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周北京邱志杰干了两件事 一件是生态艺术 另一件也是生态艺术 - 凤凰艺术

文摘   2024-06-04 18:13   北京  


 

邱志杰




2024年5月22日,艺术家邱志杰在北京常青画廊的第三次个展“生态实验室”(Eco-Lab)开幕。在随后几天,其于画廊周北京的公共艺术项目“诗歌马拉松”也正式开启。两场似乎截然不同的艺术展览/项目,却勾连出邱志杰近些年在“生态艺术”上的思考与实践。


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评论报道。


“如果用一句最浪漫的话来描述宇宙,会是什么?”

“也许是龚自珍的那句‘黔首本骨肉,天地本比邻’。”


“那用最残酷的话呢?”

“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那我们该怎么办?”

“不如就像小朋友写的那句诗吧,‘我两手空空,但可以打败风’。”



2024年5月,刚刚官宣担任天津美术学院院长的邱志杰在画廊周北京期间干了两件事。一件是在常青画廊举办了其最新个展“生态实验室”,这是邱志杰作为“实验艺术”坚定践行者的一次系统而全面的实践探索;另一件则是公共单元特别项目“诗歌马拉松”,这是由邱志杰发起“国际儿童诗歌海滩计划”的延伸,鼓励并全球征集儿童创作和传播诗歌的活动。


天、地、自然、宇宙,近些年来,邱志杰都以实验艺术和科技艺术的教学和创作扬名于艺术世界。而此次进行的两个项目(展览),则延续了其此前社会艺术的线索,并在科技的加持下更进一步,于生态艺术的宇宙中进行实验和创作。


生态实验室



位于常青画廊的展览原本就叫“生态”,但后来被邱志杰改名为“生态实验室”。艺术家一边展、一边做,展示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展示自己的失败——他们企图用海带做皮革,结果用错材料,海带一折就断。于是在展览现场,一边摆放着成功的海带,另一边则摆放着失败的海带。而在二楼,一场关于“摇摇欲坠”的实验正在不断进行中,“或许成功率渺茫”。


这就是实验室状态。


常青画廊展览现场


人们一般觉得生命是生命,无机物是无机物,但是我们的生命却天天都在生产无机物——我们在长骨头,海螺在长贝壳,世间万物似乎天天都在生产碳酸钙。邱志杰尝试向海螺上滴碳酸钙的溶液,使其沉积成钟乳石。但事实上,每一个钟乳石都是几十万年、上百万年才形成的,人类又如何可能在展览的5个月期间去形成钟乳石?后来,他想到用电化学法加速结晶与沉积,至于是否能成功,谁也不知道。但邱志杰依然乐此不疲。


因为在他看来,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展现出艺术家用大自然造物的方式创作作品的工作状态


常青画廊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中有4个主要的主题,一是“晾晒”,邱志杰在这里晒盐,晒沙子,晒衣服,晒火腿,晒海藻,晒茶叶,晾晒中的发酵、腐烂、生长。



二是“变化”,茶砖在陈化,石头在风化,细胞在衰老,水果在成熟,脱水和浸泡反复发生,像极了《三体》中的“乱纪元”。湿婆偶尔会发疯,他的舞蹈撕天裂地,他的实验室一片狼藉。



常青画廊展览现场


第三个主题是“辐射”,宇宙射线穿透我们,X光穿透我们,太阳的紫外线晒黑我们,每块石头都在发出辐射,通过辐射互相雕琢,只是我们大多数时候过于依赖语言,我们缺乏接受和解码不可见的力量的器官。



第四个关键词是“形态学”。从化学振荡到生物震荡,海螺的纹理和斑马的纹理,存在着内在的机理。邱志杰迷恋探索造型生产的过程,石灰岩浓液滴落积累成钟乳石,这是增材制造的自然形态,也是3d打印的源头。


常青画廊展览现场


科普、教育与传承



当然,展厅中的作品也绝非艺术家一人便可完成。邱志杰邀请各领域专家、高科技企业和他的学生一起创作。在许多人的眼中,90后、00后的年轻人们对于自然和土地的经验与热爱,和60后的父辈们并不相同。在近两年爆火的露营之外,也鲜少真正地踏入到土地之中——他们真的关心自然吗?来自远方的哭泣似乎比脚下和手中的泥土与花朵更加真实。


