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尚村溯源
西北村遗址
藏经殿
双龙泉的传说
张店有个马尚村!这个村可了不得
马尚镇马尚村建于唐朝或更早,旧址在班家村以南的黄土崖处,为旧长山县五大重要集市之一。明朝洪武年间,村址东移并改名“太平庄”(有碑记),村中原有一条南北大道,旧称大车沟,是旧时骡马拉大车轧出的。清朝嘉庆年间,这条大道成为“东马上庄”和“西马上庄”的村界线。民国年间两村合一,改称马尚庄。
旧马尚村有12个大门,东为望旭门,西为望海门,南为望岳门,北为拱辰门。其他的角门、侧门还有安贞门、望云门、永安门、阳谷门、德盛门、诚政门、东华门、东阳门;村内有庙四座,名称为关帝庙、张家庙、土地庙、南庙;大字号商贾有四家,名称为恒源祥、福源永、源兴义、玉盛。还有一殿,为藏经殿;有一塔,为和尚塔;有一座牌坊。
马尚村系较大的自然村落。以十字大街中心为基点,东接和平路,距淄博火车站7.5公里;西至黄土崖水利工程1公里;南距胶济铁路线500米;北距张周路800米。马尚庄旧属长山县,1956年3月长山县撤销,马尚庄划入邹平县,1958年11月马尚庄划入张店区。
农业合作化时期,马尚庄分为四个生产大队,即马一大队、马二大队、马三大队、马四大队。1996年,依据四个大队的地理方位,分别更名为西南村、西北村、东北村、东南村。
马尚村旧时有多个名字:一称柴桑店,二称郭扎店,三称博扎店,四称太平镇。当地曾有“废了郭扎店,立了马尚街”和“先有柴桑店,后有黄桑店(张店)”之说。
传说郭扎店原为一座繁华的小镇。有一年,年龄幼小的朱元璋,随母讨饭至此。其母虽出身贫困,衣着褴褛,但亦有几分姿色,此地几个男人对其不轨,戏言轻举。朱元璋目睹此景,尤为恼怒,暗自发誓道:“有朝一日等我坐了金銮殿,有了势力,非踏平这方地域的人不可!”后来,他果真登基当了洪武皇帝,便派员大洗山东十二年。郭扎店遂被夷为平地。在郭扎店旧址上,曾从土中挖出许多断砖瓦砾,据说就是郭扎店房舍的残骸。
马尚西北村遗址位于西北村西北,为一处平原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300米,呈长方形,面积约6万平方米,西边有一条人工水渠,自南向北流过。东临北京路、西临上海路、南临和平路、北临新村西路,与淄博市体育中心南北对过。断崖处可见文化层堆积,厚约1米,采集的标本主要有罐、瓦、砖等陶器残片,陶质为泥质灰陶,该遗址应为汉代的聚落遗西北村遗址标本址。2010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旧时,马尚村村内原有一处藏经殿,占地面积约20亩,绿树掩映,殿宇规模宏大,殿堂森严,殿内修饰讲究,鎏金挂银。正殿所立佛像众多,其中的千手千眼佛,约有5米多高。据传,此殿中有一住持姓马(或曰法号为“马尚”),是朝廷派驻的高僧。因其博览经卷,道行高深,名扬四方。马和尚圆寂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藏经殿所在地称为“马和尚”。久之,此地名简称“马尚”。
藏经殿专门收藏经典、经卷,极为齐全。方圆几十里内的佛徒查抄经卷,纷至沓来,可谓门庭若市。每年三月三日,春光融融,花红柳绿,许多童男贞女,便在院里铺开青布数匹,将所藏经典,逐一摆布于青布上晾晒,虔诚的信徒,方可走近诵念。
藏经殿新中国成立前后曾开辟为学堂。再之后,殿被拆并在其上建起了供销社、饭店和生产队的饲养院等。当年殿上的一些大石料已为建房使用。
马尚水文站防汛警钟也很有名。水文站位于马尚镇新安村西南、孝妇河黄土崖险工段。
悬于两柱中间的铁棍上,高1米65,直径44厘米,壁厚1厘米。黄土崖是孝妇河上唯一险工段,孝妇河、范阳河在此汇流后转向西,汛峰到来极易造成北岸决口,清末至今该处曾四次决口,最近一次发生在1964年,灾后修建了警示钟。
据说,警钟是用抗战时期日军投掷的航空炸弹弹壳而制,在河道建设时作为集结号,防汛时作为防汛警钟。孝妇河湿地公园建成后,该警钟仍在公园内等待着市民的参观。
现在马尚四个村都发展的如何呢?
