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毛以林:头巅顶部经络辨证及案例讲解
健康
2024-09-05 20:38
江苏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第4讲 头巅顶部经络辨证
头部疾患虽多,然以头痛为例,言经络辨证则能明其大概也。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行头面部,厥阴经亦上会于巅顶。
太阳经头痛,多在后头部,下连于颈;阳明经头痛,多在前额部及眉棱处;少阳经头痛,多在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痛在巅顶,连于目系。
正如《冷庐医话》所说:“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前,少阳经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
故头痛可根据经络循行部位、发病部位的不同,审因辨证,而应用不同的引经药。
李东垣说:“头痛须用川芎,如不应,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又说:“
太阳头痛,脉浮紧者
,川芎、羌活、麻黄主之。
少阳头痛,脉弦细,
寒热往来者,柴胡、黄芩主之。
阳明头痛,自汗,发热不恶寒,脉浮长者
,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主之。
太阴头痛,必有痰
,体重,腹痛,为痰癖,苍术、半夏主之。
少阴头痛,
三阴三阳不流行,足寒气逆为寒厥,
其脉沉细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厥阴头痛,或吐痰沫,冷厥,脉沉缓
,吴茱萸汤主之。”
头巅顶分布的经络主要有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督脉及手少阳之经别,下面结合病案逐经加以学习。
一 膀胱足太阳经
《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灵枢·经筋》云:“足太阳之筋……上夹脊上项……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
《素问·著至教论》曰:“三阳并至,并至如风雨,上为巅疾,下为漏病。”
三阳者,至阳也(即太阳经脉)。盖足太阳之脉,上交巅上,下属膀胱,故上为巅疾,下为漏病。
杨上善注解说:“漏病,谓膀胱漏泄,大小便数不禁守也。”关于太阳巅顶头痛用药,张洁古的经验是:“巅顶痛,非藁本不能除,此足太阳本经药也。”
《伤寒论》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将其作为太阳病的提纲,为何在恶寒一症前加上“头项强痛”四字,实是由太阳经脉“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而来。
而对太阳病出现项背强[几几]一症,根据有汗无汗,治法各异。其原文说:“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因桂枝、麻黄皆为太阳经药,佐入葛根舒筋解
肌。
病案1 太阳冲头痛
李某,女,22岁,已婚,农民。自1968年偶有排尿后短暂头痛。1971年4月尿次增多,且每于溺后数秒钟突发巅顶、枕项剧痛,如胀如裂,疼痛难忍。起初持续数分钟,后病情发展,头痛延续十余分钟才停止。头痛发作时伴有心跳、心慌。
1972年9月出现下腹隐痛。曾多方请中西医治疗未效。1973年2月收住院。体检:心、肝、脾、肺、肾、五官、血压均正常,妇科发现盆腔内子宫前面有一杏大扁圆形肿物。舌脉正常。初诊为盆腔肿物。
于同年2月18日行开腹探查术,将膀胱后壁5cm×4cm×3cm肿物切除。病理诊断为膀胱化学感受器瘤。术后溺时头痛消失,恢复健康,14天后出院。随访8年,除下腹部偶有轻微隐痛外,无其他不适,溺后头痛从未复发,血、尿化验正常,尿中未见瘤细胞。[冯连文.“是动则病冲头痛”之探讨.河北中医,1982(2):13]
评析:
