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干姜这两味药啊

学术   健康   2024-03-27 23:47   山西  



出门了,一股风吹来,感冒了,身体要赶跑这个风邪,正气鼓动,要发烧,流鼻涕。
也可以用西医的语言说,要白细胞增高,吞噬掉这个感冒病毒。

很正常嘛,总不能被风邪、西医叫感冒病毒,杀死吧。
它身体有自己的方法。也叫自愈力。
所以西医说,感冒不用喝药也能好。它没办法嘛,现在杀死感冒病毒的药还没研究出来呢。

《伤寒论》说了,碰到风邪这种病毒的话,用桂枝汤,给它赶出去就好了。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桂枝汤怎么把这个叫风邪的感冒病毒赶出去?

需要有力量。
昨天讲了:
《桂枝、肉桂这两味药啊》
公众号:中医师吴剑波  第234篇文章
桂枝是补心阳,通血脉的一味中药,把动脉的血打到全身。

生姜在这个过程,是干什么活的?



生姜、干姜这两味药啊
#2024.3.28


01、生姜


教科书《中药学》,把生姜归在辛温解表药,可以开通皮肤表面的毛孔,让这个邪气从皮肤表面出去,很有道理。

邪有出路,面对病毒,中医是帮身体把这个病毒赶出去,管你叫什么甲型、乙型的,你是个贼,我给你赶出去就行了。所以啊,2000年来,一个桂枝汤就行了。

西医是通过化验,认识这个贼,把这个贼杀掉,贼也不是吃素的,隔段时间换个马甲,等研究出西药来,我又换了个马甲,科技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在辛温解表药这一章,还有其他的中药:

麻黄
桂枝
紫苏
生姜
防风
荆芥
羌活
苍耳

在教科书《中药学》中
生姜的药性是: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02

生姜呢?
非常的辣。
都有体会,冬天出远门回来,喝完姜汤,会浑身燥热,发汗。
身上有寒湿,生姜具有发散风寒的力道,从吃进脾胃发散,一直到皮肤表面。

我们观察生姜这个植物。

一个根茎出来,侧面又分叉长出一个根茎,然后又分叉长出一个根茎。

生姜的气啊。
具有分叉出去的能量。
生姜的味啊
非常的辛辣,可以产生热,散发出来。

这就和桂枝形成一对好搭档。
桂枝、生姜组合。
桂枝补到心阳的能量,从血管里边,生姜可以分叉到皮肤表面,从营气转化到卫气。中医术语,叫调和营卫之气。
皮肤表面的卫气足够了,顺着这个路径,就把风寒邪气,给赶出去了。也就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这就是生姜的奥义。


03


《神农本草经》
生姜干姜是写在一条的。
生姜晒干,变成干姜,就是辣的浓度变浓了,以至于药性发生了变化。
就像铁和钢,铁的纯度高了,就是钢了。

《神农本草经》干姜,味辛,温。主胸满,欬逆上气;温中止血;(这是干姜)。
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这是生姜)生山谷。

先看生姜:
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出汗
这个大家都有体会。
辛辣的味道让人发汗,不用多说,只不过生姜这个出汗,是从血液中分叉到皮肤表面的,这个是它独有的东西。

早上吃姜,如喝参汤
晚上吃姜,如吃砒霜。

早上,卫气从血管中的营气中出来,吃生姜,帮着卫气出一下,自然好不过了。
晚上,卫气要回血管中休息了,吃生姜,你还让它强行出来,这就叫倒行逆施。

逐风湿痹
风寒湿气,造成的关节炎。
这个发散风寒的药性,把这个风寒湿气,给赶出去。

肠澼下利,久服去臭气
肠道里边有水毒,这种寒湿性质的拉肚子,生姜也发散出来。
所以有一种说法,生姜去水毒。

身体中,能用的水叫津液。代谢不掉,储留在身体里,就是死水,水毒。这个水会发臭。
我们以前讲过一个防己黄芪汤皮肤下面有水毒:皮肤灰白色的,大腿粗粗的,身上有一股酸臭味。
《身体的抽水机,消肿的良药——防己这味药啊
公众号:中医师吴剑波 第232篇文章

还有在将要少阴篇讲到的真武汤,阳虚水泛,浑身浮肿,就是慢性肾炎这一类的,用生姜退这个水肿。
生姜,可以把水毒散出来,也可以说久服去臭气。

《经验方》有一个方子,“善治狐臭,用生姜汁涂腋下,绝根本”
理发馆有一个服务,用生姜汁洗头,说可以长出头发,我发黑油亮,没有用过这个服务,如果有效果,也是用的是生姜这个分叉散出去的药性。
有用过的吗?评论区留言,告诉一下大家。

