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24年第5期,目次13
摘要:甘薯又称地瓜、红薯,性喜温,不耐寒,耐旱、耐贫瘠,环境适应能力强,是埇桥区主要的粮菜兼用作物,具有食用和经济双重价值,市场前景可观。目前,埇桥区甘薯种植过程中,存在水肥管理模式落后,氮肥用量大,钾肥用量少,水肥资源浪费、土壤养分失衡等问题。该文以甘薯需肥规律为依据,希望以精准调控肥料的用量,改变传统的施肥方式,通过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节水节肥、丰产高效的生产目标。
关键词:埇桥区;甘薯种植;化肥施用;减量增效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向健康多元方向发展,甘薯作为保健食品倍受大家所热捧,甘薯市场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埇桥区甘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水肥管理模式落后,化肥投入量大,造成资源浪费。王开周[1]等通过深入研究甘薯的生长规律,发现其在苗期对养分的吸收较少。分枝结薯期至茎叶旺盛生长期,养分的吸收速度明显加快。生长后期收量逐渐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在薯块膨大期,尽管氮磷的吸收量有所下降,但钾的吸收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为了满足甘薯的需肥要求,统筹基肥、追肥,对肥料用量进行精准调控,并通过应用先进的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甘薯需肥规律与施肥方式的完美融合。甘薯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节水节肥用量达到了30%以上,节省用工30%以上,鲜薯产量增加5.76 t/hm2,增产率为 20.3%,不仅提高了肥料利用率,也减少了用工成本,实现了提高甘薯产量和质量、节本增效的目的。
1
甘薯施肥存在的问题
传统甘薯种植施肥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在甘薯基肥施用的过程中,没有做好施肥用量的控制,缺乏对肥效时间的关注。在进行施肥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土壤立地条件,合理预估具体的产量,没有以实际产量为依据,合理确定基肥的使用量,导致基肥施用过多或者过少,肥效持续时间短,难以长期稳定的满足甘薯生长需求,最终不利于甘薯产量提升。二是在施肥的过程中,氮磷钾搭配较为随意,很多农户过于依赖氮肥的使用,没有充分考虑甘薯的需肥特点,导致氮肥用量大,钾肥用量少。而甘薯是一种喜钾肥的农作物,大量氮肥的施用,导致甘薯徒长,茎叶过于茂盛,但甘薯干物质积累较少,因为大量养分供给了茎叶,导致甘薯果实膨大率低。过于茂盛的茎叶增大了田间湿度,加快了各种病原菌传播,导致甘薯遭受严重的病虫害影响,生产产量进一步降低。三是在进行化肥施用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土地翻耕,未将肥料翻入地下被土壤吸收。很多肥料暴露在地面,被阳光暴晒分解,限制了肥料效果的发挥[2]。四是水肥管理模式落后,水肥资源浪费严重。目前,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很多农户为了节约建设成本,不愿意应用该技术,这种做法不利于节水、节肥,严重制约甘薯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甘薯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
2.1 选种育苗
甘薯选种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优先选择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在完成选种后,还应进行催芽处理。将甘薯种子置于45℃的温水中,浸泡10~12 h[3]。然后捞出种子,置于27℃的温暖潮湿环境中催芽。甘薯育苗时,采用温床育苗技术,要求苗床土质肥沃,排灌条件优良,按住斜排方式在苗床中放置薯种,薯头压薯尾30%。然后覆盖5 cm厚的细土,细土中拌入生物有机肥,二者比例为2:1。最后浇水,并在苗床表面覆盖一层透明薄膜。加强苗床温度控制,一般不低于15℃,期间注意种薯发芽情况,保持苗床湿润,当外界气温升高时,应及时掀开薄膜,为薯苗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2.2 深耕起垄
为了降低地下病虫害发生的概率,甘薯种植地块应进行深耕整地,耕深在30 cm左右。翻出地下土壤,利用阳光紫外线杀死病原菌、人工消灭翻出的害虫。同时,搭配基肥施用,促使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合,提升肥料利用率。在完成翻耕后,还应将土壤耙平、耙细,整平地面,确保没有大土块,清除农作物残根、残枝,最后起高垄,垄高20 cm左右,达到待播状态。选用厚度0.006~0.008 mm、宽80 cm的聚乙烯黑色地膜进行覆膜,膜要将垄面和两侧盖严。
2.3 基肥用量