为何膀胱生肿瘤,排尿则头顶痛、枕项剧痛,而切除膀胱肿瘤其头痛病失?这个问题要是拿现代西医学来解释,可能非常困难。但以中医学来分析,是件很容易的事。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灵枢·经脉》中就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入循膂,络肾,属膀胱……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头囟项痛,目黄,泪出……”的记载。
叙述了膀胱经脉循行分布的所在部位(见图4-1)和发病时的病理表现。
对头痛一症提出了经络发病两类不同头痛的表现:
一为“是动则病,冲头痛”。冲头痛必然来势突然、猛烈,甚至“目似脱,项如拔”。
二为“头囟项痛,目黄,泪出”。
后者头痛显然是膀胱经受热邪(或瘀热)侵犯的缘故,《素问·热论》中也有“伤寒一日,巨阳(即太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的论述,总结了太阳经病发生头痛的情形。
人体之病,或表现在脏腑,或表现在经脉。表现在经脉者,常系脏腑病变在经络上的证候表现。由于膀胱和脑存在着生理病理联系,因此,头痛便是此经病候之一。
冯连文医师报告的病例,是由于生于膀胱本腑的化学感受器瘤引起的每溺时冲头痛。每溺则冲头痛,病在膀胱,在腑,而症表现于脑,在经,此种病理联系正说明经病和腑病又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经手术切除膀胱肿瘤后,每溺则冲头痛的病象消失,表明冲头痛确由膀胱本腑的化学感受器瘤所造成,它证实了《灵枢·经脉》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经验总结,也进一步证明了膀胱与脑确实存在着生理、病理联系。
启发我们有必要对中医学遗产进行更深入地发掘、研究和验证。
二 肝足厥阴经
《灵枢·经脉》云:“足厥阴之脉……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图4-2)
《素问·玉机真脏论》说:“(春脉)太过则令人善怒,忽忽眩冒而巅疾。”
王海藏曰:“巨阳(足太阳膀胱经脉)从头走足,惟厥阴与督脉会于巅,逆而上行。诸阳不得下,故令巅痛。”
春脉太过,即言肝气过旺出现的脉象,肝气上逆,循经上冲于脑,每见眩晕、头顶痛等症。
足厥阴肝经病变引起的巅顶头痛,常用的经典方剂是《伤寒论》的吴茱萸汤。
《伤寒论》说:“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其主治头痛的病机是寒客肝脉所致,以暖肝散寒、温经止痛。
然而在临床上亦有肝火循经上冲巅顶或肝阳上亢引起的头顶痛,前者常见肝郁化火,头顶胀痛,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宜龙胆泻肝汤,或钱氏泻青丸。
后者可见头胀痛而眩晕,面红面赤,心烦易怒,胁痛,夜眠不宁,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可治以天麻钩藤饮或镇肝熄风汤。
《经络全书》对钱氏泻青丸的方解便是从经络辨证入手,书中说:“钱氏泻青丸(龙胆草、大黄、防风、羌活、川芎、当归、山栀子),用羌活,以其气雄,入太阳也。泻青,乃足太阳、厥阴之药。”
《医方考》说:“肝主风,少阳胆则其腑也。少阳之经行乎两胁,风热相干,故不能安卧。此方名曰泻青,泻肝胆也。龙胆草味苦而厚,故入厥阴而泻肝;少阳火实者,头角必痛,故佐以川芎;少阳火郁者,必生烦躁,故佐以栀子;肝者将军之官,风淫火炽,势不容易以治,故又夺以大黄。用当归者,培养乎血,而不使其为风热所燥也。复用乎羌活、防风者,二物皆升散之品。”
亦可见到血虚肝脉失养,症见头顶空痛者。
临床总宜四诊合参,辨证施治。
下边选录病案四则,与大家共赏。
病案2 寒客肝脉巅顶痛
张某,女,48岁。2005年12月5日初诊。反复头痛6年,以巅顶痛为甚,痛时呕吐清水,遇寒加剧。头颅CT正常,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血管痉挛伴供血不足。常服尼莫地平、西比灵等药,病情时轻时重,季节转寒时易发。症见头痛日久,巅顶痛甚,遇寒加剧,常以方巾裹头,形寒肢冷,呕吐涎沫,舌质淡,苔白滑,脉沉弱。
证属寒凝肝脉,胃寒饮停,寒饮上逆。治拟温经散寒,降逆止痛。吴茱萸汤加减,处方:吴茱萸、干姜各9g,党参20g,白芍、川芎、茯苓各15g,姜半夏、桂枝、旋覆花各10g,生甘草6g。水煎服。服5剂,呕吐止,头痛大减;再进7剂,头痛消失,至今未发。
