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格子 遇见好书
那么静,
当我拍下这副图后,自己都有些吃惊。
一瞬间,我顺势坐在地上端详了很久,原来,安静,才是最打动我的风景。
小花瓶里的酢浆草,偷偷探出了头,不声不语,配合着这一刻的宁静。
我小心把它摆在前方,它看着我,我看着书。
《谋国》
《谋国》
我翻到了第四章,程桓生这一部分。
只因为曾国藩说他:“好人,心地颇坦白”,就对他莫名有了更多的好感。
也隐隐约约觉得:无论当下还是百年前,好人,似乎总会有一些厚重的故事。
程桓生,在曾国藩的幕僚中,少有的没有升至到高官的人。
难道成就他仕途,和阻碍他仕途的,就是这个“好”字?
01他对曾国藩很好
程桓生在老家为母亲守孝期间,曾国藩刚刚担任两江总督,准备南下进军祁门。
曾国藩希望程桓生能够尽快回来,程桓生招之即来;
之后,祁门之战大败,李鸿章借口离去,李元度与他闹翻,曾国藩悲观到了极点,写好遗嘱。
只有程桓生守在身边,每天陪着曾国藩下棋调心,有时一天一次,有时早中晚各一次,还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如此之人,难怪曾国藩说他是个好人。
02他对老乡很“好”
这里的好带个引号。
因为程桓生任人唯亲。
曾国藩对得意的幕僚从来是力荐,程桓生也不例外;
时机一到就安排他去江西督销局就职,却没想到程桓生带去的四个随员中,有三人是他老乡。
这让曾国藩很不高兴,他看到了程桓生的另一面:虽然质直好义,做事却抹不开情面,顾了私情忘了公义。
用现在话说,就是温柔之中没有锋芒,这样的人在熟人面前很容易失去原则。
曾国藩规劝,无效,失望。
凡事都有两面,好也有两面,好心不一定能做了好事,好人也会栽在好心之上。
想起《易经》中一句话,“同人于野,享;同人于宗,吝”。
一个人,如果只局限于宗族之间抱团取暖,目光会越来越短,行事也会变得艰难。
对此,我也有些体会,最近关了一些年轻博主,真的是又打开了一盏思维的窗,人要成长,还是要从小圈子中走出。
感谢阅读,在这样一个午后,我读懂了一个好字。
抬头再看桌前小花,它静静如然,陪我。
舍不得把书放下,正在兴致之时,干脆泡一壶茶,在这个安静的午后,继续读下去。
书的作者,畦达明,
专注于中国秘书史研究,在曾国藩的400多幕僚之中,选取了10人,将他们与曾国藩的故事写成了《谋国》。
李元度、李鸿章,陈士杰,程桓生,赵烈文,周腾虎,龚橙,沈葆桢,容闳,薛福成。
全书30万字,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一个智慧接着一个智慧,把曾国藩的用人之道尽数展开。
曾国藩与他们,究竟如何相识相处,彼此成就呢?
当我读完全书后,明白了4点:
01人才想尽办法都要找到
曾国藩每到一地,都广为寻访延揽人才;每与人交谈通信,都请求对方荐才。
求才之诚,罕有其匹。
他读了李元度一篇文章,大加赞赏,两次写信给知县请求找人;无果之后,又亲书寻找,外加一份调函。
执着,感动了每个人。
02信任来自于彼此付出
曾国藩以诚相待,对幕僚从不吝啬奖赏。
曾国藩亲自指挥的靖港之战,惨败之后,他跳入湘江,自杀。
李元度不离左右,一有机会就开导,陪伴走过难关。
此后,曾国藩推心置腹真诚相交,举荐李就任了皖南道道员,相当于副省级干部,可谓信任甚殷。
03大局之下也可以打破友谊的船
曾国藩心怀天下,既重视人才选择,更重视教化、督责。
李元度做了主帅,竟然学了马谡,纸上谈兵,打了败仗还不识错。
曾国藩痛心之下,为严肃军纪,三参李元度。
曾心里明白,将李元度从将帅位置拉下,既对战局有利,也侧面保护了他。
04博大的胸襟禁得住岁月的考验
“引用一班正人做种子”,是曾国藩常说的话,坚持对事不对人。
李元度回乡后没有自暴自弃,一边尽人子之孝,一边潜心研究学问,写完了8部书,名留史册 。
曾国藩一直相信着李元度的本性,事后不计前嫌,还促成了两家人结姻。
他, 白手起家建湘军,战胜几十倍强于己的太平军;建成了近代第 一艘轮船、第 一所兵工学堂, 安排了第 一批赴美留学生。
为官为人、政治军事、文学思想各方面都成就斐然。
何以能成如此多之大事?
曾国藩道出了这个不二法门:
—
END
—
感谢您读到最后!周日一本书。
4.《茶经译注》退休宅家,总要喝点茶,若再有此书为伴,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