埇桥区甘薯施肥,遵循“以地定产、以产定钾”原则,根据土壤氮、磷元素的实际含量,明确氮、磷肥料的具体用量。甘薯喜钾肥,其次是氮,所以在基肥施用中,重点加强钾肥与氮肥的施用控制。基肥施用量通常占甘薯生长周期总施肥量的80%以上。在施用基肥时以有机肥为主,搭配速效化肥。建议每公顷施入有机复合肥600 kg,一次性施用。这种肥料能够发挥有机肥肥效时长、改善土壤结构状态的优势。
2.4 薯苗移栽
选择壮苗进行栽培。在栽培时,注意秧苗头顺风向栽植,可以保护薯苗不被大风刮断。秧苗覆土深度为2 cm,露3~4片薯叶,秧苗应直立栽培,栽植密度每亩 3000~4500株(根据不同品种调整)。后续观察秧苗生长情况,发现死苗应及时补苗。
2.5 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建设
2.5.1系统组成
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通常包括水源工程、首部枢纽系统、过滤系统、水肥一体机、管道系统、阀门控制系统等。江河、湖泊、井、水库等,只要水质符合灌溉要求,均可作为灌溉的水源。水源工程主要涉及的控制系统有水泵启停控制系统,蓄水池水位远程监测系统等。首部枢纽系统主要包括水泵过滤器、压力和流量监测设备、压力保护装置、施肥设备和自动化控制设备。推荐使用全自动控制形式的过滤系统,配置离心加网式或者离心加叠片过滤器。水肥一体机以自控单元为核心,通过传感检测技术、微处理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实现水肥供应的自动管理和分配。管道系统包括主管、支管、毛管、滴头,管道选用PE管材,支管道选用侧翼迷宫式滴灌带,管径12、16、20 mm,壁厚0.2~0.6 mm,工作压力0.02~ 0.25 MPa,流量2~3 L/h[4]。由于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其在田间的铺设长度可达80 m,甘薯田带距为0.85~1.2 m,每一垄垄顶上摆放一条滴灌带。阀门控制终端直接与管网布置的电磁阀相连接,接收到田间工作站的指令后,对电磁阀的开关进行控制。
2.5.2施肥灌溉操作方法
选定灌溉模式后,设定灌溉量、灌溉时长、水肥配比等参数,交由系统自动执行。甘薯栽后要及时浇一次透水,亩灌水量10~15 m3,结薯期及薯块膨大期,结合滴灌每亩追施硫酸钾5 kg。进入雨季后,根据植株长势及天气情况,确定浇水时间以及施肥种类和施肥量。滴灌追肥时,将肥料倒入施肥罐溶解好,先滴5~10 min 清水,然后将肥随水施入。施肥结束后,再滴5 min的清水,冲洗管道内残余肥料。
2.6 田间管理
及时除草,可以人工除草。如果种植面积较大,可采用化学药物除草。注意选择专用除草药物,避免伤苗。甘薯耐旱怕涝,在阴雨天气及时排涝,防止田间积水。提蔓摘心,预防甘薯长势过旺,确保薯块营养供应。当秧蔓生长30~35 cm时,应轻控。当秧蔓生长50~60 cm时,应重控。
2.7 适时收获
在埇桥区,霜降前后是甘薯收获时期。在收获前,还应注意了解土壤湿度。如果土壤湿度过大,应适当延长收获时间,否则甘薯含水量较高,不利于后期长期储存。但甘薯土壤湿度不宜过小,否则在收获时很容易导致薯块破损,影响甘薯品质。
结语
甘薯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模式,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在这一过程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了解是否适合甘薯种植,分析甘薯与不同肥料的关系,并落实甘薯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要点,以此达到降本增效,提升肥料利用率,实现甘薯增产、高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开周,王文华,张国栋,等.不同施肥量及基追肥比对甘薯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技推广,2023(1):57-60.
[2]陈胜勇,陈宇辉,陈少菜,等.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产量的影响[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3(5):57-61.
[3] 吕红英. 免耕覆盖对红薯生长发育特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基层农技推广,2023(4):42-44.
[4] 郝文雁.甘薯滴灌节水节肥生产技术[J].河北农业,2023(6):73-75.
作者单位: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http://www.nygcjs.cn/cn/article/doi/10.16815/j.cnki.11-5446/s.2024.14.013
2025年出版12期,刊号:CN11-5436/S。
邮发代号:82-133
订阅方式:编辑部直接订阅
订阅地址: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邮编:100125
订阅电话:010-59195603
订阅及投稿邮箱:nyxxh20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