[裘黎明.头痛从经络辨治体会.北京中医,2007(7):448]
评析:
《伤寒论》曰:“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足厥阴肝经上行至额,与督脉会于巅顶。巅顶头痛病因在厥阴,肝脉夹胃,胃受肝疏而和降,其水谷方能排泄有度;寒凝厥阴,肝受寒邪,肝胃不和,胃寒停饮,阻遏清阳,浊阴循经上逆,直犯巅顶,发为巅顶头痛,恶心呕吐。治宜温经散寒,降逆止痛。故方用吴茱萸汤加减而取效。
病案3 肝火上逆巅顶痛
涂某,女,35岁。2005年7月就诊。巅顶头痛多年,脑电图检测无异常,每遇工作不遂、家中不和便发作。现头顶灼热疼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尿赤,月经提前、色红,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6g,黄芩9g,栀子9g,柴胡6g,生甘草6g,生地黄12g,当归6g,藁本10g,蔓荆子9g,首乌藤30g,合欢皮20g,牛膝10g,7剂。
二诊。头顶灼热疼痛缓解,仍心烦,口干,睡眠差,舌红苔薄黄,脉弦微数。龙胆草6g,栀子9g,柴胡3g,生甘草6g,生地黄20g,当归6g,藁本10g,蔓荆子10g,首乌藤30g,合欢皮20g,麦冬15g,牛膝10g。连服10剂疼痛消失,月经正常。
[艾长生.循经辨证运用龙胆泻肝汤的临床体会.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6):69-70]
评析:
头为诸阳之会,足厥阴上循巅顶,患者病发情志不遂,以致肝郁化火,上犯厥阴巅顶而致头顶灼热疼痛。故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清泻肝火。郁怒扰动心火故加首乌藤、合欢皮清心安神,藁本、蔓荆子为治巅顶痛要药,牛膝引火下行。诸药合用而肝火清,不犯巅顶而痛止。
《素问·刺热论》曰:“肝热病者……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说的是肝火上逆而出现的头痛实证。《素问·五脏生成论》曰:“徇蒙招尤,目瞑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描述的是虚实夹杂之证。徇蒙者,如以物蒙其首,招摇不定;目瞑耳聋,皆晕之状也,此为肝厥,宜钩藤散。
病案4 肝阳上亢巅顶痛
高某,女,52岁,退休工人。1991年11月21日初诊。头顶胀痛,或如重物所压,或若虫行,疼痛剧烈,夜难入寐,目胀颞跳,口干时苦,急躁易怒,胸胁胀痛。病历月余,服去痛片、颅痛定等,疼痛不减。舌红苔薄白,脉弦。
证为肝阳上扰,厥阴壅滞。拟平潜肝阳,疏通厥阴。处方:天麻、钩藤(后入)、怀牛膝、夏枯草、菊花、旋覆花(包)、川楝子各10g,石决明(先煎)、白芍各20g,青皮6g。服上方10剂,头痛若失。
[田炳照.巅顶痛治验三则.江苏中医,1994(2):23-24]
评析:
巅顶为厥阴经循行之部,肝阳上亢,循厥阴经脉上犯,无以泄越,故头顶胀痛,或如重物所压,或如虫蚁而行。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菊花、夏枯草平肝潜阳;旋覆花、牛膝、青皮、川楝子疏肝降逆,理气行滞,辛而不燥,无激动风阳之弊,白芍酸柔以顺肝之性,风阳潜,肝气舒,厥阴畅,巅顶胀痛止。
病案5 风夹肝火巅顶痛
范某,女,48岁。巅顶疼痛1周。患者平时常有不寐而服用谷维素、安定等药。近日不寐、心烦加剧,遂见巅顶作痛,且逐日递增,伴有呕恶,两胁刺痛,口苦口干,小溲短赤。察之舌赤,苔薄黄,脉弦数。
脉症相参,乃属风邪夹肝火上窜、扰动清空、脉络闭阻所致。治拟疏风清热,泻火平肝,通络止痉。处方:川雅连10g,吴茱萸10g,生栀子10g,干地龙30g,建泽泻10g,生地黄15g,蔓荆子10g,首乌藤30g,生甘草6g。上方进退连服9剂,巅顶痛消失,心烦、呕恶、口苦等症亦除,且可少寐。
[林松青.左金丸临床运用举隅.福建中医药,1995(6):36]
评析:
近因数次赴宴,多进炙烤煎炒之品及饮酒颇多,致以热邪内蕴,风火上窜。巅顶乃肝经之所,为淫邪盘踞,不通则痛。内热扰心,以致心烦、不寐。方用左金丸清肝泻火,生栀子清利三焦助之;干地龙清热平肝,善窜通络;蔓荆子疏风散郁,火郁发之;生地黄凉血养阴,滋水涵木;泽泻利尿导热下行,生甘草泻火,且调和诸药。全方清、散、利兼具,以期火息神安。
