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如何指导孩子们运用动态静态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来写一写他们观察到的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呢?

文摘   2024-11-14 21:48   山西  

美景是一首诗,让人心醉神迷。——罗曼.罗兰。
生活中的美景无处不在,如日出、日落,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处处都有值得我们驻足欣赏、细细品味的风景。
如我们正在学习的古诗词《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以及《鸟的天堂》《月迹》这些课文后所感受到的那般,作者们巧妙运用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将景物的变化刻画得淋漓尽致,让那些或清幽、或悠远、或灵动的景致跃然纸上,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个如梦如幻的世界。
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孩子们留心观察身边的景物,并学以致用,运用这一单元所学的动静结合之法来写一处景物的变化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指导方法。
一、引导观察,发现动静之美
首先,要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身边的景物。可以从他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比如校园、公园、自家的小院等。在观察时,提醒孩子们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
用眼睛去看,仔细分辨景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静态特征。比如观察校园里的那棵老槐树,看它那粗壮的树干,褐色的树皮上那一道道深深的纹路,仿佛在诉说岁月的故事;它的树冠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在阳光的照耀下,树叶闪烁着翠绿的光芒。这就是老槐树的静态之美。
同时,也要引导孩子们用耳朵去听,去捕捉那些能体现景物动态变化的声音。还是以老槐树为例,当微风拂过时,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轻轻低语;若是遇到大风天,树枝摇曳,那声音便会变得呼呼作响,好似在大声呼喊。这沙沙声、呼呼声便是老槐树在风中呈现出的动态之美。
除了视听,还可以引导孩子们用鼻子去闻,感受花朵的芬芳、泥土的气息等;用手去触摸,体会树皮的粗糙、花朵的娇嫩等。通过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孩子们能更深入地发现景物中静态与动态交织的美妙。
二、抓住特点,确定描写重点
在观察的基础上,要帮助孩子们抓住景物的特点,确定描写的重点。每一处景物都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这就是特点所在。
比如课文《鸟的天堂》,作者抓住了大榕树“枝繁叶茂”的特点,对它进行了细致的静态描写,写出了它那“不可计数”的枝干和“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生机勃勃之感。同时,又着重描写了鸟儿们在榕树上栖息、活动的动态场景,“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动静结合,让鸟的天堂充满了灵动之美。
当孩子们观察身边的景物时,我们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这处景物最吸引我的是什么?它有哪些独特的地方?比如孩子们观察公园的小湖,可能会发现湖水清澈见底是它的一个特点,那湖边的垂柳依依、湖面上偶尔泛起的涟漪以及水中游弋的鱼儿等,都可以围绕湖水清澈这个特点来进行动静结合的描写。确定了特点和重点,孩子们在写作时就能有的放矢,避免面面俱到却又泛泛而谈。
三、巧妙构思,安排动静顺序
有了观察和确定的描写重点后,接下来要指导孩子们进行巧妙的构思,合理安排动静描写的顺序。
一种常见的顺序是先静后动。就像古诗《山居秋暝》中,先描绘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一幅静谧的秋日山林图,明月透过松林洒下清冷的光辉,清泉在山石上淙淙流淌,这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初始画面,给人以宁静悠远之感。接着才写到“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通过竹林里传来的欢声笑语和荷叶晃动中渔舟顺流而下的动态描写,打破了之前的宁静,让整个画面鲜活起来。
孩子们在写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时,也可以采用这种先静后动的顺序。比如写傍晚时分的小区花园,先描写花园里静静绽放的花朵,五彩斑斓,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娇艳,花坛里的小草也是郁郁葱葱,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然后再写随着夜幕降临,微风拂来,花朵轻轻摇曳,仿佛在翩翩起舞;草丛里的昆虫也开始了它们的夜生活,蛐蛐在欢快地鸣叫,蝴蝶在花丛间穿梭,这样由静到动,能让读者更清晰地感受到小区花园在不同时刻的不同韵味。
当然,也可以根据景物的实际情况采用先动后静或者动静交替的顺序。比如写一场夏日的暴雨,先写狂风呼啸、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窗户上的动态场景,渲染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氛围。接着,当暴雨渐渐停歇,天空放晴,描写雨后那清新的空气、挂在树叶上晶莹剔透的水珠以及安静矗立的房屋等静态画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突出这场暴雨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四、运用词汇,丰富动静描写
在指导孩子们进行动静结合描写时,要注重词汇的运用,让他们学会用丰富多样的词汇来准确地描绘景物的静态和动态。
对于静态描写,可以引导孩子们使用一些能够体现景物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的形容词。比如描写一座古老的石桥,“那座石桥横跨在小河之上,它那青灰色的桥身布满了岁月的斑驳痕迹,桥栏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古朴而典雅”,这里的“青灰色”“斑驳”“精美”“古朴”“典雅”等形容词就将石桥的静态之美生动地展现了出来。
对于动态描写,则要让孩子们掌握一些能够表现动作、声音、变化等的动词和拟声词。还是以石桥为例,“桥下的河水潺潺流淌,偶尔会泛起小小的涟漪,河水撞击着桥墩,发出清脆的叮咚声,仿佛在演奏着一首欢快的小曲”,“流淌”“泛起”“撞击”等动词以及“叮咚”这个拟声词就很好地描绘了河水的动态变化,让整个画面有了动感。
鼓励孩子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更多类似的素材,并且在写作时大胆运用,通过不断地练习,他们便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词汇来丰富自己的动静描写,使笔下的景物更加生动逼真。
五、融入情感,赋予景物灵魂
最后,要引导孩子们在描写景物时融入自己的情感,赋予景物灵魂。景物本身是没有情感的,但当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时,它就会变得鲜活起来,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就像《月迹》中,作者通过对月亮在不同地方出现的动静描写,融入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好奇、追寻以及找到月亮后的那份喜悦之情。孩子们在写身边景物时,也可以把自己对景物的喜爱、赞美、好奇等情感融入其中。
比如孩子在描写自家小院里的那株月季花时,除了对它的花朵、枝叶进行动静结合的描写外,还可以写道:“我最喜欢小院里的这株月季花了,每次看到它那娇艳欲滴的花朵在风中轻轻摇曳,我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它就像一位美丽的公主,静静地守护着我们的小院,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这样通过融入情感,不仅让月季花的描写更加生动,也让读者能感受到孩子对这株月季花的深厚感情。
通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抓住特点、巧妙构思、运用词汇以及融入情感等一系列方法,他们便可以更好地运用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写一处景物的变化,用自己的笔描绘出身边那多姿多彩、动静相宜的美丽世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好。

丽芳读书
学习学习再学习+vx: yuanyuedushu(请注明来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