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874期(总第5176期)
主 编:陆相华 投稿:13816643239@163.com2024年清明节,我和儿子约定再次去杨家杖子烈士陵园凭吊战斗英雄、革命烈士、我的老叔李山。第一次去杨家杖子烈士陵园凭吊老叔,那还是十年前的事。期间子侄们虽然也几次去杨家杖子烈士陵园凭吊,因为我年龄大、路途远,都不同意我去。现在再次去凭吊老叔,也算了却一桩心愿,我很期待。在未出发之前,却让我又回忆起第一次去杨家杖子烈士陵园凭吊老叔的情景。
岁月悠悠、光阴荏苒。2013年9月23日,杨家杖子烈士陵园将举行隆重的落成庆典,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工委向我们发来请柬,邀请我们作为战斗英雄李山烈士的亲属参加烈士陵园的落成庆典活动。并嘱托:烈士的亲属中凡能参加的,多来几名。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活动,也是我们李氏家族的光荣。因此,我们家族一行七人,欣然赴邀,按时到场。受到了主办方的热情接待,也受到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杨家丈子经济开发区,地处渤海之滨,四面群山环绕,山高壑深,地形复杂,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47年9月15日至23日,著名的辽西二次大捷,就是在杨家丈子打响的。我东北民主联军第八、九纵队,在九天的时间里,与国民党军连续进行两次战斗,取得了两战两捷的胜利,史称辽西二次大捷,共击毙,俘虏国民党军16300余人,只有国民党军的一个军长王铁汉带着不到200人,逃出重围、不知去向。创造了当时东北战场上一次歼敌最多的记录。这两次大捷,切断了国民党军赖以向关内逃跑的生命线——北宁铁路,并控制了辽西走廊,为日后的辽沈战役施实“关门打狗”,全歼整个东北地区蒋匪军开创了广阔的战斗空间。我的老叔李山就是在1947年9月15日第一次大捷中英勇牺牲的。杨家丈子经济开发区工委,为褒扬在辽西二次大捷中牺牲的革命先烈,用两年多的时间,劈山添沟,建起一座烈士陵园,把在辽西两次大捷牺牲的零散分布的烈士墓,全部迁到陵园之内,以示对先烈们的尊敬和怀念。烈士陵园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占地面积65亩,呈传统的轴线对称的规则式建筑,突出了纪念主题。烈士陵园的大门,是六柱五门出头式大牌坊,白色大理石装饰,基调黄白、庄严简约、朴素典雅。中门最大、边门依次缩小。中门上方横书“烈士陵园”四个金色大字,字体端正稳重。中门顶端,有一个以八一军旗和五星为主组成的庞大徽标,非常醒目,使大门显得更加气势磅礴、宏伟壮观。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平坦、红砖铺就的停车场。凭吊烈士们的大客车、小轿车来来往往。穿过停车场,是个十几米的高台,拾阶而上,是5000多平米的陵园广场,青灰色大理石铺就,四周栽植无数的苍松翠柏,庄严肃穆、美观大方。广场正中,矗立着纪念碑,上书“遼西二次大捷纪念碑”,纪念碑高19.47米,寓意1947年9月我军秋季攻势拉开序幕的日子、纪念碑呈三面体,象征着著名的辽西三战三捷,(包括在兴城梨树沟一次大捷)纪念碑的偏后左右两侧,雕塑着杨成武和程子华两位将军的塑像,他俩是辽西三战三捷指挥员的代表。纪念碑的左侧是高大雄伟的烈士纪念馆。右侧同样的建筑则是客厅和办公场所。越过广场,是碑林和墓冢。是安放烈士们骨灰的区域,也是陵园最主要建筑区。建筑师们,匠心独运,在前方青翠的高山脚下,劈出一块方形平台,与陵园广场整齐相对,在平台与广场的连接处,开凿一个十米多深长方形的大水池,水池靠平台的石壁上,打光磨平,雕绘着五个飞龙,飞龙耀武扬威、大有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之势,象征着革命烈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威武雄壮的战斗精神。这个高大的平台就是烈士们骨灰安放区。在水池左右两侧的山坡上,用砖石分别砌成两条羊肠小道,连接着广场和高台上的碑林,供人们凭吊烈士出入。大高台背靠青山,面对广场,佳木茏葱、奇花熌灼、幽深宁静、生机盎然。在苍松翠柏掩映中有序排列着有名有姓的烈士墓碑300多座。碑林和墓冢背后的大青山上长满了白杨、绿柳、红杏和各色奇花异草。