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53)

文摘   2024-12-25 00:00   浙江  

2024年第1859期(总第5161

 微刊 故乡文学
主 编:陆相华  投稿:13816643239@163.com


故事梗概《哈河谣》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作者以内蒙古东部老哈河流域农村历史变迁为背景,全景式地描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在近半个世纪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人物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背景下所走过的艰辛历程。

哈 河 谣

 /  陆相华

1991年暑假,老家的雨非常多,也非常大,村子南边的公路被山洪冲断了,铁路的桥涵也受到了波及。村里的宋建全和成文生他们开始利用公路南边的树地搭了一个辅桥,并且搞了一个杆子开始收取过桥费。

因为我们那里的铁路桥涵归四道湾桥梁工区管辖,所以四道湾桥梁工区在我们村子南头拦了一个引洪入哈(老哈河)的大坝。因为我三姑家的表哥在四道湾桥梁工区,所以我和弟弟也找到了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看护这条大坝。记得刚接班的时候,是一个叫金彦民的,他是蒙古族,四道湾子镇八道湾子的家,他原来在敖汉旗新惠蒙中读书,高考落榜以后便开始到桥梁工区干起了临时工。他的个头长得和我差不多,黑黑的,棒棒的,不一会的工夫,我俩便成了朋友。

为了学习工作两不误,我和弟弟把书、笔这些家当也搬进了这里的临时帐篷,欣赏这夏日的风景:山川、河流、树木、桥梁,还有铁路工人……日子过得听逍遥,雨也似乎变得少了。我和弟弟变成了“桩桩”,但工资是照开的。每天清晨,我们到大坝上走一圈,呼吸着大自然新鲜的空气、细细地品味着每一棵露草的腥气,端详着工人们酣睡的面容,体味着人生的乐趣。我还记得大坝南边不远处有一条东西延伸的公路,路边上设有一个个里程碑,我管它叫“路标”。

每天早晨巡逻回来,我就沿着这条公路练长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公路入口处有一个“17”公里的路标,接着自东而西便是:18、19、20、21、22……每天清晨我都是往10公里:

……17、18、19、20、21、22……

……22、21、20、19、18、17……

大约20天的光景,铁路桥梁的维护和加固工程结束了。弟弟回去准备开学报到的事情,而我则通过表哥这层关系,到桥梁工区干上了临时工。四道湾桥梁工区就挨着四道湾火车站,距离我们家要有20多华里的路程。我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母亲更是早早起来给我做饭。记得母亲在和面的时候放些盐和葱花,然后拧成几个劲。等水烧开,贴在锅边上。这就是母亲特制的花卷,闻着挺香,吃起来很硬,因为这毕竟不是发面的花卷。我把母亲给我蒸的花卷放在一个书兜里,然后蹬上前些年我和父亲打柳条买的那辆破旧的白山牌自行车,先是把自行车放到到表哥家,然后和表哥一起到工区去上班。

四道湾桥梁工区的家属院北边就是公路。表哥家是在最西边,从西边往东依次是于工长、王领(领工员)、还有几户,房子矮矮的,每家都有一个小院,房后还有一块菜地,记得那时候表嫂在工区里帮助人家打草绳,干点临时工。表嫂长不但长得好看,而且还烧得一手好菜。有时候,她就打开我的饭盒,看我带的是什么饭菜,如果没有菜,她会从表哥的饭盒里匀一些出来给我,有时候还会把我的硬花卷倒出来,换成好吃的大米饭……

桥梁工区的工作并不是很累,就是夏日的高温让人有些枯燥乏力。没事的时候给桥梁刷刷油漆,给涵洞铲铲草,近的地方我们就坐着一台55马力的拖拉机,远的地方我们就坐火车。表哥他们是铁路的正式工,坐火车是不用买票的,我们这些临时工跟着他们一起也可以不用买票。有时候下班回来得晚,表哥就叫我住在他们家。那个时候我三姑父已经去世,三姑还在,表嫂温柔贤惠,一家人其乐融融,有时候他们还会腾出一张大床给我住。表哥没事的时候就把他在铁路报上发表的一些简讯给我看。他还经常跟我提起有一个叫刘贵庚的,是他的偶像。正是在刘贵庚的指导下,表哥的文字上了报纸。我当时对表哥的才华也是羡慕不已,觉得自己的偶像就在身边。

可是好景不长,一个下雨天,桥梁工区的于工长就没有叫我们到野外出工,而是安排我们几个临时工在工区大院里整理仓库。就在工作的间隙,我突然发现仓库的地上有一根三四米长的绳子,正好用来上学捆行李。

于是,我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就把那根绳子缠在腰上。我以为一根绳子对于一个铁路桥梁工区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并不会有人太在意。正当下午要下班的时候,一个姓史的保管员向刘副工长汇了报,说仓库里丢了一根绳子,工区里立刻沸腾起来。刘副工长说:“谁偷了,赶紧交出来,找不到这根绳子都不能回家。”工友们就坐在大门口等,后来有人说要搜身。我还没得及反映,大家都把肚皮露出来了,我偷的绳子也露了馅……

从那时我菜真正懂得了什么叫“无地自容”。我不知道他们以这种方式进行搜身合不合法,如果他们当中有人善意地提醒我,“谁拿了绳子赶紧送回仓库,我肯定给他们送回去。”后来,我觉得他们这是一个圈套,可能全工区的人都知道我是小偷,只有我一个人在那里装傻。我甚至怀疑他们是故意跟我表哥过不去。因为我早就知道表哥和那个副工长他们有过结,这回刚好被他们抓住了把柄。我感觉到我遇到了人生最大的耻辱,甚至想到了莫言因母亲捡麦穗挨打的场景。那天晚上,我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工友金彦民家喝酒……

(未完待续)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一)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二)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三)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四)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五)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六)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七)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八)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九)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10)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11)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12)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13)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14)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15)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16)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17)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18)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19)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20)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21)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22)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23)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24)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25)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26)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27)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28)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29)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30)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31)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32)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33)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34)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35)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36)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37)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38)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39)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41)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42)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43)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44)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45)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46)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47)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48)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49)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50)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51)
故乡文学|陆相华:哈河谣(连载之52)

作家简介:陆相华,男,中国艺术名家(2020年7月,由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颁发)。1970年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现居上海。散文作家,评论家,诗人,原人民日报记者。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员、上海市学校国防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曾在《人民日报》《神州》《大地》等发表散文、诗歌、艺术评论、报告文学、小说等100多万字,有作品获国家级征文一等奖、特等奖。出版的著作有:《我的平凡的世界》《为了那片绿水青山》《老哈河水长又长》等。

《故乡文学》 主编:陆相华
13816643239@163.com

故乡文学
散文、诗歌、小说等反映乡土文学的原创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