三 手少阳之正与足少阳经筋
《灵枢·经别》云:“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
《灵枢·经筋》云:“足少阳之筋……直者,上出腋,贯缺盆,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
即该经别从头部手少阳三焦经的头巅部分出,向下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历经上、中、下三焦,散布于胸中。而足少阳之筋,其直行者,循行耳后,上至额角,交于头顶。
手少阳经别,起于巅顶,其部位在上,故曰指天。手少阳经循于头侧,其经别及足少阳经筋连系巅顶。
所以血管神经性头痛常见偏侧头痛,牵掣头顶痛,每见少阳病证,常从胆经风火、痰热论治,取方天麻钩藤饮、龙胆泻肝汤或温胆汤加减,这样的治疗非常常见。
但下面我所治的一例在病机上又有不同。
病案6 少阳厥阴头痛
张某,女,35岁。2009年1月25日初诊。诉去年4月开始,头顶痛,经中西迭治无效。现症见:头顶痛,吹风即发,同时臀部、大腿外侧痛,喜叹息,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
断为少阳经气不和,寒凝厥阴。治宜和解少阳,温散肝经寒邪。柴胡10g,黄芩10g,生白芍10g,桂枝10g,吴茱萸5g,藁本10g,生姜3片,川芎15g,蔓荆子10g,天麻10g,生地黄10g,炙甘草10g,7剂。7剂毕,诸症若失。
评析:
“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足少阳之筋……直者……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胆足少阳之脉……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髀厌:髀枢,相当于环跳穴的位置)中。以下循髀阳(髀阳:大腿外侧),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患者头顶痛,双臀部外侧痛,兼见口苦,喜叹气。
故定位在少阳经,其为手少阳和足少阳同病,病机为少阳不和,同时症见吹风则头痛发作,考虑兼有寒邪客脉也。
方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吴茱萸、生姜散胆经之寒,佐以藁本散寒止痛,天麻、蔓荆子祛风止痛。肝胆相表里,肝体阴而用阳,辛温之品用之过多,恐伤肝阴,故以白芍、生地黄以反佐。7剂毕,诸症若失。
四 督脉
《素问·骨空论》云:“督脉……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
《灵枢·营气》云:“……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
《难经·二十八难》云:“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由于督脉分布于脑、脊部位(图4-3),又与足厥阴肝经交会于巅顶,故其经气阻滞则可出现头晕、目眩、背强直等症。
《素问·骨空论》说:“督脉为病,脊强反折”,《难经》作“脊强而厥”,均指此。
《灵枢·经脉》云:“实则脊强反折,虚则头重,高摇之。”头重、高摇,可分为阳虚而清阳不升或阴虚而风阳上扰二类,均与督脉有关。
《素问·风论》云:“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风府穴系督脉的穴位,可知风病与督脉关系甚切。外风多由足太阳而及督脉,内风多因足厥阴、少阴而及督脉,亦即肝肾不足、督脉亏虚所致。
病案7 顶额寒冷
某男,48岁,农民。2003年11月8日初诊。自述头冷4年,顶额寒冷而重痛,连及项背,欲裹衣被,得温则缓,遇冷则甚,时轻时重,畏寒肢冷,腰酸面白,神疲体倦,泛吐清涎,舌淡苔白,脉沉迟细。患者曾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4年前因左肾多发性巨大结石行肾盂切开取石术,前后治疗6个月,不久感觉背凉,并延及头顶、额等处。
曾在某医院做CT检查,颅内未见占位性病变。虽经多种方法治疗,但病情有增无减,故前来就诊。此次因前几天下雨,气温下降,来时头戴厚帽,身穿厚衣。辨证为外感风寒。治以疏风散寒,用川芎茶调散加藁本、半夏。药用水浸透,煎沸10分钟,取汁温服。2剂后无效。
