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背景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用

科技   2024-11-28 12:28   北京  


本文收录于《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24年第5期,目次35


摘要: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农业生产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该文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分析农业信息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探讨实现小麦种植全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的措施和办法,提出了构建包含实时数据监测、预测警报模型、智能提醒、科学决策的智能管理系统的工作思路,给出了在小麦全程生产中应用无人智能农机装备的具体措施,保证了小麦的生长发育要求,提升了各个环节生产效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小麦;高产栽培;应用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升级,可以带动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解放更多农业劳动力,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生产质量、生产规模的同时,也能够推动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多渠道增加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收益[1]。随着信息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领域信息技术的运用,正在不断地改变原有的农业生产方式。

  1

依托信息化科学高效育种


小麦育种涉及到大量数据,使用光谱成像技术、遥感技术、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光电检测技术等,直观、准确获取反映小麦品种分类、籽粒发芽等重要数据,为育种提供充足数据。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综合、深入和准确的处理及管理,以有效促进小麦育种的量化发展,并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育种数据进行全面的评价,这种方法使得理解相关信息更加全面和客观[2]。

2

依托信息化合理确定种植环境


良好的田间环境有利小麦生长发育,在种植期间对种植区实行科学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的成活率。通过计算机处理对小麦种植环境的土壤、光照、水分、污染等要素进行分析,筛选出最适合的种植区域。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等技术快速获取地理、地貌信息,以可视化界面的方式直观显示,方便小麦种植地块调整、选择、优化。

3

依托信息化精准开展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水肥精准供给,在节省开支的前提下,有力促进小麦生长发育。依托统一的农业信息化管理资源平台,开发小麦供水智能系统,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温度、降水等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入信息化平台,结合天气预报,对照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期需水量,建立小麦生长发育供水模型,实现小麦种植精准供水。在春天,小麦的生长速度加快,这要求农户必须认真执行灌溉管理,保持田间土壤的水分含量在70%~80%。

智能化施肥同样依托智能化供水,通过对土壤肥力测量,结合小麦生长发育阶段养分需求,智能高效准确判定施肥种类、施肥量,可以将灌水与施肥一体进行,在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施肥率。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操作人员可以将传感器安置在土壤中,并将它们与电脑上的监控系统相连。设置小麦缺水和施肥的阈值参数后,当小麦生长期需要水分和肥料时,电脑会自动发出报警并指令打开灌溉管道和施肥通道,确保水和肥料能及时供应。特别是在小麦抽穗期这个增产的关键时期,水肥管理尤为重要。施肥时,可根据设定参数,例如每667 m2使用尿素5~10 kg、硫酸铵15~20 kg,并设置1.5~2.0 kg/667 m2的氮肥,确保在施肥的同时为小麦提供适量的水分,以促进其扬花灌浆过程。

4

依托信息化科学高效进行播种、收获


在小麦播种前,利用信息化及时将当地气候、地理、土壤、市场等多个要素数据采集进入系统,建立小麦生长发育模型,按照生长发育模型对小麦品种进行模拟比对,减少了品种选择实证中人力、物力、时间成本,选出最适宜播种的品种,确保了小麦的播种效率。在小麦播种时,依托信息技术,结合气候、地理、土壤等数据,准确确定播种数量,播种过程可以使用智能化农机设备,提前设定各项参数,合理确定播种量、密度和播种路径,高效开展小麦播种作业平[3]。

5

依托信息监测技术高效防治小麦病虫害


信息监测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到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可以丰富小麦病虫害防治手段的多样性,为小麦种植病虫害防治提供更多的技术选择。例如,发展“机器换人”技术,利用新型植保无人机,可以为无人化高效防治提供强力的技术支持。为了有效防治吸浆虫,一种方法是在苗期,将20 kg细沙和5%的西维因(3 kg)混合均匀后在田间撒施。另一种方式是运用无人机技术,以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的稀释液(约150 mL)进行喷洒。这两种方法都旨在有效控制吸浆虫的发展,保护农作物。

在小麦的虫害防控中,可以将测报灯、孢子捕捉仪等装置进行网络连接利用历史数据(包括气候、病虫害、产量和质量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预测某些虫害的发生几率,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通过智能农业网络,结合智能摄像头、红外传感器和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施自动化监控。这些做法有助于更精确地管理和应对农业领域的各种挑战,及时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

在小麦病害监控与预报预警工作中,可以实时监测病害状况、作物生长情况、灾害情况、空气温度、空气湿度、露点、土壤温度、光照强度等关键的因素,建立预警模型,科学设定预警指标,实现对小麦病害的实时监控和准确预报并及时发布,使小麦种植户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作物的生长情况,高效地进行预防和控制。

在农业信息化背景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及推广中,特别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无人机的应用展示了显著的效率提升和成效。与传统的人工喷洒相比,每小时仅需1名操作员的无人机能够喷洒5~10公顷,远超过需2~3名工人操作的传统方式所能覆盖的1~2公顷。这不仅提高了3倍以上的效率,而且大幅降低了人工需求。以吸浆虫防治为例,使用无人机喷洒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在喷洒后监测显示,其发生率比传统方法低40%,这不仅减少了劳动力成本,还提高了药物利用率。

6

信息技术推动小麦种植产业化发展


依托信息技术,大规模使用智能农业机械,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解放劳动力,在不增加人员的前提下,可以扩展农业生产规模,降低小麦种植成本。构建农业信息一体化资源管理平台,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点位布设实时监测设备,观测数据通过无限网络实时传入监测服务平台,研发小麦生长发育各阶段的模型,通过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计算,给出好的建议,采取较合理措施,提高小麦种植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精准化水平。在具体生产环节,大量使用智能化、无人化农机设备,尽可能减少农药碰洒、施肥、播种、收获等环节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小麦生产规模,完成集约化的小麦生产产业,优化小麦传统生产模式的成本高弊端,可以促进小麦质量以及产能的提升,从而助力粮食安全。

7

结语


本文在分析当前农业信息化的背景下,探讨了提高小麦栽培的产量和效益的六个关键方面:包括科学育种、适宜的种植环境、细致的水肥管理、有效的播种与收割、病虫害的防治,以及产业化的推进。强调利用农业信息技术在这些方面的应用,旨在促进小麦产量的增加和效益的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结合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应用农业信息技术加强小麦的种植管理不仅对于提升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应对新时代农业挑战的关键策略。



参考文献:

[1]尚昌梅.农业信息技术提升小麦种植田间管理[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7):84-85.

[2]赵伟.小麦种植中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7): 88-89.

[3]吕月霞.信息技术在小麦栽培高效育种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2):85-86.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黄店镇农业生产办公室


本文下载链接




http://www.nygcjs.cn/cn/article/doi/10.16815/j.cnki.11-5446/s.2024.14.029




扫码关注我们


《农业信息化》杂志





  2025年出版12期,刊号:CN11-5436/S。

  邮发代号:82-133

  订阅方式:编辑部直接订阅

  订阅地址: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邮编:100125

  订阅电话:010-59195603     

  订阅及投稿邮箱:nyxxh2015@163.com




农业信息化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杂志、网站、新媒体同步运营。定位于服务政府、面向市场,承上启下搭建政府、科研、学术界、企业和农民终端用户之间的桥梁,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