但邱志杰在接受“凤凰艺术”专访时表示,如今优秀的年轻人们在高中时代就已经开始阅读《爱因斯坦文集》,同时也掌握了互联网的各种梗。只要以正确的方式展示我们的好奇心,年轻人同样会被深深吸引。无论是酿酒还是做液态金属的实验,他们都充满热情,通宵达旦地进行着各种科学探索。“能够被我吸引到身边的学生,都是这样富有激情与创造力的年轻人,我认为与他们交流没有任何障碍。”


艺术家邱志杰在常青画廊展览现场




在工作中,邱志杰常常与学生一起重新审视日常生活的各种元素。比如,大家都喜欢喝可乐,邱志杰会告诉他们尽管自己骨质疏松但同样也喜欢喝可乐。后来,他们发现可乐在高压电实验中有奇妙的效果:加入小苏打后的可乐能在木板上产生美丽的纹理。这是因为可乐中的二氧化碳和糖分,与发酵粉、小苏打结合后,具有很好的导电效果。高压电作用下,这些纹理迅速形成并挥发,效果令人满意。唯一的遗憾是会留下小棕色的痕迹,但他们也在努力寻找清洗的方法。通过这些实验的过程,邱志杰和学生们不仅揭示了科学的奥秘,还能够解释为何人们会喜欢某些看似平常的东西。通过这样的方式,他能够有效地与年轻人沟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常青画廊展览现场


事实上,邱志杰对于后辈们成长的关心,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或自己的学生之中。


他在近年来致力于科普艺术,也曾前往东山创作科普壁画。他希望能将中国的每一个乡村都变成露天的科普馆。在他看来,目前许多乡村在墙上绘制各种墙绘,旨在打造“美丽中国”。然而,这些墙绘往往是老农民的肖像,或者俗气的田园风光,甚至是过于传统的山水画,效果并不好。邱志杰认为,与其画这些不如留白墙更美。不如在乡村的墙上画上本地的中草药、植物和昆虫品种,使其成为天然的科普馆。甚至可以画上行星系,让乡村的孩子每天看到这些,了解到宇宙的浩瀚,激发他们的志向。



“我们可以画上海螺和向日葵,告诉孩子们它们都蕴含着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分割,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植入对美和真理的崇尚。”



常青画廊展览现场


诗歌马拉松



通过在乡村普及科学知识和美学观念,才能真正改变乡村的面貌和人们的思想。而这种思想也体现在他在画廊周北京期间所做的“诗歌马拉松”公共项目上。


798“诗歌马拉松”项目现场


这场特别的“马拉松”将与2024年巴黎奥运会同期举行,秉承奥运精神,号召全⺠持续的诗歌创作。项目欢迎每一位诗歌和艺术的爱好者踏入这片“城市诗歌海滩”,共同参与马拉松式不间断的诗歌创作,并希望能借助奥运会引发的广泛关注,发挥公共艺术的特性,将艺术从有限的架上空间扩散至更广阔的公共空间,打破传统艺术项目的封闭式边界,使“体会与创作”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融合,承担起更多艺术与生俱来的社会责任,作更有力的启发,让所有观众感受到文字和思想的力量。


同时,项目将海滩移入城市,为城市生活注入自然的生命力,为艺术、文学的创作提供尽可能的环境和灵感,打造一片“北京夏季城市海滩”,实现对城市公共艺术关系的更多探索。




“国际儿童诗歌海滩计划”原作位于福建省东山岛


邱志杰表示,此次项目一方面是助推乡村振兴,另一方面也是为全球的少年儿童搭建一个心灵交往的平台;既是文化传播,也是用诗歌的纯真和力量来将全世界连接起来——“人类曾经建造了巴别塔,由于口音的分别而互相流散,我想超越了各自母语的诗歌,实际上是在重建一座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巴别塔。”


这些小朋友们书写大海、家庭,书写天上的白云和地上的昆虫。每个人在其中都可以获得抚慰和启示:“如果你笑过了头,你就会飞到天上去,要想回到地面,你就必须干一件伤心事。”




在“诗歌马拉松”中,邱志杰设置了4步玩法:


一,“来者即参与”:步入海滩,与景色融为一体,自由朗诵或默读诗歌海滩里的奇趣诗歌,为海滩注入一滴生动的呼吸。



二,期待落日后&等待一场雨:儿童诗歌的手稿将用特殊的荧光材料和遇水显色材料,书写于海滩的石块上。夜幕降临后,诗歌将散发出可爱灵动的光芒;当有雨水落下,隐形的诗歌将从石块上显现,为人们的观展带来专属 “夜晚和雨后” 的特别体验。



