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曹操刺杀董卓,其实是被罗贯中忽悠了,真正想刺董之人是荀攸

文摘   2024-12-05 07:34   广东  

荀攸:胸中有猛虎,细嗅蔷薇花

荀攸的名气远逊于其叔叔荀彧,作为曹操五大谋士中的谋主,他不仅不如鬼才贾诩,离年轻早逝的郭嘉也相去甚远,这与他为曹氏集团所做出的贡献完全地不匹配,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人物。

他是荀彧的侄儿,所以在众多的影视剧中,荀彧胡子一大把,沉稳年迈;而荀攸就是个中年人的形象,其实这是错误的,荀攸的年龄比荀彧整整大了六岁,只是辈份低而已,原因大概是父辈们所娶侧室或妾这样的原因所造成,这在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封建社会,是很常见的。

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人,他出仕较早,在大将军何进掌权之时,便在中央担任黄门侍郎一职,这可是国家中高级干部了,随着宫廷内乱,宦官杀何进,董卓进京,整个国家陷入了无序的状态,血腥的杀戮随时在上演。

在人们的心目中,如果说曹操一生所做的最惊天动地、且一心为公之事,肯定是刺杀董卓一事了;但是这个是戏说,小说家所言,是罗贯中讲的故事;不过,史书倒是记载了曹操刺杀一事,对象是不输董卓的张让,就是祸乱朝廷的“十常侍”之首。

真正想刺杀董卓其实正是荀攸,他召集了一帮人,准备谋杀董卓以平内乱,无奈事泄被下狱,等候问斩,这其中就包括何颙。

何颙是当世大名士,曾预言曹操,“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又曾言荀彧是“王佐之器”,这些都在后来被一一验证是无比正确。

但他下狱后的表现同荀攸是大相径庭,他是忧惧自杀,而荀攸则是一如既往地淡定,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饮食睡眠如往常一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可见他心思沉稳达到了何等的高度。

很幸运,没等到董卓杀他,吕布便将董卓一㦸刺杀,荀攸大难不死,弃官返归,准备去当时还算安宁的蜀郡,因道路不通,权留荆州,接曹操的邀请信后,成为曹氏集团的重要谋士。

我不知道在投靠曹操的文臣谋士中有多少人是曹操主动邀请的,感觉都是这些人自己前去自荐,这至少可以认为,在曹操的心目的,荀攸的声名和地位是远高于他人,何况,从曹操的信中的言语观之,其心之诚,其辞之切,都是难得一见的。

“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这是曹操得到荀攸后感慨,能当得曹操如此评价之人,除了刘备得到诸葛亮时心境可与之媲美外,其他人皆等而下之了。

要说荀攸的出谋划策,亮点多多,可以说是算无遣策,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力劝曹操平定河北,将袁绍诸子击杀等等。

在这些生死攸关的战役中,他出力最多,贡献最大,而在他的建议下没被曹操采纳的,无一例外地曹操都惨遭败绩,比如战宛城。

他被曹操称为“谋主”,却又十分低调,但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露脸的机会并不多,于是人们只知道吕布之死是刘备阴阴的一句 话,只知道斩颜良和文丑的是关羽,都没荀攸什么事,再加上易中天《品三国》中,重点突出的是郭嘉,所以,荀攸的存在感极低。

必须承认,荀攸同荀彧在曹氏集团中的地位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荀彧是尚书令,是集团中的二号人物,且执掌了20年,在战略的谋划上,无人能出其右;而荀攸是顶级谋士,其贡献是在一个个战术层面上,但相比于郭嚞和贾诩、程昱一流,明显要高出一大截。

但是,正因为荀攸的低调,加上他大智若愚的木讷,以怯弱的外表掩饰了内心强大,所以,他在曹操谋士集团中是奇特的存在,他绝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夸夸其谈地说道理、献计谋,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睿智,他极为收敛,绝不张扬。

曹操是识人高手,他深知荀攸的个性,所以,他往往是在同众人商议后,单独地咨询荀攸,以此来决定行事的方向和步骤,这就造成了荀攸的奇谋很多不为人识,只看见曹操不断地打胜仗,却忽略了这背后的英雄。

据统计,荀攸一生共设在奇策12计,然而只有钟繇知道,可惜的是,钟繇没有整理完便去世了,所以后人不知其详,这也是荀攸在世人心中地位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他所著的一部《魏官仪》,也佚失不传,可惜。

我对钟繇是很有怨恨的,作为著名书法家和曹魏重臣,他同荀攸的关系相当好,也正因为如此,荀攸才将不为人知的奇策12计相托,谁知这钟繇一拖便是十数年不动笔,最终导致不传于世。

要说他没时间定是托词,七十多岁了还忙着生儿子却不整理荀攸所托,不过,生的这儿子倒也算争气,因为他这儿子后来率军灭了刘蜀,他叫钟会。

曹操对荀攸的评价极高,他在给朝廷的奏章中曾言,“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由此可见,在曹操眼中,荀攸的地位是远高于其他谋士的,而且曹操说自己与荀攸相交20余年“无毫毛可非。”这说明什么?说明荀攸所办之事深得曹操欣赏,岂是郭嘉一流可比。

荀攸虽然是颍川士族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与其叔叔荀彧相比,他对曹氏集团的忠诚度要高得多,因为荀彧是因曹操发出了篡汉的强烈信号,要开府称魏王而与之分道扬镳,而向曹操进言的,却正是荀攸。

这就说明,荀攸是食人䘵,忠人事,踏踏实实地做曹操的家臣,而荀彧骨子中可能还残存着对大汉王朝的最后一点希望,尽管他们都代表着颍川士族的根本利益,然而,其努力的方向是不同的。

汉室亡与不亡,其实荀攸并不是很看重,他看重的是天下安定,民生幸福,谁来坐王廷都是一回事,既然他认定曹操是“安天下之人”,那便会倾全力辅佐,这是曹操这样的“主公”最喜欢的。

他并不只是在战场上如陈平一样出个点子,帮助己方获胜这么简单,史书载,“魏荀攸为军师,军国选举及刑狱法制皆使决焉。”他不但决断军国大事,还选拔人才,刑狱判罚等都由其掌管,可以说是萧何及张良加陈平的综合体,有这样的人才辅佐,曹操在群雄征战中,想不获胜都难。


青林知青
友谊,交流,共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