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位于环渤海和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也是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地区。2023年,辽宁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09.4亿元。
辽宁省下辖了14个地级市,分别是: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盘锦市、铁岭市、朝阳市、葫芦岛市。
在我国古代,内蒙古地区是中原王朝与草原游牧政权争夺的焦点。当中原王朝强盛时,他们常进行大规模北伐,控制内蒙古部分区域,并建立了诸如汉朝的朔方郡、九原郡等要塞。
一旦中原王朝衰落或陷入军阀混战,草原游牧政权便会重新崛起,直接威胁中原王朝,如突厥、鲜卑等。为了抵御北方游牧骑兵南下,中原王朝会建立各种防御要塞。
在明朝时期,朝廷设立了九边重镇,并驻扎了大量精锐边军。明朝后期,后金政权迅速崛起,逐步控制东北和内蒙古,与明朝抗衡。1636年,后金政权更名,清朝成立。
17世纪中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清朝逐步平定了南明势力和各地的农民起义军,确立了其统治地位。在内地,清朝继续实行行省制度,逐步形成了十八个行省。
在东北、西北和内蒙古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清朝并未采用行省区划。缺乏区划管理和地方官员,使得辽阔的内蒙古地区难以深入管理。在清朝统治初期,这些问题尚不明显。
但随着清朝统治的后期,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清朝屡战屡败。在这一阶段,西方列强纷纷觊觎清朝的北部疆土,清朝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为了强化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清朝在东北和西北地区相继设立了多个省份。对于内蒙古地区,清朝并未设立行省。
1912年,统治我国长达200多年的清朝覆灭,我国随即进入军阀混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各路军阀忙于争夺地盘,无暇顾及内蒙古的区划调整,导致该地区管理薄弱,形势堪忧。
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后,新政权为了加强对塞北地区的管理,陆续设立了热河省、绥远省、察哈尔省等省份,这四个省份在战略上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
1931年之后,为了抵御日本军队的南下,察哈尔抗战和绥远抗战相继爆发。其中,赤峰市在当年被称为昭乌达盟,隶属于热河省。
从经济发展视角看,这一状况极为不利。1952年起,察哈尔省、绥远省、热河省等四省相继撤销。撤销后,部分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于1947年,当时管辖范围仅限于现今内蒙古东部地区。1952年起,内蒙古自治区的管辖范围逐步向西扩展,最终从东北延伸至西北。
1955年,随着热河省的撤销,昭乌达盟纳入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版图。这一行政区划变动后,内蒙古与东北三省的格局基本稳定,与今日的区划相仿,持续了超过十年。
但到了60年代末,北方地区压力剧增,内蒙古地域辽阔,从东北至西北,防御部署面临巨大挑战。
1969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划经历了大规模调整。东部各盟、旗划归东北三省,西部各盟、旗则陆续并入甘肃、宁夏等地。
从60年代到70年代,内蒙古自治区的管辖范围基本缩减至现今的中部地区。同年,昭乌达盟被划归辽宁省,下辖7个旗、2个县。在70年代的辽宁省区划地图上,西部区域显著多出了昭乌达盟的身影。
1979年7月,昭乌达盟,自1973年起划归辽宁省的行政区,重新回归内蒙古的管理。为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1983年,昭乌达盟被撤销,并设立了赤峰地级市。尽管从区划上赤峰市隶属于内蒙古,但其与首府呼和浩特相隔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