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步芳:青海土皇帝,荒淫大军阀
如果将我党我军敌对阵营中最痛恨之人排序的话,马步芳毫无疑问地会高居榜首,这当然源自于当年他对我西路军灭绝人性的屠杀,其手段之残暴,放之世界也是骇人听闻的,就如同还没进化的非洲原始食人部落一样。
与其他各省和地区一直由中央管控的情况不同,西北的甘宁青地区自清末以来,就一直是由回族的几股家族势力所控制,他们的首领都是来自甘肃河州地区,而且都姓马,故而称为“马家军”,其中又根据地域的不同,分为甘马,宁马,青马等等。
河州,即今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历史上就是丝绸之路上的河湟重镇,这里世代居住着回、东乡、保安和撒拉等少数民族,是不但拥有众多的清真寺,号称“小麦加”,而且也是甘肃人才最为集中之地。
据不完全统计,自民国以来,河州共产生了7位省长, 9位军长, 38位师长旅长,至于厅长,专员,县长的,不可胜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长期主政地方的马氏家族。
与蒋介石喜欢重用浙江人一样,这些马姓军阀集团的核心之人皆为河州人,他们信奉伊斯兰文化;当然,必须是回族且姓马,甘肃人则等而下之。
他们管理的方式很传统,核心权力的交接,采用的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封建继承方式,婚姻是一夫多妻,马姓之间相互联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成为世居西北的家族地方割据势力。
他们虽然依附中央政权,但绝对不容中央政权染指西北,对外来势力,他们会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一旦外来威胁解除,他们就会相互争斗,打成一团,就如同当年的四川军阀一样。
而在青海各路马姓军阀中,就数这马步芳的实力最强,最凶悍,也最残暴,而他对我红军西路军的残暴,即使在近百年后的今天,看着那些记录下的文字,都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将他从坟墓中拉出来鞭尸。
马步芳坑杀我西路红军
马步芳,字子香, 1903年出生于甘肃临夏的世代军阀家庭,父亲马麒和叔父马麟,皆是青海地方军阀的代表人物,他7岁时进入清真寺当“满拉”,即清真寺经堂学员的称谓,意为“求学的人”,取经名为胡赛尼,开始习诵穆罕默德的经典。
11岁时,马步芳随全家到了西宁,进入西宁东关大清真寺继续学经,家中还为他另请名流,教授他中国古典诗书和经史子集,以及《曾胡治兵语录》等等,以满足他日后发展的需求。
马步芳长得孔武有力,从小习武,打得一手好拳法,每天绑着沙袋练长跑,终年坚持不懈,“满拉”结业后,17岁的他进入军队,任宁海巡防军帮带,也就是副营长,管带是其兄长马步青。
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和桂系三派军阀联合起来,共同反对蒋介石,双方大打出手,史称“中原大战”,已升任师长的马步芳奉父亲马麒之命,率领一旅人马加入了冯玉祥战阵。
及至张学良出兵助蒋,马步芳父子立即投靠了蒋介石,战后,父亲马麒病故,叔父马麟出任青海省主席,马步芳也接过国民政府的正式任命,担任了新编第九师师长。
1932年,马步芳任青海省政府委员兼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当时的胡宗南有意收复青海,结束马家世代的家族统治,马步芳遂有意转移视线,主动挑起了“青藏战争”,同西藏的达赖喇嘛开战,弄得蒋介石也怕落得个背后捅刀的嫌疑,马氏家族遂继续着青海的统治。
但是,从实际意义来讲,“青藏战争”是粉碎英国人的阴谋,妄图效仿日本人满洲国模式,以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就这点来说,尽管主流认知说他是动机不纯,但绝对是马步芳对祖国统一所做出的贡献,是值得后世肯定的。
然而,蒋介石对青海觊觎已久,力图要打破地方势力游离于中央政府之外的现状,1933年,蒋介石任命孙殿英为青海柴达木屯垦督办,意图通过逐步渗透的方式,最终达到掌控的目的。
因盗掘清东陵而被搞得灰头土脸的孙殿英,其实也知道这是蒋介石的一石二鸟之计,两边都不是蒋介石待见之人,可孙殿英急切地想拥有一块自己的地盘,于是,雄心勃勃地率领7万大军进驻青海。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马步芳立即联络马鸿逵、马鸿宾及马步青等西北地方势力,集结了4万人同孙殿英血战,最终以孙殿英惨遭毁灭性打击而告终,马家军能战胜兵力超出自己一倍的劲敌,可见实力之强悍。
