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890期(总第5192期)
主 编:陆相华 投稿:13816643239@163.com小孩佩带“银锁”的由来
刘才(搜集整理)
过去,乡村四五岁的孩童,胸前都佩戴一个标有“长命百岁”字样的银锁,认为这样就把孩子的命“锁”住了,再不会出意外。其实就是个心理安慰,图个吉利。这一习俗是咋来的呢?据说也有个传闻。很久以前,有个皇帝,只有一个公主,他非常疼爱,视若掌上明珠,要啥给啥,有求必应。一天夜晚,女孩在父皇怀里撒娇,说:“爸爸,天上的月亮,有时是弯弯的月牙,有时又是圆圆的玉盘,又明又亮,肯定很好玩,我要摘下月亮。”父皇摇着头说:“傻孩子,月亮在天上,怎么能摘得下来呢?净说梦话!”这孩子一听父亲不答应,就哭闹起来,谁也哄不好。无奈之际,这个昏君只好下令,让手下大臣“上天”摘月亮,如果摘不到,就要问罪,这下大臣可就倒了霉了。试想谁有本事能上天啊?因为摘不到月亮,有几个大臣都平白无故地受到了严厉处置。被逼无奈,这时有个大臣想出了个对策,他见到国王说:“我能把天上的月亮摘下来,不过得给我三天时日,准备上天的天梯。”国王一听虽不可信,但还是答应了他。说“你如果真能把天上的月亮摘下来,我赏你黄金万两,连升三级。”这个大臣一听,更有信心了。回府后,他赶紧找了位能工巧匠,用银子打制了个月牙形的“月亮”,第三天晚上,他又叫人在皇家的后花园里,用黑色的布,高高罩起了一个很大的“天幕”,然后把事先打制好的“月亮”高高吊上去,并预备一个“天梯”。一切布置好后,就请皇帝带着公主前来观看。皇帝领着公主走进一看,“广袤”的天穹坠着金黄的“圆月”,数不清的“星星”在闪烁,很高兴,就下令大臣快上天摘“月亮”,手下人麻利地将“天梯”立起来,只见一个人“蹭蹭蹭”飞快地攀了上去,一伸手就把“月亮”摘了下来。公主接过“月亮” ,高兴得又蹦又跳。皇帝看到公主转怒为喜,十分满意,当即重赏了聪明的大臣。因为当时有太阳是“金梭”,月亮是“银梭”的说法。所以就把它叫做银梭。后来,传到民间,人们对银梭的造型进行了改进,大小和门锁相差不多,名称也改成了银锁,赋予了新的寓意,成了孩子们身上佩带的“吉祥物”了。诸葛亮羽毛扇的由来
刘才(搜集整理)
在《三国演义》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诸葛亮跟随刘备上山后,时刻把羽毛扇拿在手上,无论是草船借箭,空城计生死存亡之际,还是在最后的六出祁山的峥嵘岁月里,他总是轻摇羽毛扇,成竹在胸、波澜不惊。这把扇子已成为诸葛亮发挥智慧,运筹帷幄的宝扇。那么,你知道诸葛亮羽毛扇的来历吗?传说,过去有这么个白胡子老翁,也不知道他家住在何处,天天柱根拐杖,来诸葛亮家饮酒。每次来,诸葛亮的父亲都热情款待他,老翁酒足饭饱后,也不言谢,下地就走。那时诸葛亮还小,只有五六岁,虽不懂事,但脑瓜挺灵透,见这位老爷爷常来饮酒,就好奇地问他:“家在哪里?都有啥人?老翁总是笑而不语。走后问父亲,父亲只说他是炼丹人,别的什么也不说。越不告诉越想知道,这位“神秘”的老人到底来自何方?他打破沙锅纹(问)到底,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这一天,老翁又来饮酒,诸葛亮就偷偷拿过他的拐杖玩耍,玩着玩着,就躲在被人的地方,用细铁棍把拐杖底部剜开了,原来里面是空心的,就找来一些白石灰灌了进去,灌得满满的,然后再把口封上,只留一个小孔,轻轻放回原处。老翁离开时,虽觉拐杖有点沉,但也没发现什么破绽,这就拄着走了。他没想到,拐杖一触地,就留下一个白点(石灰印子),这印子一直“印”到老翁的住处。诸葛亮远远跟在后面,码着印子走,当走到一棵老态龙钟的大树下,白胡子老头走近一个大肚子铜鼎前停住了脚步,继而开始炼仙丹。鼎口透出彤红彤红的炉火,上面冒着袅袅烟雾……这才明白,原来老翁是个仙人,他正在练丹。诸葛亮这个精明的小家伙,知道仙丹是难得的宝贝,趁他不注意,麻利的来到树下,发现炼好的仙丹就盛在铜盘里,在八仙桌上放着。他偷偷抓起几粒放进嘴里,一仰脖吞了下去。没想到他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举动,都被老仙人看到了,老翁顿时生气了,正要上前抓扑,定睛一看,是老友的孩子,心想,大人一直对俺不薄,小孩子吃了仙丹,又不能吐出,吃就吃吧。老翁不仅谅解了他,又从一旁的仙鹤身上,随手拔下一根羽毛,扬臂一撩一甩,对诸葛亮说:“孩子,这羽毛送给你当扇子吧,等你长大成人,为国效劳时,一旦遇到疑难事,可摇一摇它,你就会有主意了。”从此,诸葛亮把扇子视为珍宝,左右不离手。后来靠这把羽毛扇成为刘备的军师,为中南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刘才,曾用名刘勍,中共党员。赤峰敖汉旗人,1958年生。1978年参加工作,2018年退休。曾服务于教育、文化、新闻、党务等岗位,主任编辑,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