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太仓农商银行的“金融小分队”早已迎着冬日的暖阳,带着上一年的丰收总结和对新春的浓浓祝福,为迎接2025年这位满载希望的“新朋友”,穿梭在城市的繁华街巷,踏足于乡村的广袤田野。
年年春务似寻常,春景一年似比一年好。每逢春节前夕,太仓农商银行总是早早着手,精心筹备各式新年“福礼”,为全市百姓送去绵绵春意,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太仓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为百姓送去春节大礼包
“有的家庭生活上比较困难,像这位独居的王老伯,无儿无女,每月只有98块钱的生活费。”浏家港支行行长尹中秋送完帮扶物资后不禁有感而发。虽然“近渴”解决了,但也需要帮助老人家找到能够维持日常生活的“远水”,“我们行里想和社区商量一下,帮王老伯找个门卫的工作,好让他有份正常收入,我们心里也就踏实了。
”想百姓之所想,解百姓之所难,银行人的“年味”,体现在这“靠前一步想”里。时阿公也是太仓农商银行此次新春帮扶对象,因为听力障碍,加上妻子也有一定程度的视力障碍,在社区的帮助下,太仓农商银行南郊支行行长王晓芳主动对接上门,将带着满满诚意的年货大礼包送到了时阿公手里。阿公笑了,说了一句:“好孩子们,你们来了,这个冬天就没那么冷了,谢谢你们。”
银行人的“年味”,融化在这“多暖一人心”中。而这看似平常的“小习惯”,太仓农商银行已经坚持了12年,他们积极践行社会职责,投大爱于民生,冲锋在“金融为民”的第一线。
新春新岁乐事多,送福迎春上门忙。送福字、送春联也是太仓农商银行每年春节的例行“春务”。除了在柜台能够领到新春对联福字,当地的百姓更是习惯了在春节前夕的周末,太仓农商行工作人员怀抱“福袋”挨家送上门的情景。从村委会的办公室到熙熙攘攘的超市,从繁忙的医院大厅到沿街林立的店铺,多少寻常百姓家,总能找到他们的身影。
“我们家每年就等着你们行的人来送春联呢,你们来,就是送好兆头来咯!”吴姨笑着接过太仓农商银行工作人员送来的专属春联。“不冷了,不冷了,老百姓一夸,咱还冷啥!”听到吴姨发自内心地感谢,工作人员笑嘻嘻地说。这样实打实的称赞,让清晨就在冷风中走访的银行工作人员心里窜过一阵暖流。
银行人的“年味”,附加在这“好日子的奔头”里。工作人员每递出一张福字,都会送上一句温暖的祝福:“祝您新年福气满满,日子越过越红火!” 老人们接过福字,笑得合不拢嘴,连连道谢,那一道道皱纹里藏着幸福的味道;孩子们则兴奋地在人群中穿梭,手中挥舞着福字,宛如一群欢快的小鸟,带着新一年的朝气与活力。一位大爷接过福字后,感慨地说:“银行人想得真周到,这福字一到手,年味儿一下子就浓了!”
太仓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三下乡设点宣传金融知识
金融知识,随福传递。秉承着要让百姓“富了口袋”也要“富了脑袋”的初心,送福字的途中,工作人员还不忘在活动中干起自己的“本职工作”,伴着一句句“不听不信不转账,陌生电话要提防”“高息回报莫轻信,投资陷阱要远离” 等朗朗上口的反诈口诀,几位工作人员拿着宣传资料,就加入了村口围在一起的村民中间,“大家接到陌生电话,说您中了大奖,需要先交手续费才能领取奖金,这肯定是诈骗,千万不能信!还有那种承诺超高利息的投资,多半也是非法集资,咱们辛苦攒的钱可千万不能投进去啊!”工作人员小陆嘱咐着大家,说笑间,平常接触不到的金融知识也就进了脑、入了心。
新春送喜年年有,“文明之花”处处开。新年伊始,太仓农商银行积极参与了太仓市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三下乡 三进城”活动,并在活动现场设摊进行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助力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现场老百姓一看是太仓农商行这群“老熟人”,立刻围了过去,人头攒动甚是热闹。“社保金是国家给的养老金,我们得好好自己用,买吃的用的,好好揣着,可别去信那些高收益的非法活动哦。”以新春节点为媒介,送“福”又送接地气的金融“定心丸”,让百姓的2025新春更有好运道!
文 / 陆文婷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 邢安艺
《中国银行保险报》编辑 王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