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了吗?

文摘   2024-08-18 09:29   广东  
邓小平120年诞辰值得用力纪念,我会持续写一个系列文章来纪念邓公。
中国这四十年的发展主要方向,是由邓小平推动并确定下来的。
而在舆论中,对于邓小平所推动的改革,有不少批评意见,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认为邓公所提出来的共同富裕目标没有达到。


1985年3月,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他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
1990年12月,邓小平又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论述了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人们认为共同富裕问题没有解决,经历了一个由民间知识分子、舆论领袖到官方知识分子逐步认同的过程。
越来越多的人对于所谓的贫富差距不满,开始要求二次分配,认为市场的一次分配不公平,要求采取税收手段,进行二次分配,这其中伴随着扶贫、福利主义的盛行。
然而,这一群知识分子们,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完全错误,他们将人们的货币收入差距,当作没有共同富裕的标准,从而使得共同富裕这一名词被曲解,被主观解读,引发了无数个错误的政策。
邓小平所主导的改革开放,当然在中国推进了共同富裕,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都会带来共同富裕,邓小平说的非常正确,改革开放就是解放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要发展了生产力,共同富裕就一定能实现。
事实上,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才是一个两极分化的社会。
全国不到一亿的体制内人员(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工人),他们享受了特权生活,由国家负责发工资,分房子,提供教育、医疗等福利,死了还有丧葬费,可以低价买粮食。
而九亿的农民,则生活在无比贫困之中,不仅要承担重税,每一年都要将本来就很低的产出上缴到政府,还被禁锢在农村,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低效地生产。
那时的农民和城市人口之间的贫富差距,远远大于现在。表面看,他们货币收入差距不大,但从实际可得来看、生活质量来看,天差地别。
今天,中国城市人口能够享用的任何生活,你都不能说农村人享用不了,下个馆子,农民们也经常去,过往只有少数巨富和官员才能使用的小汽车,现在农村也在广泛普及。
截至2022年11月底,农村地区机动车驾驶人年均增量超过1300万人,已达2.89亿人,占全国驾驶人数量的57.8%。
在沿海发达省份,农村地区汽车拥有率已经接近100%,家家有车,已经成为了一个事实,在中部地区,农村汽车拥有率也达到了近30%。
而在2000年左右,在中国城市拥有一台汽车,都属于奢侈消费。
2023年一年,中国地区就销售了3000万台汽车。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5亿,几乎每三个人就有一台汽车。
并且,还有大量的城市人口,因为停车问题,限购问题导致无法买车,而不是他们买不起车。
这不是共同富裕是什么?富裕就是指一个人能够用于满足自己目的的手段增加了,共同富裕,就是市场经济必然带来的结果。
这四十年来,不管是人均寿命,所有人的实际可得,所有人一个月工资的购买力,都在飞速上升,这种上升速度,是以百倍计的。
在改革开放之前,城市工人并不为消费者生产,我出生于国企家庭,主要生产白酒,这个白酒是为农民生产的吗?当然不是,只是满足城市特权阶层享受的产品,我的农村亲戚,家里能找到的电器,就是电灯和手电筒,除此以外,几乎找不到任何现代工业制成品。
自行车这种产品,农民几年的积累盈利都买不起一辆。在八十年代初我走亲戚时,三五公里的路程,完全依靠步行。
但现在农民工一个月的收入,随便可以买二十辆普通自行车。
我家在八十年代末,买了一台20寸的彩电,用了两年的积蓄,现在农民工半个月的收入,不要求品质的话,可以配齐全屋家电。
1台42寸的液晶电视:500元,一台冰箱,400元,一台洗衣机300元,一台1P空调800元。
米塞斯说,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必需品。四十年前的中国农民,能想象到今天可以轻松拥有全屋家电,并且有自己的小汽车吗?
不要说他们,我从小生活在城市,我从未想过我能过上现在的生活。
现在的我认为汽车这玩意根本不是奢侈品,只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品罢了,就是一个大一点的耐用品。
当年代表巨富和权贵身份的黑色B级轿车,现在在二手市场,三万块就能开回家,和新的没有什么区别。
这不是共同富裕吗?
共同富裕,只有一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带来三个结果:
第一、它带来了投资,不管这个投资是外来的,还是本地商人积累的,这个投资使得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提升了,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为自己而生产,他们生产的产品用以交换他们自己所需产品,生产得越多,自己就能消费更多,但让他们提高生产力的就是资本;
第二、它带来了消费品价格的下降,生产不断增加的结果就是产品的供给量越来越大,从而推动消费品价格不断下降,从而让所有人的实际收入提升,货币收入比值不是真实的收入,真实的收入是一个人的收入可以买到多少消费品的总量。
邓公推动的改革开放,让所有的人都受益了,请记住,是所有人。改革开放过程中,从长期来说,没有任何人是受损的。
即使是当年那些下岗的国企工人们,他们今天的实际生活水平,也比四十年前要好一百倍,他们当年虽然享受了各种特权福利,但整体的生活水平依然是很低的,一个电器对他们来说依然是个奢侈品。
每一个人都过得比过去好了N倍,这不是共同富裕是什么?
那么,这些天天说没有实现共同富裕的人,他们在说什么?他们试图曲解共同富裕,是把共同富裕理解为平均主义,意思是,应该平均分配,所有人都赚得一样多,才叫共同富裕。
他们不是追求人们实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而是追求所有人收入要一样,要平等,进一步揭露他们的动机是,他们试图通过政治获得税款的分配权,希望能抢夺他人的财产来让自己消费更多。
这一群人主要是基于嫉妒,打着要求“共同富裕”的旗号,试图平均他人的财产,但是,这种主张和实施的政策,只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共同贫困。
中国历史上,并非没有搞过平均主义,没有搞过税款分配,不管是理论上还是经验上,我们都能看清,一个努力创造产出的人,如果他们收入要被分配给他人,最终带来的就是对生产动力的打击。
对于生产动力的打击,就会带来投资的减少,投资减少了,那劳动者的收入、劳动生产率就无法提升,同时消费品生产也将减少,物价下降的速度也要降低。
邓小平的主张及政策,当然实现了共同富裕。
如果市场化改革持续,改革开放持续,再发展二三十年,那中国所有人人人都能住上豪华大别墅,家家有几台汽车,人人都可出国旅游的时代,就要到来。
如果一定要追求收入平等,那等着你和你的后代的将是朝鲜人喝不上肉汤的命运。

古老板
用逻辑解构世界,用文字透析真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