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解决一个困扰输入法许久的问题,这位威震八方的佛前第一护法,名字到底是韦陀还是韦驮?
有人要问了,无论是哪一个韦tuo,不过都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梵文的音译,用哪个都没区别,何必分那么清呢?
事情当然没那么简单。
韦驮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吠陀教的因陀罗,后来化作婆罗门教里的战神“Skanda”(塞犍陀)。此时的祂习惯以孩童的样貌出现,披挂金甲,持金刚杵,骑孔雀,后面还有了六面多臂的形象。
骑着孔雀的小娃娃
在这个乱成一锅粥的宗教里,祂最有名气的身份是创世三神之一湿婆和雪山神女波哩婆提的孩子,也因此得了“天神”或者“天”的称号。不过祂的神设相当带感——传说中他仅仅出生六天,便接受灌顶成为天军统帅,率领众天神出征,最终用长矛刺死阿修罗王,恢复了天国秩序。
骑着孔雀的塞犍陀
印度笈多王朝鸠摩罗•笈多Samudra Gupta在位期间
铸造的金币
在发展期大肆扩充自己职能的佛教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大一个信仰源。很快,韦驮就以转轮圣王幼子的身份加入佛教,在佛教担任“保安大队长”的角色。负责护持佛法,同时护持修行佛法的众生
在佛经里,祂蒙受释迦牟尼佛授记,将于未来贤劫千佛中,最后一位成佛,佛号楼至。还有了捉捷疾鬼保护佛陀舍利的传说。
韦驮捉捷疾鬼
经历过南北朝的混乱,到了唐代,佛教已然迎来了大兴之势。
不光是我们熟悉的空海弘法、玄奘取经,光是初唐,高僧已然是层出不穷,随便找几个都是可以被记载在佛教史上的人物。
比如,道宣。作为中国的律宗初祖,他一生研习、精持戒律,依佛制筑戒坛为人授戒,盛名远播西域。
不过,戒律戒律,也可以算成佛家弟子要遵循的一种“法度”。俗世的帝王要实行法规,尚且需要精兵良将和百姓对皇权的敬畏。道宣无权无人,即使出家的弟子有心向佛,但怎么让他们认可他所传律法的正确性呢?
这里就显现出宗教的好处了,地位不够?自有仙神为你站台。道宣在他的《道宣律师感通录》和《律相感通传》等书中,写下了自己天人感应的神迹。
在他的描述里,他见到的是天神的使者,使者介绍说:“弟子是南天韦将军下之使者,将军事务极多,拥护三洲之佛法,有斗争凌危之事,无不躬往和喻令解。”
自道宣之说名扬天下,韦陀菩萨已经成为了有法力、有编制、有传说、有民众认可的四有菩萨,只缺一个“稳定曝光”的机会了。
这不难。
经过道宣的宣扬,韦驮的形象已经不复印度神的狰狞,反而成为了一等一的青年将领:戴盔穿甲,手持金刚杵。从长相到穿着,完全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
刚巧唐代佛法大兴,各类寺院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头,众多护法菩萨也在此时开始崭露头角。正巧声名大噪的韦驮菩萨便在此时搭上了顺风车,如今山西佛光寺大殿主坛上,便有一尊唐代的韦驮像。
图中标圆圈的即为坐姿韦驮 图源:无用研究社
于是,韦驮像“爰自乾封崇至化,逮今名位列诸天,每在伽蓝或兰若,熏修之所现威权。”寺庙里开始将韦驮作为常驻菩萨供奉。
不过,韦驮的位置可与其他菩萨不同。
灵隐寺韦驮 图源:灵隐寺
无论佛道,都喜欢把自己的战力天花板放在自家门前最显眼的位置。比如一个道观,往往一进门就能看到和孙悟空在凌霄殿打了八百个来回的王灵官。
佛教也不甘示弱,在天王殿里放上了自己的战斗力天花板:虽然笑脸迎人的弥勒战斗力也不差,但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跟他斗气,不好不好。
等一转头,就是韦驮了。作为佛教的大护法,韦驮常驻天王殿,背对弥勒站立,负责震慑宵小,监视着整个寺庙,也让来寺庙里干坏事的人在出门的时候吓一跳。
广州光孝寺的韦驮 图源:光孝寺
时间长了,僧人们便也把一些得罪人的事情交给这位“黑脸菩萨”去做,比如,劝退来挂单的云游僧人。
前来礼佛的云游僧人可以观察韦驮手中的金刚降魔杵,如果韦陀扛杵在肩,这表示此寺院为十方丛林,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僧人免费吃住3-7天。若是韦陀双手合十降魔杵横在胸前,则只能挂单短住1-3天。
韦驮 图源:五台山大圣竹林寺
如果韦驮菩萨手中的降魔杵触地而立,则表示此寺为子孙庙,不欢迎外来的僧人在此寺院挂单。
1920年的少林寺韦驮老照片
如今的少林寺韦驮为拄杵塑像
除此之外,如果寺院里供奉观音,韦驮大抵还会出场一次,和伽蓝一起左右护法。可能是“观音情度韦驮天”的民间传奇影响,此处就不多提了。
或许正是因为韦驮定位的原因,即使在佛教的一众或着僧衣威严、或着璎珞慈悲的佛陀菩萨中,也是独一份儿的英姿飒爽、气宇轩昂。
双林寺韦陀像 图源:人民网 摄影/邢睿泽
图源:平遥古城景区
双林寺的韦驮像高1.6米,立于千佛殿的醒目之处。这尊韦驮像造型夸张,全身造型仿佛一张拉满的弓,身披甲胄,左手拿着金刚杵,右手握拳,昂首挺胸,成丁字步站立,眼睛与头部方向相反,一派威风凛凛的形象。
图源:平遥古城景区
塑造者对韦驮身上的甲胄和战袍的飘带处理得十分细腻,坚硬的甲胄与柔软的飘带形成鲜明对比,堪称明代雕塑中的佳作。是历朝历代韦驮像中的佼佼者。被专家誉为“全国韦驮之冠”!
从印度战神再到如今的韦驮菩萨,这一路的经历,不可谓不曲折。
但起起伏伏,这位菩萨最初的根本却从未变过——这是一位为守护、秩序而战的神,并永远为这份愿心战斗下去!
参考文献:
[1]朱天舒.韦驮神在中国的重塑与转化[J].佛学研究,2024,(01):191-210.
[2]于怀瑾.护法韦驮探源——印度战神“塞建陀”的中国化历程[J].世界宗教文化,2022,(06):85-93+2.
[3]王茹娜,张静.平武报恩寺韦陀天造型解读[J].美术大观,2019,(08):142-143.
[4]张聪.中国佛教二十诸天图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8.
[5]张建华,李晓霞.韦驮像不同造型含意探究[J].文物世界,2016,(06):17-19.
[6]罗攀.“易筋经·韦驮献杵”之文化内涵[J].科技信息,2010,(30):676.
人文\艺术\行走
有温度的文化体验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点击往期原创
▼
海昏侯的黄昏|土司王朝:太原青年雄心
粟特人.葡萄酒|锦囊 . 波斯银币 |大月氏人 . 造玻璃术
少林 . 资寿罗汉|契丹秘藏 . 应县木塔|巨碑沉陷 . 武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