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750期(总第5052期)
主 编:陆相华 投稿:13816643239@163.com
我插队的村庄是一片纯净的黄土地,那里的人们勤劳善良,那片熟悉的土地,承载着我无尽的思念,它的故事是我一生难忘的精神财富。黄建渠的黄河水是经过我村浇灌全地的生命源泉,从二黄河入口到尾五家和,两畔的地不论多远都是用它引进的黄河水浇灌。我们村是由白脑包公社的明星大队一小队、联星大队,还有各个小队组成。和渠对面是杭锦后旗团结公社生产队的地都用黄建渠水浇灌。每到秋末,田地休息,黄建渠水渐渐流入乌梁素海。春季三月份天气变暖,大地渐渐融化,春耕挖渠工作有序开展。村里的大渠、中渠、小渠环绕整个村庄每块土地,就像条条网络贯穿在五六百亩的庄稼地里,让每块土地得到充分浇灌。黄建渠的黄河水是非常流畅地经过我们村的,大渠宽三十多米,深三米多,从春到秋黄河水在渠中流畅,澄下泥沙和泥团。春季三月大地冰雪渐渐融化开始动工,主要任务是清除渠中的淤泥,使黄河水在大渠里顺利流畅。春耕挖渠是主要硬项任务。春寒春风冷气嗖嗖,人们穿着旧棉衣,拿着铁锹、镐、铁锥子、扁担、杠、大筐等,人多力量大,呐喊声、号子声给大家带来信心和力量。天气变化多端,刺骨的寒气打在脸上眉毛上,哈气挂在眉毛上成为小水柱。虽然叫春天,土地依然没有融化,施工特别困难,挖一层掘一层,人们大筐抬、小篮担,手掌打起了泡,十指连心,稍微一触动钻心的痛,脚上的棉鞋踏在没有完全溶化淤泥冰渣里,透心凉钻心痛,双肩压的红肿触动疼痛难忍,双腿沉重双脚就象灌铅一样艰难的迈出每一步,将沉重淤泥担到三米以上渠坝外,每个人浑身上下泥巴糊满。我们插队知青柔弱的小知识分子同样投入与天斗,与地斗的现场劳动场面激动人心,让人好心疼。困难面前不低头,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个个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女子汉),轻伤不下火线。春寒一出工九点到黄建渠阵地清除淤顽,就是树枝、树叶,泥沙遇到这些杂物就会形成一个包块,而且逐渐增大,使水流受阻,现场众民将上层融化的清在渠坝外收工。当时,生产队长给我的特殊任务是在家给知青做饭,每天记工分六分(一个工是十分,分红是七分钱,我的工分是六分,我一天挣钱是四分二)。因为他们关爱我,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个头一米五,瘦小体重才八十斤。我服从命令,早上熬糜米稠粥,乡亲们给红腌菜、酸白菜、咸菜疙瘩。晚上玉米饼或闷糜米饭,炒胡萝卜丝,生活特别简单,清汤寡水,在那个时候能有粮食吃是幸福的。我们第一年口粮是国家拨下来的,真的感谢祖国没有忘记我们。天气渐暖地溶化,中午在阵地里用土坯搭灶支锅(七烧锅)做饭,派两个村姑是厨师,我是伙夫蹲在地上往灶里添柴树枝、玉米结节、玉米茬、高梁节,烧开水供大家喝。主食馍头,生产队犒劳村民杀一只羊改善生产,一锅羊肉炖得香气飘向整个渠坝,土豆,粉条,大白菜,一锅大烩菜炖熟了,香气飘向整个阵地,开饭啦。村民端着香气扑鼻的大烩菜,筷子上插两、三个大馍头,有的站着吃,有的坐土坡上,有的蹲着……人人都灰眯土眼,两手脏兮兮,手冻的指头都不会打弯,粗糙得像拨浪鼓,全身上下泥巴溅满,没有一人退缩,他们都是可敬可爱人。今天是面条,肉丝加土豆、白菜。一大锅香喷喷的面条熟了,男知青十八岁正长身体,柔弱书生吃面条一顿饭能吃七碗面,由此得美称外号“饭桶”。他的家庭非常幸福,父亲是矿领导。在家中是娇生惯养的公子哥。我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贴心小棉祆,放下笔杆子,放下城市繁华生活来到贫困村庄,让我们深深体验到农民一靠子在田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酸甜苦辣。