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盘台长城考察笔记(四)

文摘   2025-01-20 22:00   河北  


蜿蜒曲折的石筑长城

建筑在山脊上的石长城

磅礴无比保存完整的一段石筑长城

雄伟壮丽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段石筑长城

坍塌了的正盘台石筑长城

坍塌了的正盘台石筑长城

走上石筑长城,坐在坍塌了长城上,扶摸着垒砌长城的黒色片石。遥想多年,古代劳动人民是在当时没有先进的採石设备,如何採集到这些片石的;又是如何在当时没有先进的运输运机械设备,将这些片石搬运的崇山峻岭之巅的;又是采用什么技术,将这些片石一块一块的垒砌成了石墙的,实现千年永不倒。可以想到,他们就是靠着无数人的肩膀和无数的双手,经过艰辛、艰苦、顽强的毅力和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可想而知,劳动人民是多么的伟大。一种中华民族自豪感悠然而生。

李钧和韩志颖登上了长城(赵金军)

李钧坐在了长城上在思索着

正盘台长城的小盘道(4号)烽火台的西侧的石筑长城

坍塌了的正盘台石筑长城

李钧指着长城的讲述着长城的故事

李淑玲、赵金梅、张翠英在石筑长城上留念(李学玲)

李学玲、李淑玲、赵金梅、张翠英在长城上留念(李钧)

宣镇中路的长城防线,并不是一次修的,小白阳关口处的石刻记载的叶盛等人饬边之时,尚未形成连续的边墙。梳理一些资料,宣镇中路长城修建的时间大致如下:

宣德五年,建葛峪堡、小白阳堡;

成化元年之时,叶盛巡抚宣镇时,中路防线已经建立,但并无连续边墙,应只是借助山险,修建墩台;

成化二十年,余子俊总督宣大期间,增筑墩台、开凿崖堑,巩固防线;

嘉靖二十三年,王仪倡修宣府中路等处边墙;

嘉靖二十五年,翁万达重修中路等处边墙。至此,宣镇中路防线的城堡、墩台、边墙,基本定型。

据史料记载:明宣德五年(1431)在加固边墙的基础上,防御设施向内地扩展,筑堡屯兵,加强边关的军事力量。于是就在原有一个村落的基础上起土筑堡,嘉靖四十三年加修,万历二十四年砖包。取名小白阳堡。

小白阳堡城,南北长一里十三步,东西宽半里,呈长方型。开一南门,建凸出瓮城,瓮城东侧开一城门。城墙总厚度为二丈五尺,高三丈六尺。墙体内侧黄土夯筑,外侧包一尺四寸,宽七寸,厚四寸大灰砖。外表砖块细磨,白灰接缝;墙面整齐。砖下是六层石条基础,层层细凿,排列错落有致,接缝紧密美观。城墙顶砖面铺就。外侧石条披水,筑有垛口。整个墙面直立光滑。城门是四寸厚的红木结构,外用铁皮包裹,用拳头大的蘑菇钉固定,坚不可摧。

城门洞顶呈拱园型,上方有一青石匾额,横阳刻“朝阳门”三个大字,左上方竖刻“大明萬歷二十四年岁次丙申仲秋吉日”一行中楷;下方落款是“钦盖宣府中路副总兵都指征刘承思建”。


(本文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李鈞,1945年10月出生于宣化区庞家堡镇闵家窑村,中共党员。1964年3月应征入伍。1969年3月退役,曾被授予下士军衔,五好战士。曾任原庞家堡区坝口公社党委书记,乡镇企业局局长,庞家堡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宣化区农林局副局长、农业办公室党组书记。1990年2月庞家堡区撤区后第一任镇长。2005年退休。



红石山论坛
联络龙烟弟兄 增进网友感情 发掘论坛宝库 弘扬龙烟精神
 最新文章