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1858期(总第5160期)
那位曾如巍峨山峦般矗立在我们身后,以他那双饱经风霜却依旧坚韧有力的双手,无声地为我们构筑起一方庇护天空的父亲,如今已默默踏上了一场我们再也无法同行的旅程。他留下的,是这世间深沉的寂静,以及我们心中如潮水般翻涌、难以平息的深切思念与追忆。每一次回望,都是对他温暖笑容与坚实背影的无尽渴望,每一滴泪水,都承载着对他深沉爱意与无尽怀念的倾诉。
父亲,不仅在教育领域独树一帜,更是家庭的坚实后盾。回望我们兄妹三人的求学历程,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不易。然而,正是父亲那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无尽的关爱,如同灯塔般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学业的巅峰。
我的求学之路,让父亲操碎了心。三十七年前的仲夏的一个傍晚,天边挂着一抹温柔的晚霞,仿佛预示着新的开始。那天,是中考录取分数线公布的日子。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推开家门,父亲那温和又略带激动的呼唤声将我引至堂屋。他望着我紧张的模样,脸上绽放出和煦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期待与自豪的光芒:“你考上中专了,也考上了重点高中!你想上哪所学校呢?”那一刻,幸福与激动如潮水般涌来,我几乎被这股情感的巨浪淹没,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说不出话来。我飞奔向厨房,将这个喜讯告诉了母亲,母亲笑着回应:“是啊,你考上了中考呢!一年的辛苦没白费!”她的笑容里藏着无尽的温柔与欣慰,仿佛春天的暖阳,温暖而明媚。看着母亲的笑容,我点点头,泪水已不知不觉滑落。
在我考上中专的三年前,哥哥考上了外地的重点大学,成为我们家的首位大学生。如今,我也实现了父母的梦想。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哥哥的肩膀上,为父母赢得了更多的幸福与荣耀。然而,面对上中专还是上高中考大学的抉择,全家人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最终,我选择了上师范学校,希望能够早日工作,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小妹也如愿以偿地迈入了大学的门槛。那一刻,父母的双眸中闪烁着激动的泪光,那是满载着欣慰与自豪的泪水。当初,我上小学二年级时不愿上学,是父亲坚定地牵起我的手,带我重新踏入了校园的大门;初中时,我因落榜又付出了一年的复读努力。而小妹,在父亲毫不动摇的支持与鼓励下,经过两年的刻苦复读,最终如愿以偿地迈入了她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随后,我通过函授教育,同样获得了大学本科的学历。至此,我们兄妹三人都成为了大学生,这份荣耀不仅是对我们各自奋斗历程的肯定,更是对父母无言大爱与默默奉献的最美回响。
随着我们兄妹几人相继走上工作岗位,每年的寒暑假,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回到那个满载着童年记忆的小乡村,帮助年迈的父母打理农活。在那简朴的餐桌旁,父亲总以他那温暖而深沉的嗓音,缓缓讲述着过往的岁月与家族的变迁。那些故事,如同夏日里的一缕清风,平凡中蕴含着哲理,朴实里透着动人,它们不仅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更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兄妹三人不断前行。正是在这些故事的浸润下,我们才渐渐明白,父亲为何总是对我们学业成就寄予厚望。我也终于明白,我们手中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其实是父亲心中那份未曾实现的大学梦,是他一生风雨兼程、默默耕耘的见证。它们不仅标志着我们个人的成长与飞跃,更承载着父亲那份沉甸甸的期望与不易。
对比我们兄妹三人相对平坦的求学历程,父亲的求学之路则布满了更为密集的荆棘与困苦。每一次忆及,都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泪光闪烁。父亲那份不屈不挠的坚韧与执着,仿佛穿越了岁月的长河,在我们心灵的最深处镌刻下了一道难以磨灭的印记,成为我们生命旅程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父亲上初中时,每天需徒步五里多到外村上学。他的早餐简单至极,仅是一块杂粮配一碗开水;午餐则是一个干瘪的“窝窝头”,连一口热水都很难喝到;晚餐则是稀得能照见人影的杂粮糊,难以满足基本的饱腹之需。在这条充满艰辛与贫困的求学之路上,父亲从未有过退缩,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编织着自己的青春梦想。
在那片被晨曦与暮色交织的贫瘠土地上,父亲的生活被编织成一幅幅不屈不挠的画卷。他不仅面对着求知路上的崎岖山路,更肩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其人生轨迹远远超越了校园的四角天空。每日,当第一缕光线尚未穿透厚重的夜幕,父亲便已悄然起身,肩上沉甸甸的不仅是装满书籍的书包,还有那历经风霜的背篼和粪叉,它们伴随着父亲踏上那条蜿蜒曲折、布满碎石的小路,沿途收集牲口的粪便。
春日里,细雨绵绵,夏日中,暴雨如注,一顶破旧不堪的草帽成了他唯一的遮蔽。但在风雨的肆虐下,它显得如此渺小,几乎无法为父亲提供任何实质性的保护。尽管如此,父亲的身影在雨中依然挺拔,他毫不退缩,继续前行。而到了秋冬,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刺骨,父亲的双手双脚布满了冻疮,那是岁月与苦难刻下的痕迹。在这朦胧的晨雾中,父亲瘦削而坚毅的身影时隐时现,每一步都踏得那么坚定,仿佛这世间的一切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挡他那颗渴望改变命运的心。