“四马拒孙”后,马步芳更加狂妄,他跋扈自雄,疯狂扩张军队规模,增强战力,他也由师长升为军长,再通过与民国政府政要的勾兑,采用其惯用的黄金外交方式,在国民党内高层,建立了广泛的人脉。
1936年11月,为了在河西地区建立根据地,并打通与苏联的国际通道以获取援助,红军组建了由以红四方面军为主的西路军,其中还包括一个妇女独立团,共计两万余人,向着河西走廊一路进发。
所以,对于红军进入河湟地区,首先遇到的便是“马家军”中最强悍,最有实力的“青马”,他们的首领就是这恶贯满盈的马步芳。
经过近半年的血战,红军西路军遭遇了全军覆没的惨剧,万余名红军战死沙场,其余的都不幸被俘,仅有700人去了盛世才统治的新疆,祁连雪峰,瀚海沙漠,碧血黄花,落日残阳,这是我军自建军以来最为惨痛的失败。
马步芳多次下令对西路军开展屠杀,仅在张掖一地,就杀害了西路军俘虏三千两百多人,而且手段极其残忍,活埋、火烧、割舌挖眼,时任“中央军委委员”、红五军军团长的董振堂的头颅,被残忍的割下后,挂在了城墙上。
最悲惨的是那些妇女团的女兵们,面对这些禽兽般的马家军,她们遭遇了更为惨痛经历,在被强奸或轮奸后,有的直接被杀死,有的被当作战利品分给各级军官,或者被多次转卖,她们在暗无天日的环境中,屈辱地生活。
其实,当西路军正在与马家军苦战期间,“西安事变”爆发,马步芳一面封锁消息,另一面立即通电全国,表示了自己“拥蒋”的态度,并加紧了对西路军的围剿。
而西路军因对“西安事变”形成的统一战线所持的乐观态度,以及中央对西路军指挥的迟疑不定,战略目标出现了严重的偏颇,最终造成了西路军覆灭的严重恶果。
马步芳对红军围歼的成功,大得蒋介石的欣赏,任命其为青海省政府代主席,还兼任西北五省总长官,其统治的地域包括陕、甘、宁、青、新等地区,成为民国枭雄和当时的主要割据势力之一。
时值全面抗战爆发前期,许多民众也将偏远的青海当作他们的避难之地,大批人员流向了西北,马步芳在解除了红军的威胁后,将注意力放在了内部整顿和关注民生上。
他整顿吏治、强化教育、禁烟禁赌,减免苛捐杂税,修桥铺路,发展工业,植树造林等等,也算是为民众带来了一些利益,当然,这些在马步芳众多的恶名之下,都被归于做些表面文章,他更多的是对辖区人民的盘剥和迫害。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马步芳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他大力提倡教育,提高民族文化,军阀重视教育,这似乎是当年的一项铁则,无论是东北的张作霖,还是山西的阎锡山,无论是中央的曹锟还是地方上的刘文辉,都把教育当作天大之事,更有那请了大学者梁漱溟去山东大办乡村建设的韩复榘。
马步芳还规定,小孩年满6岁,无论男女都必须入学,不照办着,枪毙父亲;话虽说得有些不可思议,蛮横而荒唐,但却也透出了他强化教育的决心,尽管是否能真正做到,怕是要打个大大折扣的。
1930年,马步芳任青海省回教促进会会长,他在征召会员的同时,大力创办清真学校,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宁昆仑中学,虽然开始是为他的儿子马继援及权贵子弟开办,但后来开技散叶,各地学校纷纷建立。
马步芳还亲自担任校长,并创立回族女子学校,加强对女性的教育,为减轻学员的负担,他规定所有的费用由政府支出,标准一如军队的标准提供,可以说,青海的教育在民国时期,在马步芳的大力促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他聘请内地优秀的老师,开展门类繁多的学科,例如,他请来王洛宾,让青海的学校中有了音乐课,两人在建立了深厚友谊的同时,也让洋溢着浓郁回族风情的《花儿》,在西北广袤的土地上空畅响。
抗战爆发后,马步芳坚持抗日的态度是坚决的,他在1937年9月19日,便组织了一支由多民族组成的8000人的骑兵部队,远赴中原参加抗日,历时十年,转战万里,在付出了惨重代价的同时,也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受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赞扬。
在日寇重兵的围困下,这支马家军最终惨败,只有不到两千人突出重围,靠着沿路乞讨方才回家;更令人感动的是,有数百士兵在突围无望时,宁死不降,全部跳河而亡,如同陕西“八百冷娃”一样,感天动地,这也在马家军血迹斑斑的战史上,书写了最为光彩的一页。