那些高大的树木像英姿飒爽的战士,身着军装,手持钢枪,护卫着碑林墓冢中的革命烈士。我相信,如果革命烈士地下有知,他们居高临下,望着广场上雄伟高大的纪念碑、望着烈士纪念馆,望着不断往来凭吊的人群,望着烈士陵园的一切,一定会感到即安静又欣慰,并露出会心的笑容。让革命先烈们永垂不朽地在这里长眠吧!9月23日这天,从早晨三点钟就淅淅沥沥的开始下雨,越下越大,八点多钟,我们从旅馆去往陵园的路上,有的路段积水达半米多深,具史料记载,1947年9月23日辽西二次大捷胜利的那天,也是天降大雨,有人说:这是烈士们的壮举,感动了上帝,因此,每到这一天,经常是“泪飞顿作倾盆雨”。人们有的打着雨伞,有的根本就没买到雨伞,冒雨参加烈士陵园落成庆典各项活动。参加庆典活动的有:省军区、沈阳军区的领导,有葫芦岛市党、政、军的领导,还有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各行各业的群众代表及少年儿童。我们这些烈士亲属和曾经亲身参加辽西三次大捷的老兵代表坐在最前排。庆典的最后议程是参观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共有展板一百余块。并收藏有大量的烈士书信、遗物、及珍贵的革命史料。还配有LED大型显示屏,滚动播放专门录制的《辽西二次大捷纪实片》完整系统的介绍了辽西二次大捷的整个过程。纪实片中有很长一段专门介绍老叔孤身炸毁敌人碉堡,英勇牺牲的经过。在展览馆西侧正中的墙上,有两块展板专门介绍老叔的事迹,一块展板的题目是《炮楼山上的壮举》,右下角附有一个名叫“文清”的记者采写的“当年战记”,题目是《不朽的英雄》。另一块展板是被老叔炸毁的敌人碉堡的照片,碉堡呈上下两层,砖石结构,上层顶盖已被炸掉。展板的对面,是一排展櫃,其中有两个展櫃陈列着老叔生前的六件遗物。因为阴天下雨,光线不好,拍照的文字看不淸楚,下面我把展板的内容抄录如下,划“口”的地方是看不清的字。标题为《炮楼山上的壮举》,具体内容如下:
在毛祁屯村的南山背后,有一个高纵的炮楼,当地冰沟村村民叫他炮楼山,此炮楼实为砖石结构的碉堡。上下两层,为日伪时期所建,国民党占据杨家丈子后,以一个连兵力防守。六十六团八连战士李山,张立,单佑福三个人为突击组,李山是组长。3个人弓着腰朝南山上爬,李山对小单说:“你就在这别动,等我招呼你再上来。”随后带上老张钻过铁丝网,面前射过来的子弹就跟下雨一样,李山也不管那么多,一个劲的甩手榴弹,一直甩到第十颗上,他觉得左腿一阵发热,用手一摸粘呼呼的才知是血。李山换了一支冲锋枪,又弄了一捆手榴弹,带着小单又顺刚才那条路爬了上去,小单管掀盖子,他管甩,甩了七、八个后,左臂又负伤了,指导员对他说:“李山你下去,我们这些人还不能替你报仇”?“我自己报仇”,李山一下子掀开指导员给他盖着的雨衣站了起来,他解开上衣挂兜,掏出钢笔和一个纸包,递給指导员说:“这是三千块流通劵{时值三角钱}这是一支钢笔,我要是牺牲了,那为的是人民翻身,写个信给我兄弟就行了。”李山把别人的手榴弹捆在一起,背起就走,嘴里还说:“我今儿个高低不相信这遭殃军的炮楼子拿不下来,第三次爬上了南山,一下子扑到碉堡跟前,拧开手榴弹盖子就往抢眼里塞,敌人被炸得也不打枪了。李山喊一句:“要枪不要命、快把枪扔出来",楼子里果然一个劲的往外扔枪,有机枪,有步枪,总共二三十条,抓了足足20多个敌人。炮楼山被八连攻下后,富儿沟的敌人出动一个正营,一个山炮连,接连发射了100多发炮弹。在激烈的战斗中,李山胸部再次负伤,牺牲前,李山还在喊:"同志们哪,八路军在这山上就不能让遭殃军上来”。战后,李山被评为特级战斗英雄。
同一块展板的右下方:是记者文清写的“当年战记”。竖排版,肩标题为“二次挂花不下火线,单人拿下敌人炮楼”,主标题为《不朽的英雄》,全文如下:四路纵队奔着电{汽}车道跑的“口”快,道旁有人举起胳膊放大桑子喊叫:“争取三战三捷,吃掉49军、”大夥都随着他喊:“吃掉四十九军、”李山回过头来拍拍新战士单佑福的肩膀说:“兄弟,这一回咋的也得给你搞一支美式步枪扛靠得住的。”又朝着班长说:“班长哪,这回可要用办法指挥哪,”班长说:“那你放心吧、没有个差。”天一擦黑,就滴达滴达地落雨,浑身打得经湿,一气跑了十多里路,脚上沾满泥,重的“口”不得走,李山用劲在石头上甩了两脚,又恨恨的在地上“口”了两下。泥掉下了,又轻便,又利索,几分钟工夫,队伍就爬上一个小山包,前面传过来“原地休息,隐蔽好。”大夥用膝盖挟着枪,紧紧鞋带子束束子弹带,取下帽子拧乾水,擦擦枪桶上的水滴。