西南村(原马一村)东临西北村,南临胶济铁路和孝妇河湿地公园,西临天津路(西路),北临张周路。地处平原,辖区面积约600亩,绿地约326亩,全村共348户,均为汉族,村中以李姓居多。辖区内有企业9家。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村民福利待遇不断提高,村里为所有村民办理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男60周岁、女55周岁开始每月领取养老救助金,并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给予奖励。村务公开透明,通过各种形式对村民进行普法宣传,村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村风村貌焕然一新。
西北村(原马二村)位于老镇政府驻地西北,东靠北京路(西十路),西临滨博高速公路,南至济青电气化铁路,北接市体育中心。现有土地300余亩,共有居民756户,1816人。
2009年11月,该村启动旧村改造,小区规划占地面积227亩,至2012年完成改造,共建成多层住宅楼25栋,小高层6栋,1万个地下车位,还建有人工湖2个,健身广场4处,约计4000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30余件。小区内保留一棵400余年的国槐,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整个小区是一个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生活小区。
东北村(原马三村)位于新村路与北京路交叉路口东南角,与山东理工大学博市体育中心和淄博市实验中学相邻,全村共有394户,1100余人,均为汉族。建有马尚大街便民市场一处,第三产业正处于发展阶段。
1955年互助合作时,马三村又名“迎旭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更名为马三村,当时常住人口200余户,780余人,土地面积1200亩。四邻是:东为马尚火车站,西为马尚西门,南至胶济铁路,北到房镇镇范家庄。村内建有砖瓦窑厂一处,有各类经营店铺马车店、周家店、王家店、李家店等。马车店是以经营过路马车停靠、客人住宿为主家店主要经营停放马车、食宿等,王家店以经营水煎包为主。村民则以种地为主。
近年来,村两委带领广大党员群众,从本村实情况出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自2006年起,东北村就启动了旧村改造工程,至今全村共建多层住宅楼17栋,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建高层住宅楼5栋,建筑面积12万余平方米,全村300余户村民都已搬入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居民生活安定和谐,村容村貌整洁靓丽。
东南村(原马四村)位于和平路以南,胶济铁路以北、西南村以东,横跨北京路(西十路),与山东理工大学、淄博市实验中学毗邻,地理位置优越。辖区面积约400亩,绿化面积120亩。全村共有598户,1357人,均为汉族。
东南村于2006年开始实施旧村改造,至今25栋村民还房楼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新村规划一致、楼房整齐、路面洁净、绿树成荫、配套齐全,老百姓安居乐业。
文 / 范立训 范建禄
摄影 米麦爸 靳树忠
再见,百年马尚大集!
2016年5月11日,农历的四月初五,正是马尚大集。位于北京路以西的和平路上的马尚大集坑洼不平的路面上,分左、中、右摆满了三排摊位,绵延千余米,卖东西的、买东西的,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很多商贩从邹平、桓台等周边区县赶来,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玩的,人们日常用到的东西无所不有,还有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诸如换锅底、摊煎饼、磨麻汁等传统手工技艺。
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这是马尚大集的最后一个赶集日了,集市散去后,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马尚大集将永远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一处更加规范整洁的现代化便民农贸市场。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北京路以西的和平路已经从一条农村道路,渐渐成为新城区的城市道路。
然而坑洼不平的路面和路两旁破旧的砖瓦平房,与附近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小区显得格格不入,也影响着淄博市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形象。
政府部门顺应民意,将和平路西段规划为淄博市中心城区西部东西向城市次干路,规划道路红线30米,建设范围西起原山大道,东至北京路,道路总长度约2511米,工程计划总投资8689万元,全路段新建机动车道及慢行一体,计划12月份完成。
土生土长的马尚人王家骅,今年66岁。他小时候就听老人们说,马尚大集是方圆几公里内最大的大集。有史料表明马尚庄始建于唐朝或更早,马尚大集为古长山县五大集市之一,农历逢“五、十”为集。
上世纪七十年代,村民曾挖出一块石碑,碑面镌刻“义集”两个盈尺大字,立碑时间为清朝雍正十六年,即公元1738年,这是马尚大集有据可考的最早时间。所谓义集就是古时为了方便民众物资交流需要,自发设立、自我管理、自由买卖、免收捐税的集市。具有上百年历史的马尚大集,在方便人们生活、促进商品流通和地方经济发展上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从今以后,马尚大集只能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了。虽然可惜,但却是社会进步、城市发展的必然。大集这种市场形式虽然方便了人们购物,但其对市容市貌、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随着中心城区的不断发展,原来的潘庄大集、闫桥大集都早已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在马尚大集原址附近,东北村便民农贸市场正在动工建设。东北村便民市场占地29712.3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余平方米,总投资约1200余万元,该市场内设有果蔬区、水产区、干货区、百货区以及精品店、药店、银行等,可为周边11个生活小区的近10万人提供更加便利的购物条件。
在整个和平路西段升级改造工作完成以后,这座大型农贸市场将同时对市民开放,届时传统的马尚大集,将华丽转身成为环境整洁、管理规范、交通便利的现代化农贸市场。
到那时,这里将天天都是“马尚大集”。
文:毕研华 鹿鹏
原文发表于 2016年 掌中淄博
综合自《淄博记忆乡村》《张店乡村记忆》,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