抵达学校后,父亲会默默地将背篼与粪叉隐藏在校门一侧的阴暗角落,那里仿佛成了他尊严与坚韧的见证。傍晚时分,当夕阳洒满归途,他又会重复早晨的辛劳,沿途收集,直至满载而归,将这份辛劳的成果上交给生产队,换取那微不足道的工分,用以补贴家用。在这所拥有三百余名学子的校园里,唯有父亲,以这样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篇章。
尽管生活给予他的尽是苦涩与艰辛,父亲的心却始终温暖如初,他从未忘记对家人的关爱与责任。那份无私与牺牲,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家人前行的道路,成为他们在逆境中坚持下去的力量源泉。
那时,学校会给学生发放一个“窝窝头”当作午饭,父亲总是要省下半个带回家给两个小妹吃。学校食堂的厨师得知父亲捡粪上学的事情后,中午给学生分发午饭时,偶尔会偷偷地多塞给父亲一个“窝窝头”。可父亲舍不得吃,全都带回家,去填充爷爷、奶奶和两个姑姑那饿得难受的肠胃,使他们熬过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而父亲每天忍饥挨饿,艰辛求学,还要下地干农活。我想,父亲身体虚弱、饭量小、吃饭怕生冷的毛病,大概就是那个时候落下的病根吧。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父亲的坚持与付出,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学业,更是为了整个家庭的生存与希望。三年的捡粪上学之路,见证了父亲对家庭的深沉责任,他的行为虽看似卑微,实则伟大。我无法想象,这三年里,十三四岁的父亲如同一个孤独的行者,倔强而执着地做着这件事,得承受多少异样的目光和议论啊!但我深知,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父亲之所以默默承受这一切,仅仅是为了用捡拾粪便换来的那点微薄工分,在年终时能让家人多分得一些口粮,为全家点燃生存的希望之光。这份农活在旁人看来或许卑微,但实则是年少的父亲为了支撑家庭生计,不得不做出的牺牲与努力。
这段艰苦的求学经历,塑造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性格,也为他后来成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这份坚韧和对家庭的深厚情意,让父亲在面临人生重要选择时,做出了令人动容的决定。父亲初中毕业的时候,爷爷奶奶都已经五十多岁了。奶奶由于小时候裹脚的缘故,不能到田里干活;爷爷也帮不上太多忙。我的两位伯父都在外地安家落户了,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姑姑。因为生活实在是太穷困了,两个姑姑都没能够上学。这样贫苦的家庭状况,不允许父亲再继续上高中了。面对家庭的困境,年仅十六岁的父亲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梦想,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展现了他作为家中顶梁柱的担当与勇气。
父亲在家务农一个多月之后,经他的老师推荐,当上了民办教师,被分配到外村去任教。父亲的身份虽然改变了,但是他所肩负的责任以及对家人的爱却从未改变。在艰苦岁月里养成的生活与生存习惯,并没有因为父亲当上民办教师而有所改变。父亲上班的时候就和他上初中读书的时候一样,总是带着那个背篓和粪叉。在上班和下班回家的路上,他依旧做着他的第二份“工作”——捡粪。唯一有变化的地方是,父亲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的时间变长了,需要两个多小时;随着父亲结婚,有了我们兄妹几人之后,他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
父亲深知文化的重要性,把办好家乡小学和供我们兄妹三人考上大学视为他此生的使命,为了这个使命,父亲付出了难以言喻的艰辛与努力。父亲以身作则,严谨治学,与同事们携手共进,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将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打造得声名鹊起。
回望往昔,我愈发深刻地领悟到父亲的不易之处。他与母亲,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生动演绎了责任与担当的真谛,无私与奉献的内涵。父亲常常用他那布满沧桑却有力的声音告诉我们:“饭得一口一口地吃,生活再难,日子再苦,只要咬咬牙,总能挺过去。”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在我遇到挫折时指引着我前行的方向,教会我用乐观、坚韧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家中的六张大学录取通知书,是我们对他最好的回馈和纪念。
数年前,当女儿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迫不及待地拨通了父亲的电话,渴望与他共享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在我眼里,父亲不但是我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更是我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他理应是第一个感受这份幸福的人。手捧着女儿的录取通知书,我深切地体会到了父亲当年那份难以言表的喜悦与欣慰,交织着泪水与欢笑的瞬间,是对过往所有艰辛与付出的最完美注解。
如今,父亲已悄然离世,他的离去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和空虚,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但他的父爱如同永恒的星辰,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他的坚韧、执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勇往直前,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父爱的力量和荣耀,将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