺汉中对刘备集团而言,实在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
曹魏的汉中守将是夏侯渊,在法正的指挥下,老将黄忠怒斩定军山逞威,斩夏侯渊于马下,从此,汉中一直在蜀汉手中,由悍将魏延把守,此役的胜利对刘备集团来说是战略性的收获,而法正的奇谋当是关键中的关键,功莫大焉。
对此,连曹操都惊叹,看见蜀军的布阵和战法后大为惊艳,史书载为,“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也就是说,刘备是没有这本事的,一看就是有高人在侧,后来也感叹道,“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正邪。”
可惜的是,如同曹魏集团的郭嘉一样,正值中年的法正在45岁病逝,虽然《三国志》中未作说明,但从各种情况上来看,应该是病逝,至于是什么病,就不得而知了。
在人们的印象中,刘备经常哭,见关羽哭,见张飞哭,其实,他那眼泪都是挤出来给旁人看的,要我看,他真正的哭,只有法正死时的眼泪是真的,一连几天痛哭不止,史载其为“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这也是在刘备时期唯一有谥号之人。
当年曹操赤壁惨败后,曾哭郭嘉时有言,“郭奉孝若在,不至孤有如此大失”,而刘备夷陵败后诸葛亮曾感叹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可见,诸葛亮亦是知道法正在刘备心中地位的。
法正于蜀国之时,是刘备集团最高光的时刻,然而,孝直早亡,士元殒身,蜀汉江河日下,困于一隅,虽经诸葛亮六出祁山,终未能光复汉家,由此观来,岂非天意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