三,“诗歌马拉松”欢迎到访的全年龄层观众在“诗歌海滩”进行即兴诗歌创作和参与投稿。工作人员会定期收集投稿内容,并遴选优秀诗歌展示。



四,在项目期间将为观众们呈现多种形式的公共活动,如音乐睡眠派对、能量水晶疗愈、电子瑜伽、实验戏剧、海滩放映会、即兴音乐会等。



可以说,“城市诗歌海滩”不仅仅是一个创作空间,更是一个公共艺术实验场所。在这里,艺术不仅是高高在上的展示品,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体验和创造的活力源泉。同时,通过引入自然元素,项目也希望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为城市生活注入一丝自然的生命力。


他表示,让每个人的孩子们都写起诗来,孩子们都是天生的诗人,只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他们就会写出最妙的诗句出来。写过诗的孩子这一生就会是幸福的,他身上就有不可可剥夺的自由。


人、艺术、诗歌与社会



多年前,邱志杰刚到中央美术学院推广科技艺术时,主要观点便是不能只局限于电脑和屏幕的艺术。科技领域广阔,农业亦将成为未来的高科技产业。然而,学生们往往对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和气象问题缺乏兴趣和理解。



因此,邱志杰提出了“科技艺术”的概念。它包括传统的媒体艺术、互动艺术和人工智能,同时也涵盖了生物生态艺术、新材料、气象艺术和太空艺术。严格来说,气象艺术和太空艺术也可以归入生态艺术,因为它们属于新人居环境的一部分。邱志杰希望通过本次常青画廊的展览为中国的生态艺术打开一个新的格局,提出生态艺术中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农业、种植、水产养殖、海洋科学、生物学(如生物皮革、酵母发酵)、地球科学(如地质、矿石、晶体热量)、天文学(如射线辐射、物质流变和生成)等领域。




常青画廊展览现场


社会性艺术需要科技化,而科技艺术需要生态化。在某种意义上,“生态实验室”与“诗歌马拉松”都可以被视为艺术家在生态艺术领域的实验和探索——它们都勾连着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并在公共性空间中强调人在其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



在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中,艺术和自然逐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稀缺。将海滩移入城市,将生态引入展厅,不仅是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更是对生态艺术的一次大胆尝试。生态艺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通过艺术的形式提醒人们关注环境保护和自然生态,并为其开辟新的展示空间。



科技艺术不应惧怕科普化,因为科普化是其社会化的一种形式,诗歌亦是如此。



夜晚本应是黑暗的,让自发光的植物发出幽光。



恰如当雨水落下,诗歌便浮现了出来。



关于艺术家




邱志杰,1969年生于福建省漳州市,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任天津美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创作涉及科技艺术、生态艺术、书法、水墨绘画、摄影、录像、装置、剧场等多种方式。


曾出版《总体艺术论》、《影像与后现代》、《给我一个面具》、《自由的有限性》、《重要的是现场》、《摄影之后的摄影》、《剧透》、《无知者》、《实验主义者》、《失败者》等艺术理论著作。主要作品集有《万物有灵》、《邱志杰:无知者的破冰史》、《时间的形状:邱志杰的光书法摄影》、《莫愁:邱志杰近作》、《记忆考古》等。


曾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几十次个展,并参加过数百个群展。策划了1996年中国最早的录像艺术展《现象与影像》,以及1999年到2005年之间推介青年一代艺术家的“后感性”系列展览。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总策展人。2017年度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2003年以来投身于当代艺术教育。其“总体艺术”理念以文化研究为基础,发展出一种将观察、造物、现场、事件、写作和策展等糅合于一体的实践,寻求艺术与人生、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科学的贯通。近年来致力于实验艺术教育体系尤其是社会性艺术和科技艺术的构建。201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创立了EAST科技艺术教育国际联盟。



图片来自常青画廊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采访/dbk 撰文/dbk 责编/dbk)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1974004697@qq.com。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常青画廊 CONTINUA
常青画廊最初由三位意大利合伙人于1990年在意大利圣吉米那诺成立。2005年于北京798艺术区设立第二处空间,后相继于法国穆琳、古巴哈瓦那、意大利罗马、巴西圣保罗、法国巴黎玛莱、阿联酋迪拜和巴黎马提尼翁开辟新空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