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抵押后,周转资金仍缺100多万元,这该如何是好?”中标好几个大订单,却凑不出扩大生产所需的流动资金,宁夏安创蓓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创蓓康”)财务负责人水丽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转机很快到来。为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助力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宁夏金融监管局以深入实施“四新”工程为引领,强化央地协同,通过“两手牵”、落实“两清单”,从银行和企业两端同时发力,探索落实落细支持政策的“本地化”抓手,全力以赴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见效。由此,安创蓓康解决了融资难题,看到新的生产线顺利投产,水丽的眉头也舒展了。
宁夏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借助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专班化运作优势,推动辖区结合产业特点、市场特色、企业特征等创新“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形式,充分发挥走访调查问卷、金融产品政策汇编等在汇聚行业合力、并联县域部门、触达小微企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全面准确摸排掌握小微企业金融需求,做到对接“不扰企”、服务“不缺位”。
此外,宁夏金融监管局将走访摸排作为“一手牵企业,一手牵银行”的重要纽带,引导企业扫码填报问卷,提升走访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信易贷”平台功能健全,解决数据归集标准不统一、信息更新滞后、内容结构不全面等问题,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涉企信息共享运用,助力工作专班高效率筛选出符合“五项标准”的企业,以智慧化服务助力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
截至目前,通过“走访码”小程序已服务4664户企业,融资授信209.85亿元,解决融资需求110.83亿元。
“对银行来说,在没有抵押物的情况下,贸然增加授信的风险很大。好在小微融资协调机制为我们提供了企业推荐清单,还有来自各个部门与企业相关数据,加之走访调研了解情况,这些信息帮助了我们增加授信。”此次为安创蓓康提供贷款的农业银行贺兰支行行长张军说。
驱车行驶在乡间小道,两边都是已经收割完成,等待春天灌溉的稻田。谁能相信,在这里竟能产出口感不输江南水乡的大闸蟹?
“我们的蟹苗都来自上海、江苏,采用蟹稻共生的养殖方式。稻田收割后,螃蟹转移到了人工棚里养殖。”宁夏渔掌门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英平带领记者来到几处下面是大水池的人工棚,里面都是生龙活虎的大闸蟹。
吴英平是一个爱钻研的人。过去蟹苗从上海拉回宁夏,死亡率很高;之后,该企业攻克本地繁殖技术,使蟹苗本地化,存活率从50%上升至90%,几乎满足了全区的蟹苗需求。他因此当上了全县螃蟹养殖的“产业顾问”。
“产业顾问既可以提供技术指导,也能作为银企之间的纽带,为整个产业授信把关。”贺兰金融监管支局局长于小勇告诉记者,产业顾问是该支局推行的一项新制度,能够有效培育当地产业,促进银企共赢。农业农村、科协等部门也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协调配合,各种跨部门、跨行业的资源串联起来,几个巴掌一起拍,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吴英平的企业发展壮大,离不开贺兰农商银行的长期支持。稻田从1亩地到3000亩地,贷款从5万元到500万元。近期,他打算新建冷库和加工设备,贺兰农商银行根据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优惠政策,为其提供信用贷款200万元以及担保贷款300万元,担保费用减半,贷款利率仅3.8%。现在,吴英平这个产业带头人和核心企业推动了整个产业链授信,其大闸蟹直销店带动养殖户20多户,冷库和加工设备也可供周边养殖户使用。
“我们充分调动各行业主管部门资源丰富、工作抓手多、覆盖面广的优势,联合开展政银企对接、政策推广、服务对接等活动,提升银企对接渗透率。指导县区专班,围绕水产养殖、汽车销售等特色产业打通政策障碍,有效解决‘海鱼陆养’等风险识别难、贷后管理难的问题。指导银行充分运用技术手段简化信贷审查审批流程,建立小微企业信贷‘绿色通道’,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宁夏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宁夏金融监管局还抓住利率、期限和担保条件3个小微企业最关心的要素,汇编辖内银行机构普惠金融产品电子菜单,制作方便传播查询的二维码,用接地气的大白话儿代替金融术语,让金融产品更可比、企业更易懂、选择更自主。采用“一图读懂”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汇编惠企利民政策制度,推广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目录,发布落实融资协调机制的典型案例,树立政银协同助企为民的正面形象。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 肖逸天 房文彬
《中国银行保险报》编辑 王梦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