11月12日二诊。辨证为寒侵厥阴,治以散寒降逆和胃,用当归四逆汤加藁本、半夏、吴茱萸。水煎温服,保暖。2剂后效果不显。
11月16日三诊。辨证为督脉虚寒,治以温阳补虚,用鹿茸益精丸加减。处方:鹿茸(为末分次吞服)2g,熟附片(先煎)、人参(另煎,先饮汁,后食渣)、益智仁、补骨脂、升麻、白芷各6g,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熟地黄、当归各12g,煨干姜、山茱萸各10g,砂仁(后下)5g。2剂,水煎温服。
4天后又诊时,自述头身冷稍减轻,畏寒也有所缓解,守方续服6剂,水煎温服。12天后再诊时,诸症大部分已退。将原方去熟附片后的5倍剂量研为细末,炼蜜成丸,分30天服用,每日早、晚各服1次,温开水送服。并嘱患者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较高时适当加强户外活动。药完病除而愈,随访1年未再复发。
[卢国.头冷4年治验.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8):83]
评析:
古医籍将本病称之为“脑风”。《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曰:“主风气,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项背怯畏,脑户极冷。”《中医临证备要》则认为本病乃督脉虚寒,并称之为“脑冷”。
本案初诊将患者变天遇冷而病重错当作外感风寒所致头痛,故而无效。二诊重视了头顶冷痛、泛吐清涎,而忽视了头冷痛连及项背、背凉等症,误为寒侵厥阴的实寒证,辨证失误。观两诊之错误,实是忽视了经络辨证。
患者多年来从事重体力劳动,且为大病久病之后渐生,故病因是劳伤过度,久病失于调养,病机应为日久精血亏损,督脉失于滋养,其总督功能失常,阳气失于敷布,虚寒内生,故所循头顶、额、项背等部位出现冷重痛,督脉虚寒才是本案病机的根本。
畏寒肢冷,腰酸,面白,神疲体倦,泛吐清涎,舌淡苔白,脉沉迟细,均为阳气虚弱之征;阳虚不胜外寒,故喜暖畏寒,遇冷则甚,经久不愈。选用鹿茸益精丸加减,温补督脉之阳以补虚。
方中鹿茸补督脉,助肾阳,益精血;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益智仁、熟附片温补脾肾祛寒;人参补气助阳;熟地黄、当归、山茱萸补血养阴,以阴中求阳则阳源不断,又可防过于温燥而阳浮;升麻升举阳气;白芷散寒止痛;砂仁、煨姜温中理气健胃;蜂蜜补中缓急润燥。诸药合用,补阳而不燥,生阳而不竭。阴平阳秘,顽疾根除。
五 肾足少阴经
肾藏精,主髓,通于脑,脑为髓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临床尚常见肾精亏虚、髓海不盈之巅顶隐痛若空者,治以益肾填精。
督脉为奇经八脉之一,源于胞中,下出于会阴部,向后循行于脊里,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
沿前额下行鼻柱
,且藉其分支两络于肾,与脑和脊髓密切相关。
肾虚头痛每与督脉相联系,亦常是肾督双补。
病案8 肾督阳虚巅顶痛
宗某,女,40岁,农民。1989年7月26日初诊。头顶冷痛,如着冰块,时值炎暑,戴厚棉帽以御寒,并需将帽烘热焐之方舒,夜则蒙被而卧。口淡纳逊,肢末不温,腰俞酸痛,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夹块并疼痛,病2年余。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迟。
证属肾阳不足,督脉失煦,治当温肾阳,暖督脉。处方:熟地黄、山药、枸杞子、鹿角胶(烊冲)、巴戟天、杜仲、附子、当归各10g,菟丝子、党参各15g,肉桂6g,服15剂疼痛除。3年来未复发。
[田炳照.巅顶痛治验三则.江苏中医,1994(2):23-24]
评析:
《证治汇补》云:“巅顶痛属肾。”头顶冷痛,如着冰块,腰俞酸痛,由肾阳不足,督脉失煦,虚寒内生,上犯巅顶所致。
方中巴戟天、菟丝子、杜仲、附子、肉桂温补肾阳;鹿角胶血肉有情之品,温肾暖督;党参、山药甘温补气;当归行血;熟地黄、枸杞子顾护阴精,如此则肾阳足,督脉暖,阴霾散,冷痛失。不仅肾督阳虚、脑失温煦可产生头痛,肾阴虚虚火上冲亦可为患。
