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纳入的10篇文献进行证据的提取、整理、合并、汇总,研究从骨髓腔通路建立时机及优势、类型及选择、并发症及预防、使用及培训等4个方面共汇总了24条证据。
1.骨髓腔通路建立时机及优势
1.1对于CPR、严重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危重症患者,IO是当静脉通路无法建立时的备选方案。(证据等级为2)
1.2当危重症患者的外周静脉通路因解剖结构、病理状态或技术难题而难以建立时,IO可以作为替代方案。(证据等级为2)
1.3在儿童及婴幼儿心脏骤停的情形下,可将IO作为最初的血管通路方式。(证据等级为5) 1.4骨髓腔中的高度分化的非塌陷静脉网能够迅速吸收和转运液体,为危重患者抢救提供支持。(证据等级为5)
1.5骨髓腔内输入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用药剂量与IV相似。(证据等级为5)
1.6除具有骨髓毒性的药物外,复苏液体、抢救用药及血制品均可用于IO。(证据等级为3)
1.7不推荐穿刺部位骨折、感染、假肢、成骨不全、严重骨质疏松、缺少足够解剖标志的危重症患者实施IO。(证据等级为1)
1.8 IO与IV及CVC相比,操作成功率更高,耗时更短。(证据等级为1)
2.骨髓腔通路类型及选择
2.1针对危重患者,有多种设备可用于骨内通路,包括手动、冲击驱动和钻孔式设备。(证据等级为2) 2.2建议使用商品化骨髓腔穿刺装置,如无法获取,也可选择带针芯的金属穿刺针。(证据等级为5)
3.骨髓腔通路并发症及预防
3.1 IO主要并发症包括外渗、骨髓炎,其他并发症包括骨折、感染、脂肪栓塞等。(证据等级为2)
3.2一旦周围循环改善,应改用其他输液方式。(证据等级为5) 3.3骨髓腔通路建议在24 h内移除,以防止骨髓炎发生。(证据等级为4)
3.4.输液治疗中,应定期评估穿刺针是否松动、移位。(证据等级为5) 3.5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证据等级为5)
4.使用及培训
4.1建议穿刺部位包括近端和远端胫骨、近端肱骨,其他部位包括踝关节内侧、尺骨、桡骨、骨盆和锁骨。(证据等级为2)
4.2危重症患者抢救时,可不镇痛直接骨髓穿刺。(证据等级为5)
4.3若患者疼痛明显,可少量多次通过IO输注2%利多卡因。(证据等级为2)4.4可通过多种方法确认骨髓穿刺针位置:穿透骨骼时“阻力消失”、回抽骨髓液、5-10 mL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通过X线摄片或多普勒超声确认。(证据等级为5)
4.5大多数输液泵不能通过IO通路输液,应限制使用;建议在危重症患者中使用加压袋或手动推注方式进行输液。(证据等级为1) 4.6建议输液前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骨内套管。(证据等级为5)
4.7使用透明敷料固定骨髓穿刺针,以便于观察有无渗漏。(证据等级为5)
4.8确保相关人员经过至少2 h的规范化培训,每2年应再培训与考核,并将IO培训及模拟考核纳入资质管理。(证据等级为5)
4.9穿刺操作:骨髓腔内输液的操作步骤包括穿戴适当防护装备、定位、消毒、穿刺、回抽、固定、冲管(必要时麻醉)、输液和拔除。(证据等级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