村里三道大渠是杨家渠、张家渠、朱家渠,渠口在杨家渠与黄建渠相通有闸。这三条大渠是过去旧社会自己家族挖开的,解放后归于人民公社,造福于明星一小队父老乡亲。生产队长下令挖小渠,每人二十步(两步为一步),社员手拿平板铁锹来到渠沟指定地点,踏入沟中,双臂力度速将平板锹插入土中,将土铲起扔渠坝两边,板锹在他们手中游刃有余,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任务。平板铁锹是农家特制一种专挖小渠的工具,锹把上端七寸长圆形横木,下端是平行铁头一尺宽,长一尺五,铁杆长一米二,左手抓住锹棍中部,右手握住上端横木,用肩、臂、手的力度快速插入土中,掘起土扔在渠旁外,工作效率特别高。初冬挖总排干,临河县水渠指挥部向各公社抽调人马,公社向各大队通知抽调身強力壮的男社员参战挖排干,接到命令,四面八方的村民背着行李卷,带上萝筐、扁担、镐、铁鑽、铁锹,等所有工具向阵地出发。总排干面积开口八十米倒土线,三十米汉台 ,五十米宽排干开口,深度四一五米,二比五米斜坡,越挖越窄收底部二十五米宽。越深工作越劳累,村民从底部将土一担一担往上阶梯式传递给第二人,弯曲着身躯一步步交托,笫三人到顶部担到倒土线。民工(村民)两肩担着土,两手紧紧抓住扁担的绳子,迈着沉重的脚步慢慢向上而行,肩膀压肿,十指连心,触碰疼痛难忍,撕心裂肺的疼痛难以言表。从头到脚全身上下象古时出土人物的泥人,土圪蛋。脚步沉重越来越艰难,每迈一步都像灌了铝寸步前行。总排干属国家一级最大排干,春、秋、冬天施工冻一层挖一层,放炮、炸药、雷管等。国家对民工待遇补助每天二毛钱,一个工一斤玉米面或白面。在那个年代国家困难重重,感谢上级领导调来更多物质支持总排干需求,人多力量大,用愚公移山精神三年完成浩大工程。阵地搭起临时医务站,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更多白衣医护人员前来参战,就地治疗,随时包扎伤口,解决应急病情。白衣战士就像天使降落在阵地,给人们带来鼓励和支持。后勤部搭起帐蓬,人们拖着疲惫不堪劳碌身躯倒地就进入梦香,苍苍的脸庞,鼾声呼噜声在帐蓬里回荡,就是天上打雷也捍不动,因为他们太累了,辛苦啦。“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政府拨下粮食、羊肉、蔬菜、土豆,各行各业送来馒头、白皮饼、烙饼等等。垒起锅灶,村姑厨师大展手艺,一锅锅大烩菜香气飘向整个阵地,人们早就饿了,前心贴着后心,肌肠辘辘拿碗筷到指定点领餐,脏兮兮双手在衣服上来回一抹,一盆水洗成黄糊糊都舍不得倒,两手一甩端着饭菜狼吞虎咽的一扫而光。团结就是力量,人心齐、泰山移,这就是社会主义劳动人民精神财富。队里的排干,渠,道路并排三个同行。排干是渗水渠,地里浇灌的水渗入排干——中排——大排——总排——乌梁素海。黄建渠的黄河水——村大渠——中渠——小渠浇灌全村所有田地。村大道的马车、驴车、人力平车,是拉地里的庄稼大道。感谢岁月让我在广阔天地锻炼自己,在燃烧激情的岁月里磨炼自己心志,我永远爱巴彦淖尔盟那片土地!作家简介:吴兰智,女,笔名乌兰,1951年生。1968年内蒙古原乌达市矿中初中毕业。1968年10月赴内蒙古临河县白脑包公社明星一小队插队。1971年10月,回城在乌达矿务局一矿白房子医院工作,后调矿务局医院工作。1989年调呼铁局海勃湾铁路医院工作。1985年至1988年在健康振兴中医刊授学院学习,取得大专学历,1994年6月参加全国中医针灸研究会,发表论文《针刺拔罐治疗腰痛205例》《下关穴治疗面部疾疾病的临床经验》《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0例》,1995年荣获铁道部颁发主治医生资格证书。2006年7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