李山,张立,单佑福三人为突击组,李山是组长,走在头前顺着一个山凹连跌带滑就下去了,这个山包前边就是杨丈子南山,那山又高又险,山尖上有个圆圆的炮楼,半山腰上浮着一缕一缕的云雾,就跟打了烟暮弹似的,三个人弓着腰朝南山上爬,野草足有半人深,脚下是叫尖八稜石块,天又黑,地又滑,一会这个跌倒啦,啊,一会那个(以下文字内容丢失了)展板上的文字是历史珍贵资料,笔者按当日参观时拍照的照片实录在这里,未作任何修改,那怕是明显的错别字,也保留原貌,以反映历史的真实性。展板上这两篇文章,正好互相补充,互相印证。《炮楼山上的壮举》口语化很强,可能是对一个人口述的记录,主要记载了李山老叔炸毁敌人碉堡的场景。《不朽的英雄》是战地报导,匆忙写就,未加修饰,主要记载了李山老叔和战士们进入炮楼山阵地的场景,这篇报导好像不完整,因为“ 二次挂花不下火线,单人拿下敌人炮楼”的内容没有。而且这应该是这篇报导的主要内容,可能是因年久战乱等原因把这部分内容丢失了。右上角有一个【68】的字样,可能是记者文清所写报道材料的编号。 从这两份材料的记载中,我认为,李山老叔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后人敬仰:第一,不怕牺牲,敢于担当。李山老叔带着张立向炮楼摸进时“面前射过来的子弹就跟雨点一样,李山也不管那么多。”第二次负伤后,指导员让他下去,他坚持不下火线“从挂兜里掏出钢笔和一个纸包,递給指导员说:这是三千块流通劵,这是一支钢笔,我要是牺牲了,那为的是人民翻身,写个信给我兄弟就行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自己可能要牺牲,为了人民翻身得解放。不管敌人的抢林弹雨 ,也一定要义无反顾,再所不惜。第二,坚韧不拔,意志坚强。在炸敌人碉堡过程中,他先后三次负伤:第一次是左腿,第二次是左臂,第三次是胸部,一次比一次重,第三次更重,牺牲了。多次负伤不下火线,终于扑到炮楼前,“拧开手榴弹盖就往抢眼里塞”。这是什么力量支配着他呢、用他自己的话说:“那为的是人民翻身,”所以,不顾疼痛,不怕重伤,奋斗到底,坚韧不拔。第三,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在炸碉堡的突击组成员中,单佑福是新战士,最年轻,老叔非常关心他,答应给他弄一支美式步枪。三个人弓着腰朝南山上爬时,刚到铁丝网前,李山老叔就对小单说:“你就在这别动,等我招呼你再上来”。没让他过铁丝网。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候,李山老叔把危险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战友,这就是李山老叔对待同志的态度。第四:乐观向上,勇往直前。据当年战报《不朽的英雄》记载:四路纵队向敌军阵地进发时,天已经黑了,又下着雨,路又滑,地下有石头看不见,又拌脚,战士们一口气跑十来里路又很累,可想而知当时的艰苦状况。李山老叔很不在乎,“边走边回过头来,拍着新战士小单肩膀,对他说:这一回咋也得给你弄一支美式步枪扛靠。又向班长打招呼:“这回可要用办法指挥哪”他的这种精神状态,一定会感染其他同志,不管是新战士还是老战士,各个斗志昂扬,勇往直前。总之,李山老叔是一个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是一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人;是一个机智勇敢,意志坚强的人;是一个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人;是一个值得尊敬,值得学习的人。参观完烈士纪念馆后,我们向辽西二次大捷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和鲜花。然后,我们家族的一行七人,沿着广场右侧通往墓碑的羊肠小路逶迤而上,走到在辽西二次大捷捐躯的烈士碑林中。找到前排右三矗立着老叔的墓碑,碑身工整的雕刻着“李山烈士之墓”。我们依次 向老叔的墓碑默哀,鞠躬,献花。表达我们对老叔的崇敬和哀思。烈士之风,山高水长。2024年的清明节,同样是春回大地、天明景和、气候转暖、万物复苏。我们凭吊完老叔后。敬仰之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在留言簿上写道:李山老叔永垂不朽!作者简介:李占卿,男。1943年9月生,原籍系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贝子府镇克力代村人。现住于辽宁,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