《素问·五脏生成》曰:“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沈承之解释说:“肺出气,肾纳气,足太阳膀胱乃肾之府,肾虚则不能纳气归原,反从足太阳,溯而上行,入额交巅,故头痛也。”肾阴虚,虚火内生,肾与膀胱相表里,肾经虚火可沿足太阳膀胱经逆行而上冲于脑,产生巅痛。督脉循脊上入脑,其支脉两络于肾,肾经虚火亦可沿督脉冲于脑而发病。
病案9 阴亏虚火上扰巅顶痛
俞某,女,70岁。1991年6月19日诊。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入院。经西医抢救,症情缓解。但20多天来,头顶灼热疼痛,西药罔效,诊见口干且苦,纳少乏味,年虽古稀,性情急躁,便秘溲赤。舌质红,苔花剥,脉细弦。此乃肝肾阴亏,虚火上扰。法当滋肝肾,降虚火。处方:生地黄、枸杞子、白芍、天冬、知母、牡丹皮、党参、肉苁蓉各10g,制首乌15g,炙龟甲(先煎)20g。服1周,头痛愈,于6月27日出院。
[田炳照.巅顶痛治验三则.江苏中医,1994(2):23-24]
评析:
巅顶灼热疼痛,口干且苦,舌质红,苔花剥,为肝肾阴虚、虚火内生之象。
《中医临证备要》说:“痛在巅顶,正当百会穴,为相火偏旺,循督脉上扰。”
治之“不可辛散”。
枸杞子、白芍、何首乌、天冬补肝肾阴精,滋而不腻,无碍脾之嫌;生地黄、知母、牡丹皮降上炎之虚火,无化燥伤阴之弊;龟甲为补督之品,《本草通玄》云其“大有补水制火之功”;党参、肉苁蓉甘温,温而不燥,无耗阴助火之虑,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阴精充盈,虚火清降,巅顶灼痛自除。
病案10 肾精亏虚巅顶痛
王某,男,71岁。患者头痛反复发作3年,加重1个月。头痛以巅顶部为甚,伴头晕耳聋,少寐健忘,腰酸乏力,四肢不温,舌质暗淡,脉沉细。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脑动脉硬化,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证属中医肾虚头痛,辨证为肾精不足,脑海空虚,血脉不充。治法:补肾填精,活血止痛。处方:骨碎补20g,熟地黄12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山药12g,当归10g,赤芍10g,茯苓12g,白术10g,泽泻10g,牡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药进5剂后,头痛头晕减轻,守上方加酸枣仁20g打碎入煎剂,守方治疗21日,头痛头晕消失。
[杜少华,孟真.骨碎补治肾虚头痛.中医杂志,2004(4):250]
评析:
肾虚头痛以老年人多见。经曰:“损其肾者,益其精。”血得温则畅行,畅行则循环无阻。故用六味地黄丸益肾补精,佐重用骨碎补,取其补肾活血治疗肾虚头痛,确有显著效果。肾与督脉之疾临床以虚证最为多见,由于内虚,常难以抗御外邪,易受风寒湿侵袭,或由虚致瘀,更有跌仆外伤或久痛瘀阻,症见痛如锥刺者,则宜佐入化瘀通络之品。
摘自:步入中医之门3
分部经络辨证理论与实践
作者:毛以林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猜你喜欢
,点击可阅读原文:
毛以林:谈谈分部经络辨证在外科疾病中的运用
临床多种疾病可用此法,足厥阴与足少阳经络辨证
//////////
【 阅读往期精彩 】
#中医入门合集
#十二经络白话解
#东海医集
#老中医经验
#中医妙方
#验方秘方
#国医大师
#
伤寒名医验案
#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
四君子汤
#
病因赋
#
药性赋
#药性歌括400味
#
医学三字经
#
跟师一日一得之医海点滴
#
跟师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药
#
中医连载合集
-END-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A1NjQwNg==&mid=2657070012&idx=4&sn=cc3adcfa92177f623ed2e9313edd85ad
小白郎仲
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供中医学习者,中医爱好者,养生健康爱好者等参考学习。
最新文章
一个中成药,竟是意想不到的减肥良药!