对马家军在抗战中的表现,蒋介石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阎锡山等拼死抗日的将领一样,马步芳也是重点的表扬对象之一,在这一点上,万恶的马步芳没有步溥仪的后尘,拒绝了日本人在西北建立傀儡政权的企图,守住了最后的底线。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任命张治中为西北行政长官,将西北纳入了国民政府的可控范围,为安抚马步芳,他给马步芳整整一个师的美式装备,使马步芳加入了他进攻我陕甘宁边区的阵营。
全国解放前夕,过了一把“西北王”瘾的马步芳自知崩溃在即,他将部队全部交由儿子马继援,继续与我军顽抗,自己则带着家眷逃往重庆,然后又经广州飞往台湾。
马家军在马继援的率领下与我第一野战军血战,然而,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下不久便灰飞烟灭,马继援也逃往台湾与父亲会合,至此,马氏集团在西北的统治宣告彻底结束。
蒋经国与马步芳
在台湾的马步芳与很多被蒋介石弃用的国军将领一样,过得很不舒心,于是,便借口要去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带着家眷一起飞往沙特,靠着以前收刮来的大批财物,过起了寓公的生活,到了1957年,还通过关系,成为台湾驻沙特的大使,公私两利,优哉游哉。
1975年4月,他得知蒋介石逝世,不禁悲痛万分,作为西北的割据势力,马步芳对蒋介石是感恩戴德了一辈子,兔死狐悲,旧病复发,又拒绝去医院救治,于是,马步芳于7月31日在家病逝,时年72岁。
马步芳在大陆是个铁板钉钉的负面人物,一提起他就立即会联想到他残害红军,可以说是头号的杀人狂魔,有些奇怪的是,在我党公布的43名“国民党战争罪犯的通缉名单”中,他位列第40名,名次几乎垫底。
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之时,他也铁血抗日,在国民政府 “开发西北”之时,他也顺应时代潮流,竭尽全力建设家乡,但这一切,都被他对我西路军的残暴所掩盖得不值一提。
马步芳之所以会成为蒋介石“安内”的急先锋,其实是双方各取所需的必然结果,当“中原大战”后形成蒋介石一家独大之时,他不得不选边站队,抛弃曾经跟随的冯玉祥,从此,他成为蒋介石在西北的代言人。
然而,马步芳效忠蒋介石的根本目的,是要在西北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对任何妨碍他的势力,都是不能容忍的,哪怕是来自蒋介石方面的势力,他也毫不留情。
所以,他血战蒋介石派来的孙殿英,与胡宗南兵团对峙,不许其跨越雷池一步,对于踏入其腹地的红军,更是痛下杀手,疯狂剿灭,其目的自然是可以理解,但对于红军战俘那丧失人性的残暴,令人发指,是任何时代、任何人都无法容忍的。
马步芳是那个时代残暴和荒淫的代名词,在对我军犯下累累罪行的同时,他还是一个私生活极度放纵之人,与那不知老婆有多少的张宗昌,或者有12个妻妾的杨森相比,他们在马步芳面前连小巫都算不上。
马步芳女眷
究竟有多少女性遭到了他的残害,肯定是无法统计的,然而,很多文章说有5000女性被他揉躏,包括歌女、下人、学生以及部下的妻女,甚至是家族的女性等等,除了生他的和他所生的,都是他奸淫的对象。
这个可能就有些想当然了,反正我是不太相信的,是他自己所说,还有如皇帝一样,有“起居注”佐证,但这两种情况显然都是不可能的。
我查了很多资料来寻求出处,只有一条是这样说的,“据后来旅居中东的回族侨民向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控诉,包括汉、回、满、蒙、藏、哈萨克、撒拉等各族女性在内,被马步芳蹂躏过的,不下5000人。”
所以,我觉得,说受马步芳蹂躏过的女性不计其数是可信的,没必要言之凿凿的拿具体的数字来说话,这样反而显得不真实了,如果稍加思考便能看出,这是一条颇为不实的信息,是被极度妖魔化了。
总体来说,对马步芳这样在西北穆斯林群体中有影响的人物,要做出正确的评价是很困难的,他集政治军事、民族宗教和多元文化的复杂性于一体,又因为屠杀西路军的恶行,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至于他为青海地区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当然也不会被人提及,留下的,除了他的残暴和荒淫,无耻和狡诈,都随风而去,即使是想要寻找出几句赞美之词,也是很难贴在他身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