04、干姜


把生姜晒干,就成了一味干姜了,这个气就发生变化了,
生姜的发散的这个性质,随着辣的浓度的上升,它的药性以发热、温暖为主。

在教科书《中药学》中,干姜归在温里药中,治疗寒邪,在这一章,还有:

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细辛
花椒
丁香

有好几个都讲过了:
去寒湿、补阳气的祖宗——附子这味药啊
桂枝、肉桂这两味药啊
散寒止痛,让寒湿之气降下来——吴茱萸这味药啊
厨房里也有妙药——花椒这味药啊

在教科书《中药学》干姜的药性是:
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05


《神农本草经》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


胸满,咳逆上气。

水湿停留在肺部,会胸憋,会咳嗽。
我们以前讲过治疗胸有水湿痰饮,外感风寒,寒气和水结合在一块,喉咙里轰隆隆的,小青龙汤
里边的去水毒,化痰饮的铁三角:
细辛、干姜、五味子组合。
细辛把水湿和寒气分开。
干姜把这个寒冷潮湿的肺烘干。
五味子,免得把肺气损耗,收敛这个肺气。
其实,还是用的干姜温暖这个力道,它能温暖全身。


小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炙、桂枝去皮,三两、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
【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功用】解表蠲饮,止咳平喘。
【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咳喘,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温中止血
温中自不必说。
温暖中焦脾胃,我们刚学过《伤寒论》太阴篇。
《《伤寒论》太阴篇总结,就是脾胃病啦
用到了,大量的生姜、干姜
比如经典方子:理中丸。

理中丸
《伤寒论》
【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各三两
【用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1)中焦虚寒,自利不渴,呕吐腹痛,不欲饮食,以及霍乱等。(2)阳虚失血。(3)小儿慢惊,病后喜唾涎沫,以及胸痹等由中焦虚寒所致者。

止血呢?
肠道太寒了,肠道肌肉的血管堵塞了,就崩开了,流出来了,这个血就吐出来,或者拉下来。
然后用温暖的药,暖暖肠道,这个血管就通了,又愈合啦。恢复正常。


06


生姜、干姜
说是两味中药。
其实就是一个东西。
就是因为辣的浓度不一样,药性上有了变化。
药性上大同小异,干姜干的活,生姜也能干,原文中写道: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生者尤良。

生姜长于发散,去水毒。生者尤良。用生的好。

干姜长于温暖,温脾胃、温肺、温肾、温全身。



07

干姜呢?
喜欢和附子搭配着干活。
都温阳。

附子的特点是:通行十二经。温暖的力度到不是很大。
术语叫走而不守。
干姜的特点是:温暖的力量大,这个热量安安稳稳停留在脾胃这一带。
术语叫守而不走。

干姜、附子组合。
刚好是干姜提供热量,附子把这个热量带到十二经,达全身。
真是一对好朋友。
四逆汤、白通汤、姜附汤、附子理中丸,都用到这个组合。

生姜呢?
和红枣也是一对组合
生姜、红枣组合。
药性刚好相反,一个是把营气转化为卫气,一个是把营气,转化为更细腻阴柔的血液。
用在前文提到的桂枝汤。调和营卫。

我们抓药,有时候医生叮嘱,放几片生姜,放几个红枣,叫做药引子,就是让这个药方子,进脾胃,走血管,达肌肤,好好地发挥药效。。

桂枝汤,说是感冒方子是小瞧它了,调和营卫之气,气血融合,平时去去身上的虚邪贼风,做个保养药,也很好。


好了,生姜、干姜,也讲完了。
另外呢,生姜皮也是一味中药,擅长和脾行水,退水肿。把干姜用微火烤一下,也是一味中药,叫炮姜,擅长温经止血。
就不讲了。







中医这个东西
学它没有快感的话
就不要学了
天底下这么多好玩的东西
也不是当紧的东西
有病的话
天底下的医生这么多
让他们看就好了。
没有必要
吃根油条
还得学炸油条。
我在这里闲写
你在那里闲看
看得开心
留言区叫个好
舒服,是最美好的状态
功力,就滋养起来了。



如果对你有启发,请点个关注或者“再看”吧。
老读者建议
“星标”,没有任何互动,系统可能不会再推送给你。



中医师吴剑波
吴老师徽信号:18636264169 点我关注。略懂中医,育儿搏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