六经视角下,如何理解这首“偏头痛”名方
缓解疲劳,这5种食物很管用
甘草泻心汤新用,可治疗十一种皮肤病,太有用了!
补冬不如补霜降
一张排毒方,解决寒、湿、气、血、痰等多个方面问题!
赵绍琴:厥证论治(五法)
分享一份中医五脏养生“套餐”
不补身体虚,一补就上火?教你如何温补去燥,让气血“活”起来!
刘家骅:总结伤寒论仲景药对方41则
汪栋材、姚荷生:从内经解析小便的形成过程
山楂配一宝,疏通血管、延缓衰老
一个中成药,给心脏加足马力,心气足,工作才有劲!
朱曾柏:论中医痰病学,痰病的症状、体征特点和化痰药介绍
姚荷生:大便的诊断意义
粳米为益气养阴佳品,这么吃更健康
一个中成药,可清虚热,上焦火,下焦湿热,均可用它滋阴泻火!
治疗牙痛、牙龈肿痛的一首经方
一味中药:桂枝
要想脾胃好,“十忌”须记牢
张仲景留下的止麻方,化解手麻、脚麻、腿麻!
姚荷生:小便的诊断意义(图片版)
经方中“里急”指的是什么?
调理卵巢早衰,中医推荐这样做
想要改善阴虚体质,民国名医张锡纯有一个食疗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从肝论治,两则医案分享~
赵绍琴:癫、狂、痫证论治(五法)
它被誉为千古补肾第一方,医圣张仲景所创,可惜至今很多人用错了!
赵绍琴:郁证论治(十一法)
肾为先天之本,养生首应养肾,这些方法学起来
长期失眠,分享一个千古名方,把过亢的阳气降下去,就能让你一夜好眠!
三味妙药解崩漏:地榆、贯众、白头翁
为什么说百菜不如白菜?
六味中药,透出内热,可治色斑、痤疮、口臭、口腔溃疡等!
喉痒呛咳,越咳越痒,越痒越咳,痰少难咯者,加味喉科六味汤主之。
秋冬季多吃这6种食物,暖身又暖胃,有助御寒
一个畅通心血管的名方,让胸中舒畅无比!
为肩周炎而设的一张专方,好用!
毛以林:脏腑经络辨证详解及案例释疑
想要补足气血,试试这3个经典方子
一个补脾的方子,脾胃补得好,秋冬不烦恼!
国医大师治前列腺增生,用的都是这些方法!
毛以林:背部经络辨证详解及案例释疑
你每天这样吸收大量阴气,怎么可能不生病?
一味中药可消各种炎症,上到咽炎、扁桃体炎,下到肺炎、膀胱炎、尿道炎,皆可用!
经方大家刘渡舟治肝八法及十六方证
毛以林:胸腹部经络辨证详解及案例释疑
秋食酸,病不沾!五种食材七道汤方请收下
气血两虚莫惊慌,一个妙方全搞定!
清代医家王旭